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生态文明教育已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基础,通过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和目前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主要通过构建地区性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开发当地特色文明生态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理论和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导致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首次写入"生态文明".这证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重新认识和评价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自觉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龙 《网友世界》2014,(19):207-208
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湖湘地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以提升他们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4.
保障生态文明实现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有生态伦理道德的建立和二是生态环境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完善.这两方面分别是生态大学建设中生态文化和生态教育建设的应有目标.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环境法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产生于工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和昌盛,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问题,使人类文明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严峻的挑战,影响和制约了现代体育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现代体育发展要抓住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契机,积极探索人、体育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体育建构路径,实现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景观设计学发展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生态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从而对景观生态设计的作用,以及完善景观生态设计的必要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秦健 《网友世界》2014,(7):53-54
绿色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确立绿色科技观、提升绿色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来推进绿色科技的发展,以促进生态文明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生态设计的本质意义和最终目标是,人们自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养成节约、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设计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生活方式的生态设计,并以建筑和环境设计为例对其内涵、特征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奎彦 《网友世界》2012,(13):55-58
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特定时期独特的人本主义思想。受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集中阐述、论证了人本共产主义。人本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那挺 《网友世界》2013,(9):56+58
18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高校生态文化,就是要促进高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文化的发展。本文提出构建高校生态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18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图书馆生态文化,就是要促进图书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服务的发展。本文提出构建图书馆生态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老子开创了中国自然哲学的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道法自然、“人之德’与。物之德”的哲学观念,无一不给当代人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的当下,传承和弘扬老子自然哲学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不仅有利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通过研究认为,当前河南省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落后,农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淡薄.河南省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探索农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加强法制教育和基层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思想是不能脱离周围的整体环境,要想体现出规划思想中的"生态化"、"自然化"首先就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研究和解读,包括周围的城市历史风貌、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其次,要依据科学,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适地性、遵循植物正常规律的前提下,借助于设计师的生态观念、自然观念、和科学技术等,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设计出具有科学美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后,环境问题迅速从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演变成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成为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国际问题。环境问题不同于人类以往碰到的任何社会问题,这不仅因为它原因的复杂性,影响的普遍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产生的根源与人类的文明方式发生冲突。因此,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希望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大数据的内涵及与生态环境监测有关的大数据特点,阐述了我国生态监测中长期定位观测、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生态环境评价中大数据在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脆弱性、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中的应用,分析了大数据在生态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了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国金属矿山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适应中国金属矿山特点的金属矿山物联网生态体系的理念,指出金属矿山物联网生态体系是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介绍了国内外金属矿山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给出了金属矿山物联网生态体系的技术内涵及其架构,并从方案设计及系统建设,生产作业及数据应用,系统维护、优化控制及升级改造等环节阐述了金属矿山物联网生态体系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个文明阶段,而是一种文明状态,人类社会在其文明发展的任何区域社会(国家、地区)、任何阶段都可能呈现为这样的一种状态,也可能呈现为相反的状态。毋庸置疑,我国当代社会之所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年来过分重视经济建设、过分重视"GDP论英雄",对生态环境破坏太严重,导致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乃至种族繁衍的不可持续,所以才不得不把生态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