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6年陈望道先生的<美学概论>是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初创时期理论探索的重要收获.1927年陈望道同潘菽围绕美的"本质"和"特质"的区别的学术论争,对当代美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美学概论>以美感而非"美的本质"为研究重心的理论架构方式,是1920年代中国美学具有共性的一个特征,而陈望道将美学作为"说明科学"而非"哲学"的研究领域的学科建构思路,则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路径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也是当代美学值得探索的一条理论道路.  相似文献   

2.
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常用术语,被评论界广泛地解释诗歌的文本特征.散文诗将诗歌与散文的特点相结合,在意象上具备了独特的美学特质:散文诗能够灵活、创造地使用语言,将散文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鲁迅文学核心有"吃人"、"沉默"与"荒原"三种意象,在<野草>中,也存在着三大意象:"美丽的精灵"、"冷硬讥诮的喜剧场"与"地火奔突的荒原之夜".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文章从文化阐释学、接受美学、文化交流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翻译唐诗意象.首先,见解性地提出意象翻译的三原则,然后重点探讨在意象翻译原则指导下的唐诗意象翻译策略.运用翻译策略成功地传递诗歌意象能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的诗歌文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师范大学李健夫所著的<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类学体系>,一书阐述了自然审美的原理和自然审美的特点.他提出自然审美有三个特点:人文性、外射性和自然性.本文结合书中关于自然审美的相关理论对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一、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菊"意象的分析阐述其人文性;二、通过对陶渊明诗歌"鸟意象的分析"阐述其外射性;三、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归园田居>其一分析阐述其自然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埃德加·爱伦·坡是公认的西方唯美主义先驱,相比于其知名度更高的小说,他的诗歌创作更具美感和意境,具体表现为直觉主义的美学倾向.文章借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深入诗人的内心及思想深处探讨其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直觉主义诗歌的特征、直觉主义精神的表现方式及其丰富的内涵,以期为爱伦·坡诗歌创作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诗歌主动地体现了意境的美学特征.课标又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上而言,宗白华先生不仅与朱光潜被誉为中国的"美学双峰",是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奠基者,是中国跨文化美学比较的先行者,但是从艺术实践上来说,他首先以诗歌(《流云小诗》)蜚声诗坛,而后才转入美学领域。《柏溪晚归棹》是后期唯一的诗歌,彰显出浓厚的东方宇宙生命意识与情调,可以说是他对中国艺境的创造性诠释的最好的艺术化体现。不但体现了"艺道合一"的指向,而且此诗是在抗战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创作出的,带有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识,在艺境的悠远超脱下还显出巨大的现实底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获得了诗坛极高的荣誉,这种荣光不仅来源于他的革命斗志,更是因为他诗歌所展现的艺术成就,即美学特色.殷夫著名的爱情诗充满了独特、美妙的意象,饱含着丰富、新鲜的想象力.他的哲理诗在忠于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流露出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激情.这是他对诗学追求中进行的新的尝试,体现出诗人对美学认识的新高度,也给中国白话诗的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五代时期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唐宋画学转型的重要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的"度物象取其真"、"尚意"、对水墨的阐发等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方面仍然带有唐代美学的印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唐代美学的思路,酝酿着宋代美学发展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学技术主义使丈学丧失对社会现实发言的能力,促使丈学变成资本主义生产分工体系的附属物.而底层诗歌和草根诗歌分别以各自的方式突破文学技术主义成规的限制,试图重建诗歌对现实发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美学价值;通过注重体验和感悟,领会诗歌的情理美;通过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基于形上学宇宙论的艺术观与美学观纠结在一起,具有艺术哲学的色彩.他始终关注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追求艺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也是建立在民族宇宙观和美学诠释学的基础上,虽然没有温克尔曼所期待的科学艺术史的合理原则和丰富史实,但他并未寻找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演绎艺术史.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宗白华的艺术史研究沿着"艺术精神"主导下的艺术风格的变迁以及美感类型的演进来展开的.他主要是从艺术精神、文化象征与艺术风格、美感类型、艺术境界与价值等多个向度来阐释艺术史的观念.其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清朝乾隆年间博学短命的诗人黄仲则把全部精力都贯注于诗歌创作,将自己的悲苦遭遇广泛而形象地反映在愤世嫉俗的诗篇中,又兼之才华出众,且能转益多师并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美学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有清一代诗歌史甚至在中国诗歌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通过对唐诗英译文的分析研究,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意境美、韵律美和结构美的角度探讨了唐诗翻译。研究表明,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唐诗翻译有助于提升唐诗翻译质量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批判了旧唯物论和主观主义的抽象性、形式性;在对抽象普遍性观点的批判中,论述了辩证法原则.黑格尔所做的工作,我们可以认为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所做出的一种努力."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对黑格尔哲学具有奠基性的作用,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性"是马克思哲学批判和继承的起点.可以说,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是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同时又是一位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情结"的诗人.在他的诗作<少女>中,诗人巧妙地导演了一幕少女变树的短剧.文章力图通过对庞德生平和诗学观点的初步探究,阐述诗人的意象选择与他人生轨迹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进一步解读庞德如何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与美国现代诗歌内容成功结合,以及如何运用"树"这一根系繁茂的植物表达游子期盼扎根故土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经产生便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甚至被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提高到了教育国民的崇高的地位.2千多年来,"诗教"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然而,随着近代两学的盛行,我国"诗教"文化出现了断层.当今社会,人们虽越来越意识到"诗教"的重要性,但并未作出多少有实质意义的努力.就连课堂中的诗歌教学因过于重视单个字词的意义,而使多少学生了无兴趣,逐渐丧失了对诗歌的感悟和探求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是生态危机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诗歌体裁,与传统自然诗歌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诗歌从生态整体主义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全面关注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精神生态,其主题特征表现为强调生态整体观、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文明批判和生态预警,以及对人类家园意识或位置感等精神状况的深层关注.为此,梳理20世纪美国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以期把握当代生态诗歌的思想脉络和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风"作为一个影响中国文化的本源性"概念"一直被忽略.事实上正是通过对风这样一种无法"形式化"、不可见的改变世界力量的深刻体察,中国文化形成了它独特的政治、伦理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阴阳学中的许多观点和日式室内设计美学中存在许多相通之处。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虚"与"实","刚"与"柔","自然"与"人工","圆融"与"残缺"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日式室内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了阴阳美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