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管外窜槽已成为制约中原油田注水开发的障碍,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分析了管外窜槽的形成机理,重点介绍了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用于管外窜槽监测的原理、工艺及解释方法。结合中原油田的应用实例,论证了中子寿命测井评价管外窜槽的有效性,为油藏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Ԥ�Ͳ������������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气顶油藏开发中,经常遇到油井气窜的问题,准确地计算气窜气量,对进行气顶油藏油,气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剩余油,气分布,计算天然气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油藏生产油比动态法和溶解气累积产量法计算气顶油藏气窜气量,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汽窜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家朋  东晓虎  刘慧卿  孙蓉  魏晓强 《特种油气藏》2012,19(6):72-75,144,145
随着稠油油藏开发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存在汽窜的区块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在定性认识热采汽窜通道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了汽窜时间与热侵体积的概念,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稠油油藏汽窜的敏感因素,研究了储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油层埋深、注汽强度和胶结程度等因素对汽窜时间和热侵体积的影响,结果发现储层渗透率越高、原油黏度越大、埋藏越浅、注汽强度越大、油藏越疏松,发生汽窜的可能性越大,汽窜时间越短。之后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通过级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汽窜指标的影响排序与显著性参数,结果表明渗透率对汽窜时间和热侵体积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阿北安山岩裂缝性油藏的周期注水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阿北安山岩裂缝油藏注水开发以后,由于裂缝窜流而使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严重。为了更好地控水稳油,提高开发效果,在注水井调剖措施无明显效果后,首次在高含水井井组中实施结合化学调剖的周期注水-在注水初期进行注水井调剖,控制水窜,以更好地恢复压力。在周期注水的注水周期和激动量的确定上,采用了渗流力学理论和矿场动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周期注水的注水期和停注期更为合理、科学。实施后,很好地改善了油藏  相似文献   

5.
在气顶油藏开发中,经常遇到油井气窜的问题。准确地计算气窜气量,对进行气顶油藏油、气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剩余油、气分布,计算天然气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油藏生产气油比动态法和溶解气累积产量法计算气顶油藏气窜气量,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超稠油油藏汽窜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稠油蒸汽吞吐汽窜特点的研究,对曙一区超稠油汽窜的油藏和开发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汽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合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汽窜防治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通过采用优化射孔层位和注汽参数、推广应用组合式蒸汽吞吐技术、实施高温暂堵、调剖封窜技术等,可以有效抑制和利用汽窜,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驱砂岩油藏注采窜流井区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水驱油藏的水窜现象、提高注水利用率,需要确定出油藏存在窜流的低效注采井区、层位.根据油田开发实践,提出能反映油水井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然后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各类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反映油藏注采井间窜流状况的评价指标集,利用权重系数法得到评判油藏注采井间窜流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通过油田的开发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8.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渤海稠油油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然而,随着开发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较明显的井间气窜现象,较大地影响了多元热流体的吞吐整体效果。针对渤海复杂断块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出现的井间非凝析气体窜逸现象,开展数值模拟表征研究,应用CMG-STARS软件,以油藏实际数据建立井间窜逸模型,从油藏基础、开发方式以及注热参数三个角度探索分析非凝析气体窜逸程度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油藏油层厚度、水平井布井纵向位置以及注入气水比大小是影响窜逸程度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对制定非凝析气体窜逸治理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注 CO2驱油技术优势明显,一是注气阻力远小于注水;二是 CO2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气窜是影响 CO2驱采收率的重要因素。针对低渗油藏 CO2驱油气窜问题,提出了将石灰水作为防窜剂注入储层,利用石灰水与 CO2的化学反应实现 CO2气体在储层纵向剖面的均匀推进,解决气窜问题。运用核磁共振技术和岩心驱替模拟实验,研究了 CO2气窜的主要机理,对比评价了 CO2驱油过程中石灰水的防窜效果。结果表明:石灰水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气窜,改善 CO2驱油效果,对于低渗油藏注 CO2驱油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庆外围低渗秀写特低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大庆外围低渗透与特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中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其中包括采用高注采井数比灵活注水方式对低-特低渗透油层进行强化开采,采取同步注水采油,保持油层能量进行开发,以及采取高注采比、早分层、高水质、沿裂缝注注水等开发技术。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CO2开发中后期因方向性气窜造成的开井时率低、整体开发效果差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防控气窜、保障油井生产时率等技术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周期注气、轮注轮采、连续注气等方式,水气交替方式CO2气体波及较均匀,提高采收率效果更佳;月度CO2注采比为1.7~1.8时,能同时兼顾保持混相能力和防止气窜,提高降水增油效果;针对油井的气窜特征,制定不同的流压控制标准,可最大程度地发挥CO2驱的作用;通过周期采油方式来调整压力场变化,既可增加油气接触频率而促进混相,又可扩大CO2波及体积,且一类见气井的周期采油效果要好于三类见气井的周期采油效果以及连续采油方式的采油效果;通过调整注采比控制合理生产压差,安装井口控套阀和设置井口单井罐定期泄压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安全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吉林油田及国内其他同类地区开展CO2驱试验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重介质油藏是存在天然裂缝的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见效差,易产生水窜现象,不注水则地层能量不足,油井低能低产。针对双重介质油藏的特点,以大港南部油田官三沙一断块为研究对象,逐步探索形成了“转注+周期注水+调堵+酸化”的综合治理模式,改变注水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该技术实施后,累计增油12034.5 t,累计节能创效2048.32万元。现场试验研究取得成功,对同类油藏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南油田开发后期出现的套管漏失、管外窜槽等影响水井有效注水或油井正常生产的井下技术状况复杂问题,在分析单一油水井找漏找窜技术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提取地层和井况信息多、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工艺环保的井温、流量、示踪剂和氧活化水流等多组合找漏找窜测井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测井技术可准确评价判断油水井套管漏失或管外窜槽情况,为不正常注水井、采油井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河南油田稀油油藏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薄油层薄隔层活跃水层调整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油田的井较浅,且油、水层具有多、薄、活跃等特点,部分区块有浅气层,储层段易垮,存在大肚子现象,调整井固井后的互窜问题十分突出。固井声幅测井结果表明:在水层、油层、油水同层及隔层位置都有峰值出现,难以满足注采需要。经分析研究和室内试验,选用了具有直角稠化,初终凝时间与稠化时间短而且相配,静胶凝强度发展迅速的防窜水泥浆。经现场 3口井试验,该防窜水泥浆能有效地防止固井后发生互窜,提高固井质量,其中 2口井全优,1口井合格。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nature ultra-low permeable cores from Changqing Oilfield,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s of nitrogen drive after water flooding have been accomplished for the ultra–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injection pattern of nitrogen includes direct gas injection, water/gas alternating injection and pulse gas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injection could not develop the ability that nitrogen enters into the local tight area to improve the microsweep efficiency, because the good mobility generates gas channeling in some local high-permeable zone. Subsequent direct nitrogen injection after water drive only enhances the oil recovery ratio by 3.65%. The dispersion degree of oil, water, and gas is much higher for water/gas alternating injection after water injection, and the capillary force is the main resistance to suppress the rapid gas flow validly in local high-permeable zone. Nitrogen is enforced to drive the residual oil in local tight area or micro pore system. Water/gas alternating injection after water flooding enhances oil recovery ratio by 16.37%. Pulsing injection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elastic energy of the high-pressure nitrogen and pressure disturbance effect, which makes pressure redistribution and fluid deallocation between local high-permeability zone and local compact area. With pulse injection, oil in local tight region also can be driven by nitrogen, and the recovery ratio is enhanced by 15.94%.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埕东油田因长期注水开采导致的水窜严重现象,研制了1种无机微粒交联聚合物凝胶深部封窜调剖剂ZDH。为确保ZDH在现场开采中的实际应用性,对其进行了地层适应性及封堵性能的实验室研究。室内评价结果表明,ZDH能够满足温度60~80℃、矿化度5 000~11000mg/L油藏条件的深部封窜的要求;可增加封窜体系强度和热稳定性;封堵强度≥5MPa/m,室内稳定时间大于180d;对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单管岩心均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对无隔层非均质并联岩心具有明显的调驱能力。现场试验结果表明,ZDH的注入可使注水井注水压力增加1.8 MPa,使对应油井增油475t,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特高含水油藏窜流问题严重、聚合物驱流度控制能力有限等问题,探索特高含水阶段非均相驱微观渗流特征。 方法通过微观可视化渗流实验、均质条件驱油及非均质条件调驱实验,评价了特高含水阶段水窜规律和聚驱对注水剖面的调整能力。 结果在特高含水阶段,注入聚合物和非均相体系后,驱替压差有效提高,最终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32.8%;非均相体系的注入可在聚驱后继续动用低渗岩心中的剩余油,低渗填砂管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38.1%。非均相体系有效动用了各类微观剩余油,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非均相体系能够对窜流通道实现有效封堵,改善多孔介质的微观非均质性,促使驱替液转向并进入未波及区域,对剩余油实现有效的动用,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  相似文献   

18.
硼(钆)-中子寿命测井以硼、钆化合物溶液作为指示剂,采用“测-渗-测”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多油层硝岩油田高含水后期监测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该方法理论基础可靠,符合率较高,可操作性强, 地层水矿化度、岩性和套影响。在油田高含水后期,能够准确确定高含水层位,检测窜槽层位,并能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储层及厚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对增产、增注措施的选井、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油田各项调整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盐沉析技术堵气窜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入气在地层中气窜是长期困扰注气开发油气田的技术难题,特别在高温(≥120 ℃)高盐(≥20×104 mg/L)条件下,因凝胶、泡沫等堵气窜技术不满足恶劣的油藏条件,使得堵气窜变得更加困难。基于盐沉析理论和堵气窜提高波及体积原理,提出了盐沉析堵气窜技术。采用电镜扫描研究了盐结晶颗粒的微观结构,用单岩心和并联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盐沉析对气窜的封堵能力,并与水气交替和泡沫的堵气窜能力进行了对比,同时开展了盐沉析后的耐冲刷实验和解堵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堆积的盐结晶颗粒使盐沉析对不同渗透率气窜层均有较好封堵能力,封堵率介于55.18%~68.34%,且盐沉析对气窜的封堵率分别比水气交替和泡沫高21.06%和19.27%;盐沉析具有良好的耐冲刷性、较好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和可解堵性,累积注入气20 PV时封堵率仍大于50%,解堵后封堵率可降至3%。盐沉析堵气窜技术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和完善的堵气窜提高气驱波及体积优势,对解决恶劣油气田的气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生产压差调控策略对气顶边水窄油环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以海上某气顶边水窄油环为原型,根据相似准则设计了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了水平井生产压差不同调整时机和调整方式的生产实验,分析了生产压差调整时机和调整方式对气顶边水窄油环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气窜后增大生产压差,采出程度从28.32%提高至约40.00%;气窜持续一段时间后增大生产压差要优于刚发生气窜时就增大生产压差,采出程度可提高2.09%;单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方式的开发效果要优于多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方式,采出程度可提高2.47%。研究表明,气顶边水窄油环气窜后生产一段时间再单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是提高该类油藏采出程度的最优策略。海上某大气顶边水窄油环采用该生产压差调整策略调整生产压差,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