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树安 《陕西化工》1999,28(2):16-17,20
采用GC-MS方法分析苯乙腈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而推测出发生的副反应。选择了合适的催化剂,pH和温度等工艺条件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获得高收率和高纯度苯乙腈。在复合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过量2%-5%的氯化苄在70℃-80℃时滴加到30%氰化钠中反应,pH维持在9-10,然后减压蒸馏粗品可得到含量为99%的苯乙腈,收率〉99%。  相似文献   

2.
郎玉成 《江苏化工》1999,27(5):14-15
研究了一步法合成4 - 亚硝基二苯胺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n( 氯化氢)∶n( 二苯胺) = 3∶1 ,反应温度20 ~30 ℃,反应时间4 h,pH 值6 ~7。产品收率大于98% ,产品质量分数在99% 以上。  相似文献   

3.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苯乙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对合成苯乙腈工艺进行改进,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氯苄:氰化钠=1:1.05,反应温度约为95℃,反应时间大约1.5h,所得苯乙腈收率可达97.7%,相转移催化剂DTC-2^#用量为1%。  相似文献   

4.
三乙醇胺催化合成α-正丁基苯乙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三乙醇胺催化苯乙腈的α-丁基化作用,产品收率受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产品收率达80%。  相似文献   

5.
以甲胺磷为原料, 醋酐为酰化剂, 通过优选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温度, 乙酰甲胺磷酰化收率达97% ~99% 。  相似文献   

6.
用溶剂萃取法从废钒催化剂制备高纯五氧化二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钒催化剂经反浮选法除去大部分硅后,用酸性介质浸取;浸出液经pH调整,氧化处理后,用季铵型萃取萃取,从而获得纯度为99.9%的五氧化二钒,钒收率达90%~92%。  相似文献   

7.
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催化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碳叔胺为催化剂合成了2,5-二巯基-1,3,4-噻二唑,反应收率高达99.0%,产品纯度达99.78%。讨论了催化剂处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陆庆松 《浙江化工》2001,32(3):31-31,33
用三元复合催化剂合成苯乙腈,提高反应选择性,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了副反应,提苯乙腈纯度、收率。  相似文献   

9.
伍学龙  刘强 《湖北化工》1999,16(6):36-37
以甲胺磷为原料,醋酐为酰化剂,通过优选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温度,乙酰甲胺磷酰化收率达97%~99%。  相似文献   

10.
以邻甲基苯乙腈为原料在乙醇钠为催化剂条件下与亚硝酸乙酯反应制备了2-甲基-ɑ-氰基苯甲肟,研究了合成2-甲基-ɑ-氰基苯甲肟的最佳工艺条件。当n(乙醇钠):n(亚硝酸乙酯):n(邻甲基苯乙腈)=1.3:1.3:1,反应温度25~30℃,反应时间为5h,反应取得最大收率93.1%。产物经IR和1HNMR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崔玉民 《化学工程》2006,34(6):58-59,76
以苯乙腈和正丁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一步合成苯乙酸正丁酯。由实验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6.5 g,正丁醇与苯乙腈的摩尔比为2.96∶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 h,在该优化条件下,产品的产率和纯度分别达到89.8%、99.2%。产品结构经FT-IR1、HNMR确认为苯乙酸正丁酯。  相似文献   

12.
苯乙腈定向硝化制备对硝基苯乙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韦长梅  嵇鸣 《精细化工》2001,18(4):234-235,245
研究了用浓HNO3和多聚磷酸作硝化剂 ,定向硝化苯乙腈制备对硝基苯乙腈的方法。 15g质量分数为 96 %的苯乙腈滴加到 2 7.5mL质量分数为 6 8%的HNO3和多聚磷酸混合物中 ,在 2 0~ 2 5℃下反应 2h后 ,反应产物用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对硝基苯乙腈 12 9g,对硝基苯乙腈收率为 6 4 6 9% ,w(对硝基苯乙腈 ) =99 11%  相似文献   

13.
高纯度苯乙腈及衍生产品技术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高纯度苯乙腈的生产应用以及几种重要衍生产品的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4.
王伟  陈锦春 《应用化工》2012,41(7):1294-1296
以二氢高红霉素(去甲基阿奇霉素)为原料,经CbzCl保护、Swern氧化、环氧化、烯丙基胺开环氧和钯碳催化加氢五步反应以46%的总收率合成了泰拉霉素(纯度97%),其结构经液相色谱与标准品对比确认。烯丙基胺乙醇溶液开环氧与催化加氢两步反应实现一锅法,简化了工艺操作,降低了分离难度,加之采用钠氢作无机碱和TFA成盐条件,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收率和产品纯度。  相似文献   

15.
黄莉  李丽华  赵小峰  刘巍  孙明  王铁娜 《辽宁化工》2009,38(10):707-708,720
基于利福平合成反应中间体利福霉素恶嗪的环合反应机制,考察反应体系的pH值对利福霉素恶嗪纯度的影响,以及调节反应体现的pH值对环合反应的温度、时间、合成利福霉素恶嗪和终产品利福平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确定环合反应体系最佳pH值范围在5-7范围时,可以使环合反应的温度从60℃降低到55℃,反应时间由2 h缩短到1.5 h,并可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利福霉素恶嗪和终产品利福平的纯度和收率。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4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环戊烯酮的拆分活性;从中选择PseudomonasCepaciaLipase为实验用酶,考察了影响酶拆分反应动力学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酶拆分的最适温度为40℃,pH值为7.0;反应过程存在严重的底物抑制,反应最终得到质量分数为46.5%单一旋光纯的(R)-环戊烯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美罗培南侧链中间体(硫醇内酯)制备工艺成本较高、反应路线复杂、副反应多、收率及粗品纯度较低等缺点,研究了一种简便制备硫醇内酯的方法,通过将M1[(2S,4R)-2-羧基-1-(4-硝基苄氧羰基)吡咯烷)]羧基活化、羟基活化和硫化成环合为一锅法以及添加相转移催化剂法制备硫醇内酯,再进行开环反应得到美罗培南侧链。研究了氯甲酸异丙酯、甲基磺酰氯(MsCl)、三乙胺(TEA)、Na2S·9H2O和三类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类(PEG)、季铵盐类和冠醚类]的投料摩尔比对制备硫醇内酯收率和纯度的影响。制备硫醇内酯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又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及收率。nM1n氯甲酸异丙酯nMsClnNa2S·9H2OnCTEA(羧基活化时所加TEA)nHTEA(羟基活化时所加TEA)n催化剂为1∶1∶1.3∶1.3∶1.3∶1.2∶(0.07~0.16),羧基活化和羟基活化反应温度均为-30~-17℃,羧基活化和羟基活化反应时间分别为15min、30min;硫化成环从-30~-17℃升温到0℃,升温反应时间为30min;回流温度为40℃,回流时间165min。硫醇内酯收率为98.4%,纯度为98.3%。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s The use of reduced pressure to remove the HCl formed in the reaction of acid chlorides with alcohols and acids appears to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reactants of low volatility. The lowest yield of recrystallized product obtained was 85.0%, and in most cases tested the yield was more than 90%. Any side reactions occurring are apparently minor as a single crystallization gave products of high purity. This paper was awarded an honorable mention in the 1957 Fatty Acid Producers' Award Competition administered by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Facile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for nearly quantitative conversion of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ldehydes to their dimethyl acetals, and vice versa, at low temperatures. The methods are based on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aldehydes and dimethyl acetals in 100% sulfuric acid.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described, no side reactions seemed to occur. The purity of the aldehydes and dimethyl acetals was ascertained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infrared spectra and othe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20.
DL-苯丙氨酸的酶法拆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氨基酰化酶能立体专一地水解氨基酰化物的特点,选择性地水解N-乙酰-L-苯丙氨酸得到L-苯丙氨酸,经分离后再水解N-乙酰-D-苯丙氨酸得到D-苯丙氨酸。研究中分别考察了pH值、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和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在优选条件下(底物浓度为0.1mol·L-1,pH7.0,温度37℃,酶用量为w(酶)/w(底物)=1∶41.4,加入浓度为1×10-3mol/L的Co2+,将N-乙酰-D-苯丙氨酸用有机溶剂结晶和盐酸水解10h)得到光学纯度OP=98.8%的L-苯丙氨酸,收率70.3%;OP=96%的D-苯丙氨酸,收率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