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栏寄语     
正也许您是《中华民居》的老读者,也许您是刚刚加入我们的读者队伍,也许您是权高位重的领导,也许您是茫茫人海里普通的上班一族,又或许您还只是沉浸在学海里的菁菁学子……但不管您是谁,您喜欢阅读《中华民居》,就必定是位关注民居建筑文化的人。《中华民居》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为了更好地与您互动交流,共同促进《中华民居》的进步,从这一期起,我们将开辟"编读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有语病的疑问,不过,置于如今越来越恶化的居住环境之下,这样的提问又似乎合情合理。熟悉《中华民居》的朋友会发现,最近几个月,我们关注的焦点总是停留在中国人需要怎样的居住空间的话题上,虽然我们也知道不管怎么探讨,所表述的一切难免脱离纸面,但起码表明了《中华民居》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居》2012,(10):121-126
“中国装饰杯”第二届中华建筑摄影大展是由《中华建筑报》和中国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大众摄影》杂志、《中华民居》杂志、中国建筑新闻网、中国建筑业协会、包头市正艺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以高品质的影像形式记录下中国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一砖一瓦,让所有人透过镜头品味历史建筑的美感,切身感受悠久厚重的中国文化氛围。同时也期待着能够借此进一步增强社会大众对中国文化历史建筑的关注,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为保护古建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微观民居     
《中华民居》2013,(2):19-19
正2013年新年伊始,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中华民居》有了全新的变化。美丽中国版终于秘制出炉,生态文明版也即将和大家见面。而我们杂志的官方微博@中华民居杂志和中华民居网(www.chnh.org)也有了新年新气象,动动手指,点击一下,民居因你更热闹。@海南乐活城市:【国际菁英聚落智汇乐活城市】《中华民居》杂志刊登乐活城市,传递乐活正能量!@海南新浪乐居合作伙伴@中华民居杂志是海南航空头等舱指定读物。旅途中风尘仆仆,手拿一本杂志,就能读懂一个城市,此时此刻才有难得的安宁,了解在海南怎样乐活的同时,也了解了真正的@海南乐活城市  相似文献   

5.
征稿函     
正《中华民居》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民居遗产、传承华夏文明,关注当代民居、引领多元共存,复兴建筑文化、构建和谐环境,推广住宅科技、倡导绿色人居,是国内第一本民居类杂志。现各栏目向大家征稿,敬请赐稿。  相似文献   

6.
征稿函     
正《中华民居》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民居遗产、传承华夏文明,关注当代民居、引领多元共存,复兴建筑文化、构建和谐环境,推广住宅科技、倡导绿色人居,是国内第一本民居类杂志。现各栏目向大家征稿,敬请赐稿。  相似文献   

7.
<正>11月,《中华民居》杂志迎来三件大事。每件都是令人振奋的事情。第一件大事,是从本月起,《中华民居》杂志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正式携手,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民居保护事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该研究会成立于1995年,是全国性一级社会团体,其创立发行的刊物《中国民族建筑》自2001年开始出版,至2015年已经为会员和民族建筑领域行业专家服务15年,积累了丰富的民  相似文献   

8.
征稿函     
《中华民居》2013,(9):124-124
正《中华民居》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民居遗产、传承华夏文明,关注当代民居、引领多元共存,复兴建筑文化、构建和谐环境,推广住宅科技、倡导绿色人居,是国内第一本民居类杂志。现各栏目向大家征稿,敬请赐稿。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居》2012,(6):62-67
客家土楼本身的历史已经绵延近千年。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沧桑的传统土楼和其他很多民居形式一样,往往蜷缩于荒野,破旧不堪,更重要的是,前现代居住模式的布局和设施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中华建筑文化的瑰宝已经逐渐淹没在混凝土砌筑的民居当中。如何让传统的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化发展中每一个民族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7月,《中华民居》两岁——这是个值得记忆的月份。创刊两年,《中华民居》以"传承华夏居住文明,推动中华人居进步"为己任,在报道古民居、宣传新农村建设、推动行业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民居建筑则是每一个时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剪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展现,也体现出主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以重庆吊脚楼为典型代表的传统巴渝民居建筑是中华大地的一朵奇葩,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一颗不可或缺的耀眼新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极具地域特色,值得我们去发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赣南客家民居在中国丰富灿烂的传统民居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赣南客家民居的色彩设计文化的研究,从中看到传统的中华五色系统对其的深刻影响和作用,加强对中华五色文化的研究与运用,强调中华五色系统文化在赣南客家民居中支撑与源泉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和有形载体。“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总体原则。为近距离追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村落的古韵之美,《广西城镇建设》和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推出“设计师带你游村落”系列专题,探索如何保留发展古朴村落风貌、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让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让文化遗存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和有形载体。“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总体原则。为近距离追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村落的古韵之美,《广西城镇建设》和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推出“设计师带你游村落”系列专题,探索如何保留发展古朴村落风貌、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让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让文化遗存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和有形载体。“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总体原则。为近距离追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村落的古韵之美,《广西城镇建设》和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推出“设计师带你游村落”系列专题,探索如何保留发展古朴村落风貌、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让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让文化遗存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6.
古村镇的2016     
正对于中国古村镇而言,2016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合理保护的同时,要拓展利用和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线路。政策引路,让各方都更加关注古城、古村镇的保护和开发。古村镇积淀的爆发力蓄势待发。作为专注于报道传统民居和弘扬建筑文化8年的专业媒体,中华民居杂志社自知有义务为古村镇的  相似文献   

17.
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在我国地方传统民居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装饰技术精湛、特色鲜明,与中原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原优秀建筑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本文就潮汕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力求让读者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居住文化,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宗法、禁忌、习俗对民居型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法、禁忌、习俗对民居型制的影响王其钧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民俗文化是社区与社区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民俗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民俗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存在。民俗的体现是全方位的,从衣食到住行,处处...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不仅勾画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蓝图,还对传承与发展中国建筑文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有重大启示。如《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与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意见》表示要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  相似文献   

20.
正石库门里弄源起于开埠后的上海,分布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几代老上海人在这里出生、成长,留下了无数美好温馨的回忆。今天的上海,历经百年沧桑的石库门早已不仅仅是民居,更是上海的文化符号,是上海的都市乡愁。国家邮政局早在年代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共计4套枚。这套邮票选取了全国个省市的民居建筑,而上海市选用的恰恰是石库门建筑。作为近代上海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石库门与千千万万上海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开埠百余年来的历史,每一条里弄都有一段有关大上海沉浮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