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广东建设信息》2004,(7):26-27
在5月中旬召开的城乡规划建设记者问答会上,建设部对全国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其中指出,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重要手段和具体体现。建设部强调,要促进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并提出如下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乡融合和城乡部分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的滞后,因此,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用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依据《城乡规划法》,尽快完善城乡规划建设配套法规,建立起统筹城乡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城乡资源统筹配置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于群 《城乡建设》2008,(2):56-56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们国家正在打破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城乡规划法》,以《城乡规划法》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城乡规划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1日,韩国开始实施统筹城乡规划管理为核心的新规划法。剖析其主要内容有城乡规划全覆盖、统一城乡用地分类及管理部门、多元化规划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等特点。借鉴韩国的统筹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我国应重视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全覆盖、城乡用地一体化管理、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等3个方面的改革与完善,同时需要相关体制与法律联动跟进,才能真正建立统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城乡规划与城乡的统筹发展为中心话题,探讨了城乡规划的概念、原则,分析了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方法,并指出了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向春玲 《城乡建设》2006,(11):59-61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城乡一体化包含有以下多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五是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在我国实现这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2009年工作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紧做好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做好日常工作。包括完善《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体系,强化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工作。改革城乡规划编制方法,将编制工作从注重理论展现转为注重实施操作。加强城乡规划的实施监督,保护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工作,抓好城市带动郊区统筹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张京祖 《中州建设》2011,(23):52-53
《城乡规划法》赋予城乡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11月15日《河南日报》刊发的“新十八谈·引领篇”的《新型城镇化引领新辉煌》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新型城镇化引领是切入点”,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努力做到“四个坚持”,牢牢把握“三个原则”,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有大作为。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韶华 《山西建筑》2009,35(27):7-8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格局发生变化的现状,提出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重点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抓好城乡产业协调、着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建设策略,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2005,29(7):5-5
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成为建设部2005年重点改革工作之一。改革目标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区域协调机制更加健全.规划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城市与乡村建设统筹发展。主要任务包括:一、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推进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路和措施.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增强规划调控功能。二、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机制。修订《城市规划法》.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乡规划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引领城乡统筹是城乡统筹规划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对其能否进行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直接决定了城乡统筹工作的成效。本文认为,科学开展城乡统筹规划首先应当从中国国情认识其内涵,需要正确理解城乡统筹的战略意义,需要全面掌握城乡统筹的工作特点,需要切实明确城乡统筹规划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总结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核心理念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实践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成都市以城乡统筹为总体战略构建城乡规划体系,并将城乡统筹作为总体思路贯穿于整个规划编制体系的实践探索,期望能为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分割城乡规划的时代即将过去,城乡的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城乡统筹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深入研究城乡规划工作,充分认识城镇的特征,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江阴新一轮优化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江阴城乡规划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乡规划作为一种空间的战略规划,能够统筹和调控城乡的发展。随着我国城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乡规划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逐步改变过去只注重城市发展到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助力推动城乡共同进步。文章主要就城乡规划于城乡统筹发展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思想后,城市规划界作出了强烈的反应,所有的讨论焦点都指向城乡规划,如何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时间关于如何做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工作的讨论成为规划建设相关杂志、报刊、网站等媒体的热点。以下就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中的几个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当前规划工作中的重点是否应转向乡村?    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颇为流行:“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观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城乡规划统筹工作也变得更加深入人心。在国家提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以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关系矛盾日益凸显,在社会新形势下必须对城乡规划管理进行一体化探析,进而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建设要闻     
建设部部署近期城乡规划重点工作本刊讯(记者徐向辉)3月28日上午,建设部召开城乡规划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介绍城乡规划方面的有关情况。近期城乡规划工作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是促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有效提高。二是有效节约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促进历史文化资源和遗产的保护。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众参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德清县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行政界限,体现城乡统筹,实现县域城乡规划全覆盖,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一、坚持城乡统筹,发挥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 德清县城乡规划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为指导思想,从供水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公交一体化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到跨行政区域空间的发展规划<德清县域总体规划>、<临杭产业带规划>等,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内容已经深入到各类规划及行动中,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颖 《规划师》2009,25(1):19-20
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国家经济建设开创新局面的历史饥遇下,《城乡规划法》回归城乡规划“以人为本”的特性,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法定、加强监督等新的工作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广州市勇于创新,在控规编制、城乡规划—体化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从城乡二元背景下以城市为主向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城乡统筹为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控制为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法律控制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