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加剧影响,近年来洱海水质呈现旱季较好、雨季超标问题突出、年际波动变化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加重等变化特点.从水质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农业面源是影响洱海水质雨季超标的关键环境因子,降雨径流是面源入湖的主要驱动力和载体,水情条件是驱动洱海水质年际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普者黑湖是云南石漠化地区喀斯特地貌岩溶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受渔场养殖、民俗旅游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湖泊水质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流域水文水质监测资料十分匮乏的条件下,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对于预防普者黑湖水质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污染源调查、水质监测与水文数据资料,构建了MIKE21模型的普者黑湖平面二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模拟分析了普者黑湖湖流形态、环流结构及入湖污染物在湖区内迁移扩散状况,揭示普者黑湖水动力特性及入湖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1)普者黑湖整体上自西北向东南呈单一流向明显,环流较多,上游平均流速为0.3~0.7 cm/s,呈现出条带形河流的特征,中游平均流速为0.4~0.9 cm/s,流速较大,中小型环流较多,下游整体呈现湖泊型特征;(2)受入湖河流水质较差、临湖密集村落及农业灌溉退水的影响,普者黑湖水质整体呈现出上游高—中游高—下游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雨季污染物浓度明显大于旱季的时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在暴雨条件下,流域面源污染对梁子湖水质的影响,采用分布式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结合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暴雨产生的面源径流和污染负荷作为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边界条件,构建了包含暴雨径流-面源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梁子湖水质模型体系。采用梁子湖水质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为面源模型的误差在15%以内,水质模型误差在20%以内,表明模型能模拟暴雨条件下面源径流和入湖污染物输入时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2010年7月11日暴雨过程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对暴雨前后梁子湖水质变化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水质受暴雨及污染物的冲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具有湖泊水质演变过程复杂、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流域水资源短缺程度逐步加重、湖滨带水生植物自然恢复缓慢等环境问题。分析了近年来洱海水质演变情况。按照新时代治水思路的要求,研究提出了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生态调蓄带末端拦截、外流域补水、优化洱海4~7月水位调度等措施,以加快洱海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水质的持续性改善。为此,构建了洱海水环境数学模型用于开展相关水质改善措施效果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高效节水农业可从源头上削减负荷30%以上;(2)生态调蓄带汇流区旱季和降雨初期的雨污水可被全部拦截并回用农田;(3)外流域补水可补齐流域水资源短板,使洱海年度水质改善1.29%~5.15%,并为洱海水位优化调度与湖泊水生态修复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流域经济总产值占全州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巴州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聚集区域。然而,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污染物的产生量、入湖量和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逐年加剧,博斯腾湖已由淡水湖泊演变为微咸湖。因此,建立二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矿化度变化规律,为博斯腾湖的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洱海作为“新三湖”重点保护湖泊之一,其水资源禀赋及污染源构成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极具代表性。经革命性保护治理举措的实施,洱海湖泊水质相比10年前有明显好转,但湖泊水质波动、蓝藻水华防控压力大、入湖河流水质不稳定、流域高质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等新问题已然初现。文章研判洱海保护治理新形势,提出通过深化藻群结构变化机理研究、强化农业面源精准施策、加强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策略,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乃至国内其他类似湖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外流域引水为流域饮用水安全、湖泊健康水循环和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提供水源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滇池流域内的经济社会活动与湖泊水质演变失去了联系,但以水环境容量为核心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仍可以对入湖河流单元的点源、面源污染物总量的控制起指导作用,并通过水质浓度限值来实现对入湖河流水质目标的精细化管理。以滇池流域现有的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条件为背景,采用典型水文年过程重新核算了滇池的水环境容量,研究了入湖河流的水质目标浓度管控方案,确定了入湖河流的生态环境流量需求,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提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入湖河流的生态环境流量可以使滇池水环境容量增加4.4%~8.6%,提高滇池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并为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管控规划等提供一定的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法具有简化计算和定量评价水质状态的优势,为此采用该方法对洞庭湖湖区2016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污染的因子主要有铜、砷、六价铬、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主成分分析结果能真实地反映水质状况。洞庭湖湖区入湖水系水质最差,出湖水系水质次之,湖体水质相对较好。其中,湘潭断面重金属含量高,受工业废水影响明显;藕池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严重,鹿角沱和城陵矶断面则总磷污染明显,主要由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造成。总体来看,洞庭湖支流来水和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洞庭湖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总磷控制为主导的滴水湖水质保障系统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滴水湖流域存在的雨污混接、缺乏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和优质补水水源、射河涟河污染直接入湖的现状,采用水质管理TMDL的思路,以总磷控制为主导,构建了滴水湖水质保障系统方案。水质保障方案以控源截污为主,创新性提出使河湖独立的闸坝拦截措施,并综合源头减排和综合治理措施,有效保障滴水湖水质。  相似文献   

10.
抚仙湖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源头型深水湖泊,湖岸陡峭,岸滩不发育,湖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质一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近年来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持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影响,抚仙湖水位持续降低、河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水质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因此,2017年针对入湖污染负荷占比最大且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抚仙湖北岸片区实施了集截污、调蓄、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清水置换、湿地补水建设于一体的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并将1179.09亩农田改建为调蓄带湿地。从实施效果来看,调蓄带工程2018—2021年期间减少的TN、TP入湖负荷量分别为245.84 t、28.99 t,调蓄带对抚仙湖北岸片区农田面源负荷削减率均超过81%;从生态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贡献大小来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湿地水质净化>湖滨湿地补水>水资源回用>清洁水资源置换;从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持续提升来看,水资源回用和清洁水资源替换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河流主要有机污染参数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挥发酚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和趋势,利用自相关,互相关分析的方法和平滑的方法对上述有机污染参数进行站间及站相关性,发展趋势的研究,为进行水质预报和河流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壤—植物系统净化地表径流非点源 污染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设计的6 m土槽构建土壤—植物系统,以无植被土槽为空白对照,设置不同的污染物进水浓度,采用模拟径流方式进行非点源污染净化实验。结果表明:(1)植被的存在能有效滞缓径流和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其中土壤—高羊茅系统的净化效果略优于土壤—紫花苜蓿系统,其SS、NO-3-N、NH3-N、TDP、PP去除率分别达到86.61%、25.83%、52.03%、26.53%及76.59%;(2)在本研究的进水浓度范围内,浓度变化对处理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与污染物存在状态有关,进水浓度增加后颗粒态污染物去除率无显著变化而溶解态氮去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3)以污染物出水浓度随径流长度的变化表征污染物截留特征,SS和PP出水浓度均随径流长度增加而呈指数降低,NO-3-N、NH3-N和TDP出水浓度随径流长度增加而呈线性降低,植被及进水浓度条件对污染物截留特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推进西藏自治区"一江四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好地区经济发展、城市(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与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护的关系,提出了"一江四河"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为"一江四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3年兰溪市河流水系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对兰溪市各水功能区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兰溪市城市发展状况提出了2010年和2020年的目标水质.基于兰溪市2002年点污染源的调查,采用河流水质模型和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了兰溪市整个河流水系的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和应削减负荷量,并提出兰溪市水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膨润土的结构及其性质,归纳了膨润土的改性特点及改性方法,其主要改性方法有活化法和添加剂改性法,总结了几种改性膨润土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其中有机膨润土和复合改性膨润土吸附能力较强,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9.6%及99%,另外,分析了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机理,概述了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等温式,并展望了改性膨润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区不同铺盖面产生的径流水质的监测,及对其污染主要影响因素与污染程度的分析表明:铺盖面材料、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及降雨量等是雨水径流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径流水质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小区径流污染主要为有机污染与悬浮固体污染,建立了雨水径流有机污染指标COD、悬浮固体污染指标SS和浊度间的线性相关方程.该方程的建立,揭示了径流水质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为径流水质方便快捷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陆源污染对上海海域的影响,分析长江入海污染物通量的季节变化、黄浦江与长江对上海海域污染的贡献率、上海海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随季节基本呈规律性变化,长江入海污染物对海域污染的贡献远大于黄浦江,长江和黄浦江对上海海域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TP;上海市主要污水排放系统对上海海域的N、P污染有很大贡献。最后提出控制上海海域污染形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择苏州市区河网为研究对象,经过为期近3年的广域布点采样,选取DO,温度,p H,CODMn,S2-,浊度,Chl-a,UV254等作为水质监测指标,通过对各指标累计频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识别出不同污染水体的主要表观特征污染物,并依此对水体污染类型进行了划分界定。结果表明:监测指标UV254值、浊度与ρ(CODMn)的比值、ρ(S2-)和ρ(Chl-a)对不同污染水体有很好的区分度,可作为表观特征污染物指标;将污染水体分为4种类型:有机主导型、无机主导型、营养主导型和混合型,前3种类型的主要筛选条件分别为UV254值·ρ(S2-)·1 000大于10 cm-1·(mg/L)、浊度与ρ(CODMn)的比值大于15 NTU/(mg/L)和ρ(Chl-a)20μg/L;利用该条件对6条定点监测河流污染类型进行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19.
排污河道对沿岸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阐明排污河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以石家庄市排污河道氵交河为例 ,进行了河道污水对沿岸地下水污染机理的专题研究。通过此次研究 ,找出了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规律 ,确定了河道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范围 ,为防污、治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型湖泊上覆水生植物与水中氮、磷等元素的关系,对骆马湖中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区氮(N)、磷(P)、铁(Fe)、锰(Mn)元素含量进行了现场采样和研究,探讨其含量、季节性动态变化及与水生植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区水中N、P、Fe、Mn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无草对照区的含量;总氮和锰元素季节性含量大小排序为:6月,10月,4月,总磷和铁则是10月,4月,6月,差异显著(P<0.05);在大型水生植物作用下,铁、锰与磷的摩尔比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微量元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