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8)
设计教育"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首先阐述了"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概念,然后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工作的形式、完善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根据"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多年办学基础,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探索,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为高校类似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0)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制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可以采用"分层、分流、全程、全方位"的专业导师组培养新模式,建立基于专业导师组的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型多维实践平台。这一实践平台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的局限性,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这既保证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性、连续性和普及性,又实现了因材施教、"启明星"式的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Z1)
"内外交替、全岗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最新理念,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内外交替、全岗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培养,增强学生的双证率、就业对口率、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巩固学校所在区域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的行业地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高校的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最活跃,最具前置、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先进分子,是高校管理的主力军,更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骨干。所以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培养是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重点。就需要打造更加适合学生干部发展,并且形式丰富的培养模式,通过对高校学生学生干部培养的实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探索出大学生骨干"2+3"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艺术设计类优秀生个性化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新型市场的艺术设计人才。当前,国内众多院校,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优秀生的选拔、优秀生培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多以导师制为主,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优秀生的择选是否仅限于成绩,导师和学生的配置如何才显合理,导师制如何具体去实现等。亟需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优秀生培养模式。根据"因材施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8)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构建"教"与"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脉相承,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悟,以此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阐述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下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通过对新医改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分析,对医学院校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1个核心、2个转变、3个层次、4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的多维度培养模式,为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5)
我国现行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培养模式,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重构新型培养模式。本文在界定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简介了西方国家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模式,对重构我国新型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框架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校企双方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制订了"工学交替、闲学忙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探索素质培育流程化,实行"素质积分认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推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2)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即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外语特色,培养国际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实践型队伍。总结了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3+1"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即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增强学生就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5)
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可以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不够完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有所偏失,学生干部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等。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我们就要从与学生干部相关的理论建设、管理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探索培养学生干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145-14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也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可谓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教大计,双师为本"。文章在阐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标准基础上,针对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企业实践""教研结合""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引进开发"六大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及其企业顶岗培养、合作办学实体培养、科学研究培养、专利研发培养、项目承包培养、技术转化培养、科技特派员培养、国内技能培训培养、境外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直接参与技能竞赛、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引进开发培养模式等12种培养培训方法,为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满足高等职教育迅猛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需求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4)
随着社会对高水平、技能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杰出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相对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技术技能、工程素养,但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对所有的同学采用同一种培养方式,显得不合时宜。以差异化培养为导向,对学生分流分层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单凭学校自身条件,肯定不如引入多方校企协同育人,结合各方优势,进而推进"金字塔"式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7)
文章从融洽师生关系、构建"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学法指导、合理的评价机制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培养及维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的良策,引导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为了解学生是否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特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出原因所在,以期找到良策,以利于培养和维持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3)
对学生进行"领导力培养"不仅难度大,而且没有必要。目前只在部分"名校"开设的"领导力培养"是"双轨制"教育体制的现实翻版。从"官本位"出发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反而还会把学生已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丧失殆尽。"领导力培养"也不能成为商业性教育机构牟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6)
针对当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单一导致研究生工程应用能力不强,硕士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本文以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为例,结合江西高校"产学研"平台建设状况与实践经验,探讨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产学研"平台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发挥平台培养优势的利用效率的措施推动研究生培养个性化发展的方式,以及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5)
从有利于本科生的培养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挥实验室的培养优势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选拨制度问题,对庞大专业知识的学习模式问题,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培养机制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为实现实验室教育对本科生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探索了毕业设计的团队培养模式。实践表明,团队培养模式是毕业设计的有效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明显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践式教学改革的需要,探讨了道路工程专业设计人才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根据道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安排,以及设计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将项目驱动式的培养体系设计为"四个阶段"、"四个环节",并分别阐述了专业课教学、模块化项目训练、设计能力提升等主要环节的相关操作要点。实践证明,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设计工程师的系统性训练,能有效缩短学生参加工作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