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机械》2005,32(11):13-13
上海SARIX公司推出六轴(X/Y/Z/C/A/B)SX-200-HPM数控精密电火花机床,X/Y/Z行程350/200/200mm,X/Y轴定位精度±1ìm,工作台上装有电极修正装置,采用线电极等方式进行修正,通过X、Y、Z等相关轴的联动,进行各种形状电极的反拷贝加工。Z/C/A/B可加工?六轴数控精密微细电火花机床诞生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了AC轴工作台旋转型五轴机床后置处理中的X、Y、Z轴冗余运动优化问题。对于五轴机床,工件在工作台中不同的摆放位置会造成后置处理中X、Y、Z轴的路径长短不同,导致了在相同的进给率下加工时间差别很大。通过对后置处理计算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当刀位靠近AC回转轴的交点时,后置处理得到的X、Y、Z轴的运动路径越短。并据此结论给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优化工件位置的计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此方法可以显著减少X、Y、Z轴的冗余运动,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1.后处理 用户根据建立的加工模型,使用MasterCAM软件完成刀具路径的生成。但经过刀具轨迹的计算生成刀位文件(NCI文件),而传递给机床的文件是用户需要的数控程序,也就是NC文件。因此,还需要将刀位文件转换为机床能识别并执行的数控程序,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后处理,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热点产品     
《机电工程技术》2004,33(9):3-4
六轴数控精密微细电火花机床上海SARIX公司推出SX-200-HPM六轴(X/Y/Z/C/A/B)数控精密电火花机床,X/Y/Z行程350/200/200mm,X/Y轴定位精度±1μm,分辨率±0.1μm,工作台上装有电极修正装置,采用线电极等方式进行修正,通过X,Y,Z,C等相关轴的联动,进行各种形状电极的反拷贝加工。Z/C/A/B可加工Φ≤0.02mm的微孔,例如可进行硬质合金集成电路模具的穿丝孔加工等。该机还可以进行电火花铣削加工。亚洲最大冷热板矫直机试车成功8月4日,由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宝钢制造的世界最先进的5米宽厚板冷、热矫直机一次试车成功,并通过…  相似文献   

5.
中捷友谊厂研制开发的TKP6511/3型数控刨台卧式铣镗床,于1992年3月通过由沈阳市机械工业管理局主持的技术鉴定。该机床的主要功能特点是可实现平旋盘滑块(U轴)数控进给,填补了我国此类机床的空白。机床采用模块化设计;数控可控四座标(X、Y、Z、  相似文献   

6.
脉冲电源是电火花加工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还包括X、Y、Z三轴联动数控柜和光机。电加工机床广泛运用于工业多行业模具的加工,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加工设备。  相似文献   

7.
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轴并联机床是在六轴并联机床的基础上,在工作台上串联一个数控转台,实现七轴联动,从而提高了并联机床的加工能力。为了利用七轴并联机床进行数控加工,必须对刀位文件进行后置处理,生成六根驱动杆的杆长和数控转台的转角等数据来驱动并联机床。本文研究了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提出了后置处理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算法。  相似文献   

8.
济南一机床研发的J1VMC40M/50M立式数控铣床,满足了模具制造、精密仪器等机械加工对立式数控铣床的需求,具有优良的价格性能比。其主要特点是主传动采用无级调速,具有回转精度高、刚性好、动平衡精度高的特点。机床采用立柱固定、工作台沿X、Y轴水平面运动的布局。X、Y、Z3个方向均采用进口高刚性直线滚动导轨且均为无油自润滑型,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济一机研制立式数控铣床@臧景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激光多普勒位移测量仪的检测原理,并采用激光多普勒位移测量仪检测了数控螺旋锥齿轮机床的空间位置误差。通过对误差数据进行分析,评定了该机床的空间位置精度,提出通过补偿X、Y、Z轴的直线位置误差,可提高机床的空间精度。  相似文献   

10.
产品篇     
江苏多棱动柱卧式加工中心TH67系列机床有X、Y、z及B四个数控轴,可实现X、Y、Z三轴联动。B轴为数控回转台,可自动进行360°等分分度定位;经过工件的一次装夹能自动完成钻、铰、攻丝、铣削、镗孔等多种工序加工,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配上双交换工作台后可对两个不同零件分别进行加工,适用于中型壳体类、箱体类等零件的批量加工;机床采用国际流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坐标变换和分析计算,讨论工件坐标系围绕其自身坐标轴旋转形成新的加工坐标系进行五坐标数控加工时,工件坐标系围绕其各个坐标轴旋转的角度的算法。结合具体的摆头加转台式五坐标机床,计算了刀轴矢量与新加工坐标系的Z轴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在斜置平面上进行五坐标数控加工时机床各旋转轴的坐标值。  相似文献   

12.
Developing a postprocessor for three types of five-axis machine tools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This paper presents a postprocessor capable of converting cutter location (CL) data to machine control data for three typical five-axis machine tools to establish an interface between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 systems and numerically controlled (NC) machines. The analytical equations for NC data are obtained using the homogeneous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atrix and inverse kinematics. In addition, the developed postprocessor method is implemented through a trial-cut on a five-axis machine and verified on the coordinate measurement machin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ostprocessor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to integrate the various five-axis machine tools employed in manufactur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磁流变斜轴抛光及其路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磁流变抛光较小曲率半径(φ8 mm以下)非球面光学零件困难和抛光效率不高等问题,以四轴超精密机床为平台,开发出一种基于磁场辅助的磁流变斜轴抛光工艺,采用微小磁性工具头斜轴抛光方式,通过X轴、Y轴、Z轴、B轴四轴联动,控制抛光路径,防止干涉,实现微小非球面的超精密抛光.并对微小磁性斜轴抛光工具头的抛光路径轨迹进行了分析计算,采用驻留时间修正方法对误差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微小非球面斜轴抛光的数控加工与修正软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控系统绕刀具中心旋转(Rotation tool center point,RTCP)功能,R-test装置被用于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联动精度检测与标定。该仪器通过三个直线位移传感器测量安装于主轴的球头球心空间位置,从而可测量机床多轴联动时的刀具中心点位置误差。在分析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最大测量空间和测量敏感度的两个用于评价测量性能的指标及相应的数值算法,得到一种R-test装置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在选择通用球头芯棒与长度计的情况下,通过约束分析得到测量杆安装圆直径、测量杆与基准面夹角两个关键尺寸的设计区间,利用蒙特卡罗法搜索得到这两个关键尺寸的最优解,完成结构优化设计。仿真表明,优化设计得到的R-test测量装置具有最佳的测量敏感度,可测区域大于半径为4 mm的球体,能满足实际测量精度和测量空间需要。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an efficient method tor generating 5-axis cutting data for a turbine blade is presented. The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of 5-axis cutting currently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takes up a lot of time.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generate an interference-free tool path, within an allowance range. Generating the cutting data just point to the cutting process and using it to obtain NC data by calculating the feed rate, allows us to maintain the proper feed rate of the 5-axis machine.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algorithms for: (1) CL data generation by detecting an interference-free heel angle, (2) finding the optimal tool path interval considering the cusp-height, (3) finding the adaptive feed rate values for each cutter path, and (4) the inverse kinematics depending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5-axis machine, for generating the NC data.  相似文献   

16.
刘乾  袁道成  刘波  曾续武 《工具技术》2009,43(11):107-110
提出了探针扫描和深度聚焦的两种方法,实现了使用二维视觉测头对Z向的测量。两种方法均基于自动聚焦原理。对采集到的图像去噪和聚焦曲线平滑后,使用峰值附近点进行高斯函数拟合,寻找准焦点。根据得到的XYZ向的数据实现三维重构。与接触式测量相比,本文方法Z向测量的最大偏差不到6μm。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研究了虚拟轴机床的结构和坐标转换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清华大学研制的6-PSS型虚拟轴机床,提出了刀位后处理计算方法,包括刀轴矢量与机床坐标夹角的计算和NC数据的计算;为编制虚拟轴机床数控后处理程序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普通铣床X502机械部分进行数控化改造,简述了普通铣床机械部分改造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从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及编程坐标系出发,分析了数控镗铣类机床及加工中心在同一个工件坐标系下使用多把长度不同的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时进行刀具长度补偿的原因。论述了有基准刀与无基准刀长度补偿的原理,研究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机床Z坐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撤消长度补偿后CNC控制刀具所走的编程坐标表达的实际意义,这对理解数控加工刀具长度补偿及数控编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控机床实现精密加工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更加经济、有效的精密加工过程 ,本文基于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 ,建立了数控机床实际运动模型 ,并以此为依据 ,对数控机床理想刀具路线、实际刀具轨迹及理想数控指令、逆变数控指令间的相互映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与精密加工过程相应的逆变数控指令集的求解方法。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 ,可使机床的加工精度提高 5 0 %以上 ,说明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