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内蒙古达茂旗的人工饲草料地实验田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06—2013年天然草地和饲草料地在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非生长期蒸散发量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了影响蒸散发量变化的气象归因。结果表明:历年蒸散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草地、紫花苜蓿、青贮玉米,蒸散发量主要集中在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在湿润年,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蒸散发量变化的显著性具有明显差异;在干旱年,蒸散发量在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逐日变幅都较大。在生长期,天然草地蒸散发量的逐日累计曲线抬升较快,而青贮玉米蒸散发量的逐日累计曲线抬升较慢;在干旱年太阳辐射与作物蒸散发量的相关性较显著,而在湿润年风速和相对湿度与作物蒸散发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异育银鲫是江西兴国红鲤作父本,黑龙江方正银鲫作母本,经人工授精和异精雌核发育的杂交子代。异育银鲫生长快、产量高、肉味美、易于养殖。它比母亲方正银鲫的生长平均快34.7%。比普通鲫鱼生长  相似文献   

3.
管网水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特性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华  吕锡武  吴今明 《给水排水》2004,30(12):32-36
管网水细菌再生长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管网中细菌再生长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系统论述和比较了可同化有机碳(AOC)、磷与细菌再生长间的关系,简述了细菌再生长潜力(BRP)测定方法与特性,并就管网水细菌再生长的评价和制水工艺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土工材料为基础,通过试验,研究土工材料对波、流、植物、微生物生长等的影响规律,探究波、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下土工材料对潮间带的防护机理及植物生长特性,对土工材料结构、孔径和材料进行设计,确定既能满足海滩防护又能适合植物生长的防护材料。产品提供了岸滩在受侵蚀时护底保滩、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基础材料,解决了使用传统土工材料影响植物生长的产品缺陷,经工程试验综合效果理想,符合海滩防护同时兼顾原生态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水口库湾、干流水葫芦生长情况的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水葫芦的生长对水口库区南平段水质的影响,初步探讨水葫芦生长的成因,提出治理水葫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鄱阳湖不同基质下典型沉水植被生长状况,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鄱阳湖3种典型沉水植物(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在3种底质类型(泥滩、草洲、沙滩)的生长形态与生理特征。泥滩基质实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泥滩中都有较好的生长,说明高营养底质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其中黑藻的生长指标显著优于另外2种沉水植物;根系活力高低与植株长势显著相关。草洲硬质土壤实验表明,马来眼子菜更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长。不同底质对沉水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生长生理指标来看,轮叶黑藻较另外两种沉水植物对底质类型的差异变化显著,但不同底质类型造成的大致趋势相同,总体趋势是泥滩草洲沙滩。  相似文献   

7.
改变土壤含水量影响的冬小麦根和冠生长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以土壤水分为环境因素,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从植株整体角度建立土壤含水量影响下的冬小麦根、冠生长的动态模型。根、冠作为植株的两大功能互补系统,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作用下,二者产生不同响应,通过模型可定量揭示根、冠二者的生长变化规律。本文模拟结果表明:根系生长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而冠的生长则是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影响较明显,但含水量的变化并不改变植株的总体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观察分析了中国沙棘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育苗、栽植后的物候、生长情况,并对中国沙棘与乔木树种刺槐、绒毛白蜡混交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刺槐、绒毛白蜡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物候表现良好;中国沙棘与具有根瘤菌的刺槐混交,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生长状况均比纯林好;中国沙棘和绒毛白蜡混交,对绒毛白蜡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中国沙棘的生长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探索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条件。设置3个日平均光照水平,分别为6284lx、3913lx、3196lx,测定各个光照条件下的黑藻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黑藻在3种光照条件下均可存活,且对水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6 284lx、3 913lx这2种光照条件下黑藻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与3196lx时的这2项指标差异显著。结果显示,在3196lx时黑藻所受胁迫最大,生长状况最差;且推测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有可能抑制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小浪底水库水环境、水生生物、污染源等的调查监测,分析了氮、磷、温度、光照度、流速、库区底泥等对库区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的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光照度为7 000 lx,水流速度对藻类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在流动缓慢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比较好。研究了小浪底水库出现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判断了小浪底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以轻度营养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优化养殖模式,研究了它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量。试验结果表明,A生长阶段(0.2 g/尾)的摄食量为2.37 g/(100尾·d),B生长阶段(0.4 g/尾)的摄食量为:5.07 g/(100尾·d),C生长阶段(0.6 g/尾)的摄食量为:6.41 g/(100尾·d),D生长阶段(1.8 g/尾)的摄食量为:35.59 g/(100尾·d),E生长阶段(5.0 g/尾)的摄食量为:61.68 g/(100尾·d),F生长阶段(10.5 g)的摄食量为:102.99 g/(100尾·d)。试验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量差异显著。因此,通过不同生长阶段的摄食量差异制定适合的投饵计划,可以起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滴灌灌溉方式对木薯生长性状的影响,设置了5个不同的滴灌灌溉处理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木薯不同生育阶段的生长性状影响明显,适当的灌水对木薯的株高生长、茎粗变大、绿叶数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河淤背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雪松的生长特性,对多种节水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研究。找到了适合黄河淤背区雪松生长的节水灌溉方式。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与滴灌相结合,实现了均匀、准确、适时、适量对树木的灌溉。节水、节电、节地、节肥、省工省时,提高了单位水量产值,加快了雪松生长速度,缩短了雪松生长周期,长期经济效益显著,且保护了黄河大堤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生长环是给水管道管壁形成的积垢,其减少了管道的体积,恶化了水质,对管道的输水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生长环生长过程,在扩散限制凝聚(DLA)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一种生长环生长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MATLAB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动态观测生长环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碾压混凝土薄层碾压施工仿真分析中,为提高计算效率,通常采用包含多层材料的层合单元,其中生长单元是浇筑仓面逐渐生成层合单元的过渡形态。由于早期混凝土温度和弹性模量对龄期非常敏感,各碾压层混凝土的性能差异较大,因而采用常规双线性形函数描述生长单元会在有限元计算中产生误差。基于此,提出了生长单元的分段形函数方法,以解决因早期各层混凝土性能差异大而导致的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此外,随着浇筑仓面的变化,生长单元的形状和参数应进行动态调整,本文提出了生长处理技术,包括散热边界的搜索与替换、新增层节点的初始值重置、新老混凝土的单元连接等。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分段形函数方法对生长单元的计算精度有较大改善,生长处理技术提高了生长单元的应用范围,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阳极氧化铝箔的方法制备了孔径分布均匀的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然后通过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的方法在这些孔洞里生长有序铁纳米阵列,根据控制生长的条件,生长出纳米线、纳米管,以及高度有序的量子点阵列,甚至得到纳米复制的新的复形模板.实验发现,虽然LMBE系统本身的高度可控性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有序纳米阵列的前提,但不同材料在模板纳米孔洞里的不同生长趋向以及生长模式是探索可控生长的决定因素.这些可控参数的深入探讨为纳米阵列材料在微器件和纳米复制领域将有更直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在小麦生长期中雨、雪稀少,干旱多风,致使小麦生长经常受到干旱威胁。因此,为保证这个地区小麦高产稳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干旱发生发展的规律;小麦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要求,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战胜干旱。  相似文献   

18.
以洋河水库为例,对水库水样和底泥样品进行采集,分析了水库水质.基于AGP实验,研究分析水库优势藻类生长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因子的关系.实验发现鱼腥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8℃左右,在强光下均生长良好.而且在适宜温度下底泥浸出液中的营养元素使用比例明显升高.实验结果发现了研究水库中优势藻种的生长影响因子,并准确地找到了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对有效预测和控制富营养化发生提供了科学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景观水藻类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流滞缓、自净能力差,景观水体极易发生藻华,对影响藻类生长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景观水体水质的控制与改善。以天津市区的津河水及开发区西区的景观河道水为试验用水,进行室内藻类生长潜力试验研究。叶绿素数据表明,西区河水的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津河水。分组统计分析显示,可溶性磷是影响这两种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对于津河水来说,其盐度较低,适度提高盐度有助于抑制藻类水华;氨氮和磷酸盐对藻类生长具有协同促进作用。而对于西区景观河道水,由于其盐度高、可溶性氮磷比过低,添加硝氮可以激发藻类生长,但更高含量的磷则会对藻类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浅埋式滴灌毛管间距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在阿勒泰市青河地区进行苜蓿浅埋式滴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0、60、90 cm 3种毛管间距。通过观测各土层含水率、苜蓿毛细根密度以及生长指标等,研究毛管间距对土壤水分以及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管间距为60、90 cm处理的各土层含水率增值优于30cm处理;毛管间距30、60 cm处理苜蓿的毛细根密度明显高于毛管间距90 cm的处理;毛管间距为30、60 cm的处理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差异较小,其中以间距60 cm处理为优,而间距为90 cm对其影响较大,不利于苜蓿的生长。因此,毛管间距以60 cm最优,适合该地区苜蓿的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