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通过安全的近距离通信技术,使用移动通信终端,实现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功能,已成为市场前景看好的移动增值业务。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业务分类和发展情况.详细描述了实现近距离通信的关键技术RFID的实现原理、系统组成、工作频率和技术特性,并简要分析了Felica和NFC两种典型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的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通过安全的近距离通信技术,使用移动通信终端,实现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功能,已成为市场前景看好的移动增值业务。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业务分类和发展情况,详细描述了实现近距离通信的关键技术RFID的实现原理、系统组成、工作频率和技术特性,并简要分析了Felica和NFC两种典型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技术的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3.
黄荣志 《移动通信》2009,33(11):51-51
“移动支付”是用户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完成支付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其技术实现方案众多,全球各国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实现方式。经过几年的尝试,除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获得成功外,业务总体发展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4.
手机支付产业链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电信技术》2010,(6):86-88
1手机支付简介 利用手机进行支付,尤其是利用非接触通信技术进行现场手机支付,是运营商、业务提供商、手机用户公认的未来一种重要的手机业务。相比普通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利用手机及SIM卡进行非接触通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可以进行高速双向通信,通过手机屏幕和键盘扩充用户交互感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应用远程更新等。  相似文献   

5.
崔乐 《电信技术》2009,(12):58-61
1手机支付的概念 手机支付就是用户利用手机进行的支付行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手机支付方式,按具体实现方式大致可分为5种:一是移动业务代收费,二是手机、银行卡捆绑缴费、支付,三是手机上网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四是手机钱包在线小额支付,五是基于RFID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于机非接触现场支付。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2012,(13):94-94
以13.56MHz为基础的移动非接触支付国家标准正在审批中,有望年内出台。据介绍,此国标的提出,将明确我国移动支付金融标准体系框架,使得移动支付离大众更近一步。此国标涵盖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明确近场通信频率采用13.56MHz,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多种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收集方案、双界面电信卡等。  相似文献   

7.
2006年,移动支付随着NFC支付的试用和SIMpass的面世而逐渐升温。打开移动支付大门的金钥匙通过非接触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支付工具让人们看到了移动支付新的希望。近距离通信(NFC)和SIMpass成为这一领域耀眼的两朵奇葩。这两种优秀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都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支付应用的瓶颈问题,所以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和包括银联在内的金融机构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后金融时代的移动支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支付的开展,中国金融市场又增添了一个新生儿.诺盛电信2006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监测数据表明,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了市场的快速成长期.国内市场无线POS机、近距离支付、RFID支付、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正从试商用逐渐走向成熟.国外市场成功的案例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手机非接触支付的技术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RFID技术的手机非接触支付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重点关注的一项增值业务。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发展RFID移动支付的优势,并对目前主要的应用实例和几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现阶段电信运营商RFID移动支付的主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日前,北京握奇数据有限公司在2006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上举行了握奇移动支付SIMpass新品发布会,非接触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先产品SIMpass正式亮相。在非接触移动支付受到移动通信产业和金融业普遍关注之时,握奇数据推出其移动支付新产品SIMpass,并提出“携手SIMpass开创全程移动支付”,旨在推动移动支付技术发展,拓展全方位的非接触移动应用。据介绍,SIMpass是握奇数据基于SIM卡的全新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是基于握奇成熟的双界面智能卡技术推出的新产品,它能实现各种非接触移动应用。SIMpass卡还是一种多功能的SIM卡,具…  相似文献   

11.
《通信世界》2009,(11):I0032-I0032
3月19日,“2009移动终端技术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握奇公司凭借其产品SIMDass获“最佳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奖”。握奇的SIMDass是一种基于新型SIM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它使消费者通过手机进行现场实时的、非接触、小额支付成为可能。SIMIgass基于双界面卡技术,该特点使它在运用接触界面保证正常通信的同时,也能运用非接触界面进行现场支付。  相似文献   

12.
徐威 《世界电信》2006,19(9):71-72
近日,北京握奇数据有限公司的非接触移动支付领域领先产品SIMpass在2006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上正式亮相,握奇数据提出了“携手SIMpass开创全程移动支付”.旨在推动移动支付技术发展,拓展全方位的非接触移动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宋颖 《中国新通信》2011,(24):42-44
2011年以来,国外移动支付市场异常活跃,不断涌现移动支付新模式。本文选取三个对移动支付市场未来发展影响巨大的新模式进行探讨。Google Wallet全开放式移动支付商业生态系统2011年5月27日谷歌发布"Google Wallet"计划,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NFC近距离非接触移动支付服务,高调进入移动  相似文献   

14.
移动定位业务又称为位置业务。是移动通信网所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该业务通过无线定位技术来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经纬度、移动速度等)。提供给用户本人、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其它外部实体。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应用,如车辆调度、位置查询、小孩监护、位置计费、旅游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电信部门的业务提供点(如交换机,CATV中心)到用户之间的网络称作用户接入网,而无线接入是完成用户接入网的一种重要的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技术也称无线接续技术,或称无线本地环路(WLL),其主要功能是以无线技术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固定或移动终端的业务。无线本地环路为有线接入提供了一种应用形式灵活、系统经济可靠、实现方便、维护简单的通话方案。因此,无线接入技术受到各国电信业的高度重视。一、国内无线接入技术选用及频率使用应注意的问题1.设备选型上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无线接入采用的技术多种多样,应用形式五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相继开通了"手机钱包"业务与手机的无线结算服务。本文希望通过对3G移动支付概述、SP的发展趋势等研究来提高大家对移动支付技术的认知,同时重点分析了移动支付手段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业界要闻     
《移动通信》2012,(13):94
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发布以13.56MHz为基础的移动非接触支付国家标准正在审批中,有望年内出台。据介绍,此国标的提出,将明确我国移动支付金融标准体系框架,使得移动支付离大众更近一步。此国标涵盖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明确近场通信频率采用13.56MHz,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多种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收集方案、双界面电信卡等。据悉,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超过390亿元,同比增长117%;101家非金融支付机构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中26家获得移动支付许可证;预计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410万部。(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手机的NFC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距离通信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为运营商和银行扩展了业务,也方便了消费者和商家。从近距离通信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应用现状,结合实例,给出了NFC在手机上的应用形式。分析了NFC和RFID的联系,并与Wibree、ZigBee等六种无线通信技术作了比较,显示出NFC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应用具有成本低、功耗低、安全性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目前产生移动支付行为是基于手机号上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与商家之间完成,或者基于手机SIM卡与POS机近距离完成,故此类似于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20.
NFC简称近场通信,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设备、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本文对NFC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针对其在移动支付中的安全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