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强Q460钢高温冷却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高强Q460钢高温冷却后的力学性能,采用电炉对高强Q460钢进行加热升温,再采用自然冷却或浸水冷却方式冷却,然后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高温冷却后高强Q460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将高温冷却后高强Q460钢和普通Q235钢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温后高强Q460钢力学性能与常温下力学性能相比有所变化,尤其是当温度超过700℃时,变化基本较大;700℃后,不同冷却方式对高强Q460钢极限强度和极限伸长率影响较大,浸水冷却后钢材的极限强度明显高于自然冷却后钢材的极限强度,而浸水冷却后钢材的极限伸长率则明显低于自然冷却后钢材的极限伸长率;高强Q460钢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受冷却方式的影响较小;高温冷却后高强Q460钢与普通Q235钢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强钢高温下和高温后的力学性能是进行高强钢结构抗火设计和火灾后评估的重要基础。我国GB 51249—20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和欧洲规范EC3中针对普通低碳钢提出了高温下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但其不适用于高强钢。国内外学者对高温下和高温后高强钢力学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但由于钢材强度等级、试验设备、加热速率和加载制度等影响,导致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不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同时不同学者提出的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式各不相同,均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采用数理统计中t分布与置信区间的方法对高强钢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指标具有95%保证率的标准值,拟合出高强钢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式,并与GB 51249—2017和欧洲规范EC3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条件下,高强钢高温后屈服强度发生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分别是600℃和 500℃;高温下高强钢的屈服强度折减系数低于普通结构钢;高强钢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在作用温度小于600℃时低于普通结构钢的,而在温度大于600℃时高于普通结构钢的。  相似文献   

3.
高强钢高温下和高温后的力学性能是进行高强钢结构抗火设计和火灾后评估的重要基础。我国GB 51249—20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和欧洲规范EC3中针对普通低碳钢提出了高温下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公式,但其不适用于高强钢。国内外学者对高温下和高温后高强钢力学性能已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但由于钢材强度等级、试验设备、加热速率和加载制度等影响,导致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不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同时不同学者提出的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式各不相同,均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采用数理统计中t分布与置信区间的方法对高强钢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指标具有95%保证率的标准值,拟合出高强钢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式,并与GB 51249—2017和欧洲规范EC3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条件下,高强钢高温后屈服强度发生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分别是600℃和 500℃;高温下高强钢的屈服强度折减系数低于普通结构钢;高强钢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在作用温度小于600℃时低于普通结构钢的,而在温度大于600℃时高于普通结构钢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强耐火钢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国产Q345FR、Q420FR、Q460FR耐火钢的高温下稳态拉伸试验和热膨胀变形试验,得到了20~800℃下各等级耐火钢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力学性能参数及热膨胀系数,并与普通结构钢高温性能以及欧洲、中国的抗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350~400℃时,国产高强耐火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高于常温的,当温度超过400℃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开始快速下降;欧洲规范EC3中给出的高温下普通结构钢的弹性模量、强度计算公式不适用于高强度耐火钢;温度低于450℃时,耐火钢试验值与GB 51249—20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普通钢取值更吻合;温度高于450℃时,耐火钢试验值与规范GB 51249—2017中耐火钢取值更吻合。针对Q345FR、Q420FR、Q460FR高强耐火钢,提出了高温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变化系数拟合公式,可用于耐火钢结构抗火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强耐火钢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通过国产Q345FR、Q420FR、Q460FR耐火钢的高温下稳态拉伸试验和热膨胀变形试验,得到了20~800℃下各等级耐火钢的破坏模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力学性能参数及热膨胀系数,并与普通结构钢高温性能以及欧洲、中国的抗火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350~400℃时,国产高强耐火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高于常温的,当温度超过400℃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开始快速下降;欧洲规范EC3中给出的高温下普通结构钢的弹性模量、强度计算公式不适用于高强度耐火钢;温度低于450℃时,耐火钢试验值与GB 51249—20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普通钢取值更吻合;温度高于450℃时,耐火钢试验值与规范GB 51249—2017中耐火钢取值更吻合。针对Q345FR、Q420FR、Q460FR高强耐火钢,提出了高温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变化系数拟合公式,可用于耐火钢结构抗火设计。  相似文献   

6.
高温后不同冷却条件下钢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200 ℃,400 ℃,600 ℃和800 ℃热处理后的Q235钢材在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两种冷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展开试验研究.描述了高温后钢材的表面特征,定性地探讨了受热温度、冷却方式对高温后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伸长率和颈缩率,最后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不同冷却条件下高温后钢材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与热处理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将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高温后,钢材在自然冷却条件下,其力学性能基本不变;而在浸水冷却条件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与热处理温度密切相关,尤其是热处理温度达到600 ℃以后,各项力学性能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热冲压球壳Q235钢材高温后的力学性能,对经历400~900℃高温后由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到常温空心球加工制作成的受拉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得到高温冷却后该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并与普通Q235钢高温后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经历温度不超过500℃时,钢材高温后强度与断后伸长率在两种冷却方式下变化规律基本类似,且变化很小。当经历温度超过500℃后,不同冷却方式对材料高温后强度与断后伸长率产生明显影响,且温度越高,相差越大,自然冷却方式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而断后伸长率变大。喷水冷却方式下,抗拉强度增大而伸长率减小,屈服强度在500~700℃之间逐渐增大,700℃之后又快速下降。弹性模量受经历温度与冷却方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稳态拉伸试验法对国产超高强钢Q890在不同火灾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高温下钢材的力学性能参数、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试验现象,并将所得试验结果与钢结构抗火设计规范及相关超高强钢研究文献中高温材料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多项式模型和钢材高温通用材料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值拟合,建立高温下Q890钢力学性能参数的材料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Q890钢试件在试验后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本形状差异较大;当受热温度低于500 ℃时,弹性模量和强度随温度升高逐步减小,断后伸长率变化不大;超过500 ℃后,弹性模量和强度下降速率明显加快,断后伸长率急剧增大;所建立的模型为研究Q890钢结构抗火性能及其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升温、冷却和拉伸试验,对历经300~900℃高温后的Q690钢材在自然冷却和浸水冷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展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高温冷却的Q690钢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下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受热温度超过500℃时,高温冷却对Q690钢材的弹性模量影响很小,对其强度和伸长率影响较大;当受热温度不超过700℃时,Q690钢材高温后的强度和伸长率在两种冷却方式下具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规律;在700~800℃之间,不同冷却方式对Q690钢材高温后强度和伸长率产生影响,且随温度升高差别愈加明显,自然冷却条件下强度降低且伸长率增大,浸水冷却条件下强度增大且伸长率减小。将Q690钢材高温后力学性能与Q235钢材和Q460钢材比较,认为不同强度等级钢材高温后的力学性能差别显著,在自然冷却条件下较高强度钢材(Q690)的强度衰减和延性增长大于较低强度钢材(Q235和Q460)的。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高温后各力学参数与受热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火灾后Q690钢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Q690高强钢梁火灾后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对6根经历650℃高温加载后自然冷却的Q690高强钢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变形对火灾后Q690钢梁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均有显著影响;Q690高强钢加热到650℃后自然冷却,其材料性能几乎无变化,仅屈服强度略有降低.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完成校准,进行大规模参数分析,拟合得到火灾后高强钢梁的整体失稳承载力计算公式.拟合公式与规范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提出的公式具有足够的精度、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在经历不同的高温和冷却制度后的剩余力学性能及其相应的孔结构进行了测定,并与普通混凝土(NC)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经历高温后HPC和NC的剩余强度明显降低,骤冷导致瞬间有巨大的温度梯度和较大的热应力,但这并不是引起混凝土爆裂的主要原因,在经历高温后,与NC相比,HPC的孔隙率有更为显著的增大,累积孔径分布也有更明显的变化,随着最高暴露温度的增大,不同冷却制度所带来  相似文献   

12.
对高强橡胶混凝土进行了高温试验,研究其经历500,800℃两个温度作用后的抗压、抗折强度变化以及试件外观变化、质量损失.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高温作用后橡胶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500℃作用后高强橡胶混凝土强度下降幅度较小,而800℃作用后高强橡胶混凝土强度下降较大;当橡胶掺量为1%(质量分数)时,粒径1.20mm的橡胶粉有利于改善高强混凝土高温下的爆裂缺陷.  相似文献   

13.
缪岭  王锐 《云南建筑》2014,(4):138-140
某高烈度区高位转换结构,地上32层,建筑总高度98.40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为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多种程序对结构进行弹性分析,弹塑性pushover分析。针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以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4.
High Potenti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ed for a skills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that allows workers to overcome the many challenges that arise when organizations implement lean techniques. This infrastructure needs to focus on helping the workers meet their personal and team objectives and not be limited to standardized training approaches. To avoid wasting valuable capability building effort, attention must be given to ensure that al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match the real demands of the organization. This may require staff to be reallocated to roles that more closely fit their skill profiles. To develop new capabilities in existing staff, however, the creation of "pull" demand is a pre-requisite. This paper describes six techniques to create pull for new skill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By putting the right 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in place to recognize the required capabilities, identify gaps in the workforce capabilities, and create demand for the closing of those gaps, lean organizations can build an infrastructure that can fulfil that demand in a sustainable way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17.
殷子渊 《华中建筑》2013,(1):95-100
公交引导城市土地开发是近年来城市问题研究的热点理论之一,许多城市都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相关实践。相对于欧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亚洲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所以高层、高密度成为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大都市的写照。该文分析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结合轨道建设发展新市镇的土地建设方式,利用空间密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地处斯德哥尔摩、日本东京多摩(Tama)、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不同案例,归纳了亚洲轨道新市镇独特的高层、高密度、高效率特征,肯定了摩天轨道新市镇对于人口稠密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卿  陈裕平  谢麟  韩素芳 《建筑科学》2002,18(3):42-47,62
研究了在深圳地区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包括原材料适用性、配合比设计、高效减水剂及矿物掺合料的双掺技术等。配制出强度为C40-C80,工作性能好,可泵性强,各项力学性能、长期和耐久性能均较常规混凝土优越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对其强度的增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用一元二次方程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制中混凝土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对C80级高性能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燥收缩人、抗碳化、抗渗、抗冻、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Concrete is an inherently brittle material with a relatively low tensile strength compared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Reinforcement with randomly distributed short fibres present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crack and improving the ductility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A variety of fibre types, including steel, synthetics, and natural fibres, have been applied to concrete. Polypropylene (PP) fibre reinforc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hrinkage cracking characteristics, toughness,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materials. Also, the use of PP fibre has been recommended by all of the researchers to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risk of the explosive spalling in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 this study,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are developed for normal and high-strength PP fibre reinforcement concrete (PPFRC)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s to provide efficient modelling and specify the fire-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They are developed for unconfined PPFRC specimens that include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ngths, elastic modulus, modulus of rupture, strain at peak stress as well as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proposed relationship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se results are used to establish more accurate and general compressiv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prediction.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ension and the other main parameter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re need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well-founded models and to improve the proposed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general, rational, and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复合高效减水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蔡希高 《化学建材》2001,17(1):37-41
本文应用主导官能团既表明自身的实际存在 ,又代表它显示的特有性能这一特殊表达方式 ,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由高效减水剂复合得到的高性能复合高效减水剂 ,发现了它们的复合规律 ,归纳出不同的复合类型和方式 ;用含有双重意义的主导官能团 ,以理论复合式这一型式表达出复合组分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组分用料比 ,以及组分间存在的协同作用所致的性能叠加和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