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出了煤矿5G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5G核心网、基带处理单元(BBU)、远端汇聚站(RHUB)及5G基站之间由5G承载网连接,实现各网元之间信令传输;井下采用5G基站及天线实现井下无线信号覆盖,基站通过RHUB进行汇聚后,与BBU相连并接入5G核心网。比较了用户面功能/移动边缘计算(UPF/MEC)下沉与独立专网2种5G核心网建设方案的优缺点;研究了5G核心网与BBU之间、BBU与RHUB之间、RHUB与5G基站之间的承载网,重点介绍了5G核心网与BBU之间承载网常用的光纤直连、切片分组网(SPN)及第五代固定网络(F5G)3种承载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给出了煤矿5G基站、5G终端及5G通信模组等设备的设计方案。结合5G通信技术特点和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探讨了5G无线通信系统在煤矿的典型应用,如融合一体化通信、高带宽业务应用、智能工作面业务应用、矿山车辆远程控制或无人驾驶等。指出小型化行业5G核心网设计、矿用5G基站等设备的低功耗及本安化设计、700 MHz频段5G设备的井下应用以提升5G基站覆盖范围、矿用5G手机终端的定制及行业APP的开发、低功耗5G通信模组的开发、结合现场需求更多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入挖掘等是煤矿5G无线通信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2.
TD-LTE网络S1接口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演进(LTE)作为3G的后续系统日趋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S1接口是LTE系统中演进无线接入网与演进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实现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数据交互传输,完成演进无线接入网与演进核心网之间的互连互通。介绍了S1接口位置和协议结构,提出了一种演进核心网侧S1接口的实现方案,该方案具有配置灵活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并给出了方案系统结构和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3.
2002年,3GPP组织在3GPP的Release5版本提出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UMTS的核心网演进方案.移动通信正从2G向3G演进,不但在无线接入网中采用了更先进的宽带CDMA技术,在核心网络方面也正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转变.而IMS是基于SIP协议的在承载网络上附加的网络,是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口多媒体子系统.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业务使能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5G商用越来越近,其对本地传送承载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SPN技术的移动承载网络部署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了4G业务本地传送网的主要承载技术及组网结构,以及现有传输承载网承载5G所面对的困难,提出了面向5G的本地传送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的应用策略,并给出了山东某市SPN网络部署案例。  相似文献   

5.
2002年,3GPP组织在3GPP的Release5版本提出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UMTS的核心网演进方案。移动通信正从2G向3G演进,不但在无线接入网中采用了更先进的宽带CDMA技术,在核心网络方面也正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转变。而IMS是基于SIP协议的在承载网络上附加的网络,是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IP多媒体子系统。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一个通用的业务使能平台。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行器在野外发射时,对测发控系统提出设备部署时间短、发控距离远、待命时间长和具备安控指令上行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无线测发控系统,通过将常规测发控系统的地面前端设备与器载设备进行一体化设计,简化了器地间电气接口,提高了地面设备的部署速度和可靠性;通过扩频无线上行链路和调频无线下行链路使测发控系统具备1km以上无线测发控距离和最长100km安控指令上行距离且上行链路与常规安控链路兼容;通过对器载数据链和飞控计算机的改进设计,使飞行器具备在发射场长时间低功耗休眠和唤醒后快速发射的能力;通过对地面数据链的改进设计,使其在满足无线指令发送和遥测数据接收需求的同时,兼具对于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设计了多级器载火工品和发动机点火回路的安全管制机制,保证了飞行器在存储、运输和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经过飞行试验,验证了无线测发控系统满足飞行器在野外环境的测发控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网络电视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通过电子信息接入网技术:数字用户线(DSL)、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光纤传输+局域网(FTTx+LAN)以及无线接入等方案,可以使每个家庭都可以成为网络终端,本文主要针对在第二种接入方案内,目前广播电视网(NGB)中EOC的终端接入技术,对这一方面电子信息接入网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现代网络电视技术和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于分组无线网的TDMA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志钊  杜娟  田钢  陈晓萍 《计算机工程》2007,33(11):105-106
在无线分组网中,基于竞争机制的信道多址方法常由于分组冲突而限制网络性能,不能满足战术信息传输的实时可靠性要求。该文提出了采用TDMA机制构建无中心网络的应用方案,按时隙分配信道资源,避免分组竞争,保证各节点数据信息在其专有时隙及时、可靠地发送,并通过预留时隙适应节点变化和突发通信的需求。采用GPS同步及DSP通信协议板完成了系统的具体实现,能更好地适应战术无线分组网的传输特点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4G时代,无线WLAN网建设与应用发展迅速,运营商在低成本建设WLAN网的同时,也对未来WLAN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本文从无线WLAN网的特点、概况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无线WLAN网的工程建设概况和无线WLAN网络覆盖方案的设计建设思路,重点分析了AC与AP设备在不改变本地网实际组网的情况下的组网方式与建设模式,并简要列举了无线WLAN网络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包括室内多网络合一的无线综合分布式系统覆盖、小型AP分布系统方式覆盖、室内AP直接覆盖和室外AP覆盖等建设方式,为WLAN网络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5G / B5G移动通信系统的高带宽、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通信需求需要更多新技术的支持. 毫米波由于其丰富的频谱资源和极高的带宽容量而成为5G/B5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不同于以往由有线网络主导的互联网架构,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无线接入网和高速核心网的融合. 但是目前对毫米波端到端通信传输性能的研究工作还相对较少, 而且多采用仿真实验. 本文利用真实网络设备, 通过开展真实网络环境下的实验, 对毫米波链路基本传输性能和5G/B5G毫米波网络端到端通信系统中TCP传输性能进行测量分析, 研究5G/B5G毫米波网络传输过程中的链路瓶颈, 为设计毫米波端到端网络传输协议, 提高网络传输吞吐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WCDMA技术作为3G标准之一,随着3G技术的快速发展,WCDMA技术也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如今,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因此在网络规划中如何有效解决频率、核心网络和无线接入点已经成为最关键的应用技术,要想完善网络规划,必须确定全球统一的频谱段,统一的核心网络和确定的无线网接入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煤矿无线通信系统首选WiFi和4G通信技术,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现阶段煤矿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已无法满足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各项需求。对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阐述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关键技术及其性能优势;给出了矿用5G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组网方式;结合5G通信技术特点和煤矿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出了5G通信技术在煤矿的应用场景,如井下无人驾驶及智能运输、全矿井位置服务、设备远程操控、故障远程诊断、大宽带业务数据传输、煤矿机器人云端控制、全矿井安全监测信息采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矿山等;指出针对煤炭行业的5G技术应用场景还需不断挖掘和完善,且由于5G网络对承载网要求较高,煤矿应预估部署成本,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需求搭建矿井5G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3.
3G网络中流媒体缓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移动流媒体系统中无线接入网带宽窄、终端缓存空间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3G WCDMA网络的流媒体缓存体系结构WSCA,设计了基于缓存的移动流媒体调度策略WSCS,探讨了WSCA系统在实现中的技术细节。分析表明,WSCA体系与WSCS调度策略结合,能有效提高用户服务质量,降低核心网络带宽消耗,对3G流媒体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双萍  邢敬宏  何辉 《自动化仪表》2012,33(5):35-37,42
针对现有无线测控系统功耗大、传输通道单一、实时性不强等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多路通道的无线传感网络测控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的感知技术和嵌入式网关的传输技术,通过WiFi、GPRS、3G、IP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实现了嵌入式网关与Internet服务器的通信;应用HTML5和RTMP技术,研发了基于Web的HMI软件,实现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的访问。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组成的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体系。提出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应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提出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宜采用WiFi、3G、4G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广播通信系统既可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远程供电广播技术,也可采用基于以太环网和无源光网络的IP通信技术。提出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应采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宜采用WiFi和MESH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满足手机脱网通信、基站脱网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等要求。指出在手机脱网通信、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无线自组织网络、矿用无线摄像机、基站脱网通信、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无线宽带传输等方面,WiFi优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提出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无线宽带传输宜采用WiFi。  相似文献   

16.
The 5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5G) is expected to change th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 by 2020. 5G will provide a unified platform for connecting billions of devices and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networking services. The use-cases and the disruptive capabilities of 5G will bring forward a number of challenges for both the wireless radio and wired part of a 5G network. The wired transport network, typically consisting of access and core domains, has to adopt tailored networking solutions satisfying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as envisioned in 5G. While optical transport technology has been prevalent in core segments, it is also perceived as a key enabler for the 5G access networks due to its very high capacity and low transmission delay. However, existing optical transport technologies are hindered by inflexibility, poo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high costs, and cannot be stretched to 5G scale. On the other hand, optical technologies have been going through a paradigm shift towards a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 that is considered as the promising solution for future high-speed transport networks. This paper outlines key challenges for the design of a flexible, programmable, and dynamic 5G transport network, and discusses 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 and direction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7.
秦恒加  米志超  董超  彭飞 《计算机科学》2017,44(2):135-139, 151
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数据无需经过基站或核心网络。目前相关的D2D通信研究工作多集中于单跳D2D通信,而多跳D2D通信在系统容量、通信范围、数据转运能力以及能效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首先,基于Android手机实现了多跳D2D通信系统,该系统利用OLSR路由协议管理网络路由;然后,利用Java语言开发了D2D通信控制应用程序,实现了终端用户间的多跳D2D通信;最后,通过提升Android手机Ad-Hoc模式无线功率的方法优化了系统的网络覆盖范围、链路质量等重要性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也相应快速增加,针对现有车辆测速系统低速、低效、非实时的缺点,采用3G网络和雷达测速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移动雷达车辆超速检测系统;通过3G网络进行测速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借助第三方的认证服务器实现3G网络下的视频实时远程无线点播;使用固定和移动终端接入和访问技术,采取FLV视频编码格式,实现了测速视频信息的即时传送;最后经过实际使用测试,该测速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Sec的大型机场无线局域网接入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航无线宽带专网CAWN是大型机场运行业务数据的通信手段。CAWN的接入认证及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涉及到航空机场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个人隐私等。文章在研究了大型航空机场无线覆盖的网络结构和安全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PSec的CAWN接入认证和数据传输安全机制的方案.根据国内某机场的CAWN组网方式搭建了实验系统,验证了IPSec的接入认证功能,并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加载了IPSec模块的系统能够实现接入认证功能和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且总体网络性能指标稳定;虽然网络吞吐量略有减小,以及网络延时略有增加,但是能够满足航空机场网络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