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掌握彭州市熙玉村土地数量、分布规律和结构布局状况,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库中的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熙玉村土地利用结构的组际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土地高效、合理利用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熙玉村土地利用组际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地貌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1998~2007年的各县人均GDP统计数据,以108个县为研究单元,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分异现状及空间格局变化.根据河南省各县经济实力差异,找出各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在充分认识各县经济实力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县区域优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历史统计年鉴,对辽宁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辽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五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是农民增收和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竖井工程是矿山开拓的主要工程,也是矿山生产期间服务周期最长的工程,竖井支护的混凝土结构是形成人工井壁的核心,关系井筒寿命周期内的安全使用。本文通过竖井工程设计理念诠释,支护结构施工调查分析,对竖井井壁实际状况给予了记录,并进行了结构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5.
将蚁群优化算法引入土地资源规划,构建基于蚁群算法的资源规划数学模型,克服了传统优化模型的缺陷,选择张家口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该地区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25个影响因子,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漾濞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概括为人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集约化程度及城市化进程,为当地制定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矿山的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也给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包括地表形态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及危及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矿山开发对矿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造成严重损害,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磷矿为例分析矿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变化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8年淮安市9个县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淮安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毕节石灰岩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2、2000、2036年的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提取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信息.在宏观方面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方法揭示了不同时期各类型面积变化状况,数据显示各类型变化率逐渐减少,说明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稳定;在缀观方面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内部转移矩阵表现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和方向,各类型动态变化的比例整体上趋于减少,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内部流转性降低,整体上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民和县县城(建成区)城镇地籍调查资料为依据,根据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对用地结构与布局、用地变化与城镇经济发展、用地技术经济指标与总体水平、用地潜力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分析,指出了民和县县城(建成区)土地利用具有的内在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为例,从时间维度分析重庆市2000-2008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MATLAB软件,从"一圈两翼"的视角,辅以县域对比研究,探讨重庆市区域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提出从发展战略和政策体制上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7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湖南省划分为三大类和若干亚类,并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分析了1995年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及区域竞争力情况,认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失衡.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会拉大四大地区在旅游服务贸易上的差距,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参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纲要>的要求,依据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认同性五大目标,建立了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子目标及单项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选择徐州市和苏州市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徐州市正处于可持续管理发展阶段,苏州市已进入初步可持续管理阶段.整体分析了制约2市土地实现可持续管理的因素,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选取了淮安市楚州区、洪泽县进行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研究,采用了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2区域2000年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表明:①2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区别较大,其中洪泽县受人类干扰较少的景观类型占52.52%,而楚州区仅为14.24%,这也受客观因素制约.②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按平均斑块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楚州区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洪泽县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③2区域景观要素类型的结构特征表明楚州区较洪译县耕地破碎度、空间导质性更大;2区域斑块数量均较多,但洪译县斑块密度更小,且其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更趋于规则;两区域的水域景观差别显著;两区域林地、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景观形状指数差别也不大.④2区域总体景观特征表明,洪泽县景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相对较低.该研究总体反映了在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处于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秦皇岛市资源环境现状和生态足迹分析,提出秦皇岛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合理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