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废旧千电池的处理方向,即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指出了国内废旧千电池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政策滞后、当地政府和公民回收意识淡薄、资源化技术落后等;指出废旧千电池两大处理方向:无害化填埋、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湿法冶金技术、火法冶金技术和物理分选-化学提纯技术;建议国内废旧千电池的有效处理宜采用法律、宣传、补贴、激励、集中处理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2.
蔬菜废物的堆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蔬菜废弃物的特点和资源化利用的意义,综述了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双重作用的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应用于处理蔬菜废物的国内外现状.蔬菜废物可利用堆肥方式进行回收利用,但由于蔬菜废物的特殊性,其堆肥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堆肥原料初始的含水率、C/N比、温度变化及微生物菌剂对蔬菜废物降解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国内外堆肥技术正在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为了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堆肥也趋向于采用密闭的发酵仓方式.堆肥基质化利用适应现在大规模蔬菜种植的产业化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蔬菜废弃物堆肥产品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废物如处理不当必将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针对目前城市固体废物大量堆积的事实,分析了世界各国通用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剖析了各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咨询》2010,(7):62-62
本刊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拟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设区的城市或直辖市市辖区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探索我国餐厨废弃物处理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泥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的污泥会造成污染,同时又可综合利用.其处理方法正朝着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城市污泥的基本处理方法.从而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循环利用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系统在综合分析比较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策前移,通过优化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BPY热解法的工艺组合,设计了人机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循环利用处理系统”(以下简称WRS),WRS特别实用于中国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由于其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成分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它会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并致使大量有用资源浪费。相反,就会变废为宝。本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变化的趋势,进而对目前的各种处理方式的利弊作了探讨;最后指出生态化处理是垃圾处理的趋势,因为它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研了山东省危险废物的来源和主要特征,评价了山东省危险废物分类管理现状、污染控制技术水平、以及现有处理处置规模,剖析了山东省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和利用处置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结果显示,迫切需要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技术相关法规,建立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工作以及经营单位退出机制,提高危险废物源头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废弃硒鼓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鼓作为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中。随着硒鼓的报废量逐年增大,废弃硒鼓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介绍了废弃硒鼓的材料组分、可资源化性和残留墨粉的环境危害性,总结了国内外废弃硒鼓资源化技术和特点,并提出了废弃硒鼓资源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废弃硒鼓资源化技术的改进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城市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根据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应该遵循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必须与污水处理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和坚持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介绍了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其中污泥资源化包括污泥农林利用、环保材料、建材利用、污泥的高温堆肥以及其他综合利用等,并指出污泥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奶牛饲养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的畜禽养殖业,如奶牛饲养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奶牛饲养废水,这些废水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主要的污染物扩散源.但是,常规的奶牛饲养废水处理方法,如两池系统,对该废水的处理并不充分.另外,从营养物质管理规划和固态粪便处理的角度讲,新的相关法规要求对该废水应采用新的处理和管理方法.厌氧消化(AD)是一种可替代技术,该技术不仅能使环境污染实现最小化,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尤其是可再生生物燃料(甲烷)产生,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本研究以奶牛饲养废水为对象,在对AD技术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基于奶牛场废水管理实践和相关法规,对澳大利亚奶牛饲养场采用AD方法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在澳大利亚,奶牛饲养场废水处理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高效的厌氧消化池.本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厌氧固定膜消化池来处理奶牛饲养场废水.初步结果表明,厌氧固定膜消化池能够将奶牛饲养场冲刷废水成功地转变为生物燃料气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的禽畜养殖业也迅速的崛起和发展起来。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污量也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物如不适当处理,将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田的严重污染,使自然河水富营养化,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少数地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流行。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等污染物已达到非治不可的地步。针对集约化、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特点,对其废水处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机废物快速烘干设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畜禽废物处理系统的构成及目标的基础上,介绍了有机废物制作有机肥的过程,好氧处理技术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方法.提出快速烘干设备的必要性,研究了利用热风烘干方式的有机物料快速烘干技术,设计了快速烘干成套设备,实践表明,快速烘干设备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造纸制浆滤液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麦草非化学法制浆技术——喷爆法原理,对麦草浆滤液成分中多糖含量进行试验分析,开发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家畜类动物饲料,并进行对比喂养.该项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造纸废水COD的问题,降低纸装运榆费用,而又可以用于乙醇、糖醛等工业原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湖泊流域中农业种植排放的磷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湖泊流域农业种植系统的静态磷物质流分析模型,并以巢湖流域为例,运用模型系统地量化并分析了2006年流域农业种植系统中的种子、化肥、农药、粪便、作物、秸秆等含磷物质的代谢过程。结果表明,系统对水体磷贡献为20.84 kg/亩,其中畜禽粪便还田和化肥施用是造成水体磷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含磷量分别占系统磷总输入量的74.68%和15.07%,并提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提高磷肥施用效率等减少系统对水体磷污染的主要措施。研究为高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寻找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在固体废物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垃圾焚烧厂飞灰、医疗垃圾、废汽车和废家电等。总而言之,我国在环境保护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至少相差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仍未得到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7.
国内餐厨废弃物处理工艺路线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艺路线及关键技术角度介绍了目前国内餐厨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在现阶段发展水平条件下,我国北方餐厨废弃物处理的可行工艺路线,旨在提高餐厨废弃物处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香港特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建筑垃圾的避免产生、减少、回收再利用、处理及弃置等角度介绍了香港特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供内地的建筑垃圾管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现状,以葫芦岛市为实例,对农村畜禽养殖、化肥和农药、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等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这些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包括走现代化农业道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药管理、发展病虫草鼠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对农村生活和“白色污染”治理等防治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