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返混均质乳化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氢氧化镁是一类重要的无机阻燃剂,它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其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全返混均质乳化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研究了反应温度、MgCI2浓度、转速等工艺参数对氢氧化镁颗粒粒径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颗粒形态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干燥过程是液相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材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先用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镁,再通过干燥动力学试验测定出普通及纳米氢氧化镁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分析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的干燥机理。  相似文献   

3.
纳米级氢氧化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国内外纳米级氢氧化镁的研究状况做了阐述,较详细地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应采取的防团聚措施,提出了纳米氢氧化镁材料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士军 《广东化工》2010,37(3):12-13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状况,较详细地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应采取的防团聚措施,提出了纳米氢氧化镁材料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镁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安全无毒的无机阻燃剂用于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具有阻燃、填充、消烟的三大功效。常规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镁其阻燃性能并不理想。采用特殊的制备工艺得到的氢氧化镁其粒径、形貌、分散性能得到了有效控制,用于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其阻燃效果更好。简要介绍了无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和阻燃机理,重点阐述了直接沉淀法、反向沉淀法、水热法及沉淀-共沸法等液相化学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镁具有阻燃、消烟、填充三大功能,作为增强和阻燃聚合物的无机刚性粒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氢氧化镁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沉淀法和水热法,同时对纳米氢氧化镁的各种表面改性方法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在PVC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并将其应用到聚氯乙烯(PVC)中。利用XRD、TG、DTA对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氧指数、烟密度研究了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对PVC的阻燃和抑烟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力学性能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均匀地包覆了羟基锡酸锌;羟基锡酸锌包覆纳米氢氧化镁对PVC的阻燃和抑烟性能明显优于单独添加羟基锡酸锌、纳米氢氧化镁以及羟基锡酸锌包覆微米氢氧化镁和羟基锡酸锌与纳米氢氧化镁混和物时的阻燃、抑烟性能;纳米材料的加入对PVC的力学性能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新型无机阻燃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分解温度高等特点,且受热分解后无腐蚀性和有毒物质产生,其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特点。重点阐述了近年来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制备阻燃型氢氧化镁较为简单,但不易控制产品的粒径、形貌和分散性能。气相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采用氨气作为沉淀剂,制备工艺不易控制,而且氨气易于扩散污染环境。液相法制备氢氧化镁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控制原料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可以获得形貌和尺寸较好的氢氧化镁,也可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9.
061201我国纳米碳酸钙生产现状061202铝锆酸酯偶联剂对超微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061203利用发酵法丙酮酸产生的废渣制备超微碳酸钙061204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技术及市场前景061205造纸碳酸钙品质特性与应用现状及前景061206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061207碳酸钙磷酸化工艺制备多孔球形羟基磷灰石061208氢氧化镁基有机无机阻燃剂的制备061209高分散性纳米片状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应用061210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表面接枝改性061211氨合成-水热改性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061212不同形貌氢氧化镁的化学合成及影响因素061213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应用与…  相似文献   

10.
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材料和中间体,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制备氢氧化镁常用的物理粉碎法、氧化镁水化法、直接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的相关原理和进展,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分别概述了以金属镁、硝酸镁、碳酸镁、(氢)氧化镁、氯化镁为原料制取乙酸镁的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乙酸镁作为催化剂、分析试剂、有机合成中间体、融雪剂、饲料添加剂、改性剂、医药、制取纳米氧化镁的前驱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乙酸镁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市场前景广阔的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氢氧化镁作为无机阻燃剂的优点、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前景进行了综述报道,对采用卤水-氨法连续沉降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路线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无机阻燃剂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机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无机磷、硼酸盐、氧化锑、钼化合物等。主要介绍了这些主要无机阻燃剂的性能、应用和制备方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强调了发展纳米级无机阻燃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和改性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氢氧化镁阻燃剂因其无毒无卤的安全环保特征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阻燃剂之一,其颗粒尺寸的纳米化和表面改性处理一直是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和应用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综述了近年来其在制备和改性方面的进展,并提出了纳米氢氧化镁生产和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士军 《应用化工》2010,39(6):834-836,839
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加入适量聚乙二醇(PEG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粉末状、粒度均匀且分散性好的纳米氢氧化镁。考察了体系温度、沉淀时间、搅拌速率、反应物配比、PEG2000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颗粒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体系温度25℃,沉淀时间20 min,搅拌速率500 r/min,反应物氯化镁和氨水的配比(摩尔比)为1∶3.0,PEG2000用量为1.50 g/mol MgCl2。  相似文献   

16.
王宝和  云利娜 《河南化工》2010,27(21):35-38
以碱式氯化镁纳米棒为前驱物,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直径100~200nm,长约6μm的氢氧化镁单晶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产物进行表征与检测,研究了溶剂、沉淀转化剂类型、氢氧化钠溶液初始浓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制备工艺参数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溶剂为乙醇,沉淀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初始浓度为2mol/L,氢氧化钠与碱式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17.
杨桂芝 《当代化工》2012,(11):1182-1184
设计了以内水为主要原料的直接沉淀法生产超细氢氧化镁的工艺。首先考察了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的收率、纯度、粒径及颗粒形态等影响,获得了直接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的较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氨状态对氨法制备氢氧化镁颗粒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法是制备氢氧化镁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氨进入反应体系状态不同分为氨水法和氨气法两种工艺。为了确定氨水与氨气对氢氧化镁颗粒性质的影响,以氯化镁为原料,分别以氨水和氨气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布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沉淀剂制备的氢氧化镁颗粒晶型均随沉淀反应温度的升高趋向完整,颗粒的分散性也随温度的升高得到改善;当反应温度达到75℃以上时,氨气法制备的氢氧化镁呈四方块状(六面体结构),颗粒的规则程度和分散性优于氨水法产品;氨水浓度对氨水法制备的氢氧化镁颗粒粒度及形貌也有较大影响,随氨水浓度的升高,产品粒度及分散性趋向于氨气法产品。本文研究可为氢氧化镁制备中氨法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偏钛酸为原料制备纳米TiO_2的方法与工业生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以硫酸法TiO2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偏钛酸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研究了相关的工艺过程及反应条件,对均匀沉淀法工业生产纳米TiO2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