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皖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如旅游资源保护问题、旅游市场营销问题、乡村旅游产品问题和旅游地居民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增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餐饮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餐饮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是乡村旅游餐饮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文章从乡村旅游餐饮概念界定入手,在乐山乡村旅游餐饮资源调查基础上,梳理分析出乐山乡村旅游餐饮资源的七种开发模式,希望对其他地区乡村旅游餐饮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西是我国南方农业大省,农业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分析了江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认为江西乡村旅游产品要确立以政府为主导,注重群众参与;要科学合理规划,挖掘文化内涵;要加强旅游管理,招揽专业人才;拓展开发空间,加大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株洲市乡村旅游环境破坏较严重,开发层次较低,产品单一、雷同,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肤浅。要发展株洲市的乡村旅游,应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注重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加强对本地乡土文化的传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AHP 构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级,探明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结果表明: ① 在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 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民族性、基础设施水平、旅游设施水平和文化乡村性等指标在18 项评价指标中权重排序靠前, 是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价值高低至关重要的因素; ② 影响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各因素中, 生态环境质量、文化乡村性、民俗地方性, 对外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指标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旅游设施水平等指标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研究认为: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总体较高, 基础设施水平、文化民族性和旅游设施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质量条件与其重要程度不匹配。需 要重点保护、挖掘和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民族性、基础设施水平 旅游设施水平和文化乡村性等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 尤其需要突破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 以及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瑶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高要求,如何深挖乡村旅游资源,规避旅游产品类型雷同单一,如何明确定位,避免生态与文化环境破坏、自然与人文资源失真等问题,使得保护乡村旅游的原真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从原真性保护的视角,建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真性保护的金字塔理念,并以山东省平原县花园村乡村旅游为例,在挖掘其乡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其乡土特色进行了原真性保护评价,提出了花园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调整旅游产品的定位,深挖客观原真性层次内涵以及开展游客感知体验监测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乡村原生态环境和乡村性资源遭破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从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环境保护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在迅速地发展,但是很多乡村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由于没有进行科学规划,统一部署,旅游项目的经营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通过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与限制的研究,找到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旅游PEST分析理论,梳理了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广安周边地区旅游竞争与合作,总结出乡村旅游的开发策略:依据广安地域特点和旅游资源的现状,以"一中心、两侧翼、六片区"的开发布局,以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开发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翔实的调查和研究,为打造出寓教于乐的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原生态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柳州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柳州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认为确立“一圈一带七组团”的总体发展布局和重点开发方向,应重点开发乡野乡趣乡村体验游、闲山逸水休闲度假游、古风古韵文化遗产游、侗歌苗舞民族风情游等四类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是一种共生关系。民俗文化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依托资源,但并非所有的民俗文化都可转化为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合理开发、科学配置才可实现其资源的转化。通过对民俗文化资源概念、特点的分析,探讨民俗文化资源的配置原则,并提出其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些乡村凭借当地独特的人文民俗等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村”。但当前的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旅游营销推广乏力、乡土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环境承载力不够等问题。对此,提出明确品牌形象定位,加大对外宣传和营销的力度,开发乡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促进生态环境与旅游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分析的雪野旅游区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旅游业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生态旅游正在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青睐,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应该有效整合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本文首先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运用旅游SWOT分析法对开发雪野旅游区景观规划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雪野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产生。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化发展、资本化、政府扶持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的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国际化等机遇。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堪称"中药宝库",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具有中药资源旅游开发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优越条件。神农架中医药资源旅游开发与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应实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开发模式,打造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深度开发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系列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向传统文化与传统中药学借力,整合资源,衍生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的扬弃与后工业化主题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工业化的乡村旅游是在乡村环境基础之上,以“原汁原味”为表象符号,现代生活为本质的新型旅游产品。通过理论辨析和实例分析,提出了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开发宗旨,通过主题化开发,在品味自然山水中建立起与现代人类情感相关的文化模式,实现乡村旅游的真、善、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休闲旅游要素的内涵。联系马鞍山市的具体情况,就马鞍山市休闲旅游要素的挖掘和培育,提出了打造城市综合休闲商业区、滨水休闲娱乐长廊,挖掘地方文化及民俗特色休闲旅游要素,培育夜间休闲旅游要素,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分时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要有新的策略。相关部门要以责任意识促进旅游的生态开发,努力实现追求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的统一、保护资源与利用资源的统一、旅游发展与旅游教育的统一;要以高效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集约开发,以优化产能确保资源价值实现,以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循环经济创新旅游发展;要以布局一体化、规划历时化和发展特质化促进旅游开发的全程优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富川县秀水村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认为乡村旅游开发应遵循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由旅游开发投资商投资,村民入股或劳动参与,共同促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对秀水村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阐述了乡村旅游在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当前乡村旅游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应对已有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行重新定位、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实行规范化管理,搞好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开发,注重菜肴开发,礼品配套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