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日本当代建筑的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进行分析,探讨了日本当代建筑在传统继承、新技术运用和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说明日本在吸收西方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合日本传统审美心理的当代建筑文化,同时日本的城市建设实践也向世界提供了典型的经验。意在唤醒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感,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在建筑文化上的相互联系,分析了中国周边国家,如日本、印度,现代建筑走向成功的先进经验.提出以扬弃态度,深入学习西方现代建筑,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探求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当代建筑发展为例,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后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日本唐样建筑研究的文化背景,介绍了日本唐样建筑的研究成果及现存的唐样建筑的重要遗构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日本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筑创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升华.每种建筑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演绎人们共享的精神世界.建筑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建筑文化体现出的人文精神贯穿整个国家的历史.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1607年第一个英格兰人殖民区成功地在维吉尼亚州建立,美国的建筑,无论是有意识状态还是无意识状态,都折射出美利坚合众国自己独有的风格.本文探讨美国建筑文化,以美国建筑风格形成所经历的四个主要发展时期为主线:殖民地时期的木板条风格、殖民地风格,独立之后的罗马复兴建筑、希腊复兴建筑,近代的超高层建筑和当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一个侧面探究美国建筑文化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6.
日本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很多方面合而不同,通过对中日传统建筑在形象、布局、间意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了日本传统建筑具有:建筑形象简洁、建筑布局讲究不对称、强调象性的园林以及在空间上的精神性等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在于,与国文化的礼与乐及回归儒道的禅宗的实用主义思想不同的讲究物哀与真实及突显禅的本质的日本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的建筑哲学、当代建筑哲学的提出,宏观建筑哲学和微观建筑哲学、建筑哲学与建筑学概念的发展等方面对当代建筑哲学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立意的问题,立意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统领整个设计的过程,对作品的形成和整体风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设计的定位、内容、侧重、手法等都应该体现建筑的立意,当代建筑的立意具有非象征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其立意的构思类型也多种多样,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构思方法,指出建筑师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结合当代建筑的立意特点进行立意,形成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9.
汉代建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向合院式的发展、高台建筑向高层建筑的变化上。汉画像石、汉墓壁画、汉画像砖中以建筑为描写对象非常之多,涉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形象地再现了东汉庄园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从建筑美学角度说明构建和谐建筑的必要性.建筑应遵从"和谐"理念,成功的建筑从古至今都是建立在对文化、艺术、美学理论的理解基础之上,是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的.拥有文化底蕴,符合美学理论,具有和谐之美,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校园建筑景观设计由于缺乏对"仁"文化的承载,导致其道德精神的感召力不足.在分析我国建筑景观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仁"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并提出了校园建筑景观传递"仁"文化内涵的具体措施,如校园建筑景观应当尊重人与自然,设置精神性空间,挖掘"仁"之题材,以及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和租界在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这两种文明形态在中国近代社会碰撞的结果,是强制性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痛苦蜕变,并进而推断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实质上是这种蜕变过程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最后,本文还从世界进化之大势的时空观,对当前中国建筑理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和租界在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这两种文明形态在中国近代社会碰撞的结果,是强制性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痛苦蜕变,并进而推断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观念的演变,实质上是这种蜕变过程中意识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最后,本文还从世界进化之大势的时空观,对当前中国建筑理论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代中国建筑缺乏个性的7个方面,论述了共性与个性及其关系。从中国地理、建筑师的责任和当代中国文化等方面,论述了个性建筑在中国建筑创作中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喀什民居特点的分析,说明建筑文化对民居文化的深刻影响。从而加强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提高传统文化因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具有科学合理的民居建筑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寻找建筑失落的"灵魂",正视特定情境中的社会文化对建筑生成的意义,并将其从理论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解决当代多元文化与建筑形式风格趋同现象之间的现实矛盾,是当今建筑发展严峻和急迫的课题。论文从城市建筑的形式、风格趋同现象出发,对传统建筑生成方式提出质疑,通过回归建筑本体和意义的存在价值分析,认识到建筑师必须积极主动地以社会、文化等广泛背景为切入点进行设计,以"时间"这一全然不同的研究角度探索新思路,将社会文化"时间"作为建筑学拓展的新视野,研究建筑如何在"当代"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多元的时间维度中,营造具有不同"时间"文化意蕴的情境建筑。希望所谓的"时代精神"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生成的过程中,为开启我国建筑创作的新思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漫谈中国当代建筑装饰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装饰复古现象的状况,强调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中国古代灿烂的建筑装饰文化,应深刻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吸收其精华部分,灵活而有机地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装饰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代信息社会文化特征出发,探索其对建筑领域的影响,指出当代许多建筑师纷纷突破了传统空间观念的藩篱,并敏感地捕捉了信息时代的精神,在建筑设计中呈现出表皮媒介化、空间虚拟化、过程数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内涵的分析和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之美、寂静之美及伦理色彩,指出其间所蕴含的理性文化传统的审美逻辑心理,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传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全球化热潮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建筑领域在这一背景影响下也越来越国际化,以西方建筑语言为主导的外国建筑师相继在中国进行疯狂的建筑实验。城市趋同化和传统元素的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当代建筑师对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之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王澍的宁波博物馆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