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对深圳CBD规划建设30年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作了阶段性总结和探讨,重点阐述深圳CBD超前规划、预留土地实现金融产业、轴线景观一脉相承、留足市政设施容量、采用仿真规划精品、完整保存档案等历史经验;也分析了机非分流未实施、中轴线滞后实施、管理机构短暂运行8年影响规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率等教训,为未来CBD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轴线横穿城市中心区域,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城市人流和物流最集中的地方。它是城市发展轴线,又是交通走廊和景观轴线,及公共空间汇聚廊道。从轴线交通在城市交通所起作用入手,重点考虑轴线交通不同的布置型式,并与轴线所处区位和周边用地相结合,提出城市中轴线交通解决策略。明确指出规划组织好中轴线交通,理清各交通模式之间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交通体系和城市用地之间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各种交通模式和节点交通型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地面、地上和地下一体化设计为主导方式进行的立体交通网络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中轴线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新的关注热点,城市中轴线在城市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打造成功的城市中轴线?本文通过分析城市中轴线的案例、作用和在城市发展中的变迁,提出城市中轴线的规划与建设应充分关注的几大要素,包括保持、弘扬城市内在的灵魂和特色,营造多功能、配套完善的公共空间,构筑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和轴线空间系列,提供方便高效的交通体系,以市场化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等方面,城市中轴线应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标志性地区。  相似文献   

4.
《建筑创作》2003,(3):104-105
轴线。从北京旧城传统中轴线的空间序列处理中得到启示,对规划区域内中轴线上的景观序列做出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轴线是明清北京城贯穿整个城市的一条轴线空间(图1),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整个城市的空间基本以此作轴对称布局.然而在中轴线临近北端的地方,什刹三海以其独特的自然形态不仅打破了北京城的棋盘式空间,也突破了中轴线的对称布局.作为中轴线上唯一的公共水景空间(前三海为皇家园林),什刹海也承载着北京市民的日常游憩活动,为中轴线北端带来了无比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转型中新加坡CBD的演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充分利用CBD的规划和建设,不断进行城市转型,奠定了其在全球性的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地位.本文研究新加坡城市转型过程中CBD的演化历程,着重剖析CBD发展背后的经济和政策因素.结论显示,CBD的演化是城市转型的空间反映,我国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CBD的规划和建设,并改变传统的CBD规划思想和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制度,加快CBD向CAZ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轴线 从北京旧城传统中轴线的空间序列处理中得到启示,对规划区域内中轴线上的景观序列做出如下构想。 序曲:从元大都遗址公园到北中轴路绿化带,以狭长的城市绿化带为主要景观预示着整个区域的主题。 开端:喷泉广场,空间豁然开朗,人工的水体和植被成为该区域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脊梁。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保护并发展了旧城中轴线的独特风貌。旧北京城中轴线从永定门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而经过50多年的变迁,今日的中轴线从南苑至奥体公园已长达25公里,是世界大城市规划建设中独一无二的精品。 北京城中轴线的规划思想,通过定线工作得到了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9.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4):109-111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域,统领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体现北京城规划秩序思想的文化特点。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申遗在即,中轴线遗产价值的挖掘为北京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资源所构成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在全球有突出的显示度,其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历史的维度,对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史和遗产价值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在中轴线申遗背景下,应注重其轴线格局所形成的价值特征,分别为:以中为脉,并存秩序;融合山水,顺应地形;活态遗产,继承形态。构建城市形态-景观-文化资源一体的城市遗产价值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06,(3):36-38
一、总体理念 1、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延续历史文脉,尊重原居民的生活习俗。规划的城市中轴线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新生与传统的互补。规划的中轴线就是新埠岛的历史轴线:过去→现在→未来。  相似文献   

11.
何昉  叶枫 《中国园林》2003,19(6):9-13,21
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城市中心区,即行政文化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正轴心,与中央绿带连贯成片,与市民中心、音乐厅、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大型公共建筑隔街相望,成为中心区的绿色核心,是深圳城市景观的主景。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深圳市民创造了一个“活的绿色自然博物馆“。一方面,公园规划为市民在使用国内公共设施的同时保护了用地内原有自然植被,并营造了可以永续利用的第二自然环境。希望莲花山公园的建设能为飞速发展的深圳带来一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导报》2007,(5):16-19
万通中心位于北京CBD的中心轴线上。地上部分,两座高达100米的双塔形建筑物相对而立;地下部分,具有商业功能的地下共享空间与楼宇共同构成一处美丽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之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多数提出CBD计划的中国大城市而言,建设以国际商务办公为主的CBD并不现实,但实现国家区域级的CBD条件正在形成,它们希望通过CBD的建设,争取或者巩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这些城市要幺经济实力突出,如宁波、大连;要么区位优势明显,如武汉、沈阳,但最终成功的一定是二者的结合。在影响CBD成功与否的因素中,选址非常关键,众多案例表明,靠近现有中心区的选址有更大的成功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李康 《规划师》2012,28(Z1):61-64
绍兴"世茂迪荡新城"的规划设计注重文脉延承,结合本地化特点,着手引入城市活力,体现城市新的发展需求,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并引入滨江高层住宅的开发理念,综合布局办公、商业和居住等多种功能,构建由"一轴"、"两翼"、"多个功能分区"和"环状水系"组成的规划结构,力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CBD。  相似文献   

15.
以成都市旧城CBD的东华门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解析《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的内核,发现在"东华门遗址—东华门遗址公园—CBD中央公园"的概念转化过程中,空间生产被隐藏在"地方建构"的话语之下,并藉由"概念的模糊、话语的垄断、城市意象的分化、历史文化的符号化"等手段,仍继续强化着原旧城CBD谋求土地财政的城市更新的诉求,并未因天府新城CBD的规划建设而切实转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特色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戴德胜  姚迪 《规划师》2006,22(10):84-86
当前的企业总部的迁移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欠发达区域的知名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聚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中心城市设立具有总部功能的办公机构;中心城市特别是CBD已经形成总部经济的空间聚集形态.在集聚效应规律的作用下促使CBD出现规模扩大化、办公空间扩散化、职能高级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张千红 《山西建筑》2007,33(10):34-35
以CBD的规划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视角,对目前我国政府在CBD的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最终实现CBD区域中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北京传统中轴线是北京古都格局中的灵魂,这一轴线上分布着一系列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形成壮丽恢弘的气势,被古人尊称为"龙脉"、"天街",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就这一轴线南段总体环境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心商务区的由来和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等相关概念的阐述,介绍了中心商务区的演变、空间形态和新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提出我国中心商务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