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在已有瞬态热压自然通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室内热源特性以及通风口尺寸不变的条件下,改变通风口中心间距,对瞬态热压自然通风房间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并分析通风口中心高差对瞬时通风量以及垂直方向温差的影响,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源面积对室内热压自然通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内热源的民用建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改变热源面积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不同热源面积下的通风量、排风温度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了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随热源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源面积的变化主要影响房间下部的温度场,对通风量和排风温度的影响不大,对中和面高度和有效热量系数均有一定的影响。该结论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具有内部热源的居住建筑,采用CFD技术对不同内部热源高度下室内热压自然通风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排风量、排风温度随内部热源高度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内部热源高度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得出了中和面高度、有效热量系数随内部热源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热源表面温度对热压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房间内外初始温度相当和室内热源总散热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热压自然通风房间内热源表面温度对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的影响,指出热源表面温度大小对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热源表面温度越大,房间自然通风效率越高,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且室内污染物在热压自然通风条件下分层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多热源置换通风温度分布及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置换通风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通风方式。本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不同工况下的多热源置换通风房间内的温度场及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热源间距、热气流温度、房间围护结构以及室外温度变化对置换通风系统及人员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源间距的变化对热源之间室内的垂直温度分布影响较大;热气流温度的变化主要对房间上部区域的温度产生影响;围护结构热损失及室外温度的变化均对室内温度及温度梯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对带内热源工业厂房自然通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源参数一定而分别改变进风口面积、进风口离地高度、矩形天窗喉部开口面积及排风口面积等建筑结构参数的情况下,对工业厂房自然通风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计算工况下的通风量、排风温度、工作区的平均温度、热量分布系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工业厂房的建筑结构对自然通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单、双热源置换通风系统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晅  武文斐 《暖通空调》2005,35(1):15-19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别对单、双热源置换通风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比较了两种情况下室内空气的速度和温度分布,指出室内温度场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三个温升层;单、双热源形成的垂直温度分布有较大差别;双热源送风参数的计算不能简单按单热源的计算参数进行,应考虑热源分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工业厂房自然通风的模拟方案,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以及DO辐射模型,计算了厂房的温度以及流场,并分析了进风口、排风口、热源分布等厂房结构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提出了厂房自然通风的改造建议,有效改善了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的当前研究现状,分析阻滞工况下的流场特征与存在的问题。依据相似准则,搭建局部暗埋段小尺寸模型,设置车辆发热源,测试纯热压作用下的流动速度。采用三维非稳态流动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热压作用下的温度场、速度场,采用试验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进一步的车速、竖井个数与暗埋段长度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车辆阻滞时,交通风力对隧道内自然通风影响小,热压成为影响隧道流场的主导因素;同一暗埋段内流场不均匀分布,中部远离两端竖井,改变竖井个数对此处流场影响较弱;暗埋段各典型位置风速随暗埋段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长江流域,冬季具有室外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极大的特点。在这种空调负荷较小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采用一种新型的空调方式-“辐射 自然通风”,辐射方式的采用,降低了室内的空气温度,这样,使用自然通风也不会增加很多负荷,而自然通风的采用,会大大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笔者从热负荷,舒适度,通风量,气流组织四个方面简单地论证了其可行性,并举例说明一个具体的系统方式及系统计算,分析了这种方式的优缺点及具体的适用范围,指出它对于城市建筑物中占很大比例的两类建筑-普通住宅及办公建筑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外呼吸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飞  赵立华  李丽  陈卓伦 《暖通空调》2007,37(1):20-22,115
对某建筑外呼吸双层通风玻璃幕墙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遮阳设施、空气层宽度等因素对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外呼吸双层玻璃幕墙建筑和四种单层玻璃幕墙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结果表明,外呼吸双层通风玻璃幕墙是一种节能的生态建筑围护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上海、长沙自然通风建筑内进行的人体热舒适调查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中北京和天津热舒适研究的成果,对我国目前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内热舒适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内热中性温度均略高于ASHRAE推荐范围,采用实测的舒适温度作为空调温度可节约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深圳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深圳市六种布局不同、楼层不同的居住建筑为对象,调查了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了不同通风工况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及室内外温湿度,分析了居住建筑在夏季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可行性,比较了持续自然通风与间歇自然通风的优劣以及不同遮阳方式的遮阳效果,提出了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方式的条件及建筑设计中应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on heating load and energy savings in a building with a double skinned envelope (DSE) wa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Field measurement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various weather conditions. The DSE was effective for saving energy and creating natural ventilation rates under clear and partly cloudy skies. Due to insufficient irradiance, the DSE was not effective for reducing the heating load under overcast sky conditions. When natural airflow rates from the cavity spa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skin to the indoor space were controlled, the southwest-facing DSE effectively reduced heating loads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solar irradiance.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governing variations in cavity temperature under all sky conditions. Computer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natural ventilation was practical at an appropriate supply temperature only when the sky ratio was less than 0.7. The airspace in cavity of the DSE provided additional natural ventilation rates to the indoor space and effectively reduced heating loads. Natural ventilation was available for 135 h during three winter months without consuming additional energy to heat the outdoor air. The heating load was reduced by the DSE ranged from 17.98% to 18.7% depending on the airflow control options for the cavity space.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Trombe墙式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方式在冬季工况下白天的运行模式,建立相应的数学及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其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的温度、流速、流线等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K.S.Ong的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该运行模式适用于冬季采暖,可有效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且在太阳辐射较弱时仍存在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潜力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a double skin envelope (DSE) to the heating energy savings brought about by natural ventilation in office buildings. A DSE was applied to the east- and west-facing walls on an actual three-floor building. Field measurement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w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