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宝山露天煤矿一采区到界边帮压煤残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宝山露天煤矿一采区开采已近尾声,在实现内排之前,对边帮压煤进行残采,可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边坡稳定的论证,开采方案比较,确定了残采方案,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元宝山露天煤矿一采区开采已近尾声,在实现内排之前,对边帮压煤进行残采,可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边坡稳定的论正,开采方案比较,确定了残采方案,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宇  马宁  吕贵龙  马力  罗科 《煤炭工程》2023,(12):121-127
针对河曲露天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的问题,对比了重新拉沟、缓帮留沟和扇形转向三种接续方式的优缺点,确定采用缓帮留沟方式。综合考虑二采区开采程序要求及留沟对内排运输系统、原煤运输系统、运距变化等影响,揭示了内排方式对剥采系统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开采方式的二次剥离和运输成本,构建了总费用模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得出全压帮内排剥离物料对运输距离较小,同时内排空间能够完全释放,但会导致二采区开采过程中与首采区接触的西端帮大量的二次剥离量,而全留沟内排开采二次剥离量较少,但是由于留沟的影响,使得内排空间无法完全释放,增加了剥离物料的转排费用,同时外排剥离物料需要征地,整体开采费用较高。综合对比两种开采方式,推荐采用全留沟内排。  相似文献   

4.
元宝山露天煤矿一采区开采已近尾声,在实现内排之前,对边帮压煤进行残采,可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边坡稳定的论证,采方案比较,确定了残采方案,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型近水平露天煤矿转向期间开拓运输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露天煤矿转向期间内排空间不均衡、剥离物运输距离加大的情况,分析了采区间搭桥设置,提出剥离物是否通过桥运输的判别方法和筑路式组沟开拓运输系统的布置形式;研究了反向内排的布置要素.在安太堡露天煤矿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采区间搭桥、反向内排和筑路式组沟开拓运输系统在大型近水平露天煤矿转向期间有效地解决了内排空间不均衡的问题,缩短了剥离物的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6.
倾斜煤层露天矿在开采境界确定的前提下,采区划分与内排时间存在着约束关系。露天矿是否提前内排,直接影响到露天煤矿剥离运距、外排土场的占地面积、外排运距、运量及环保要求,进而影响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以某倾斜煤层露天矿为例,分析采区划分与内排之间的约束因素,对优化倾斜煤层露天矿采区划分的求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3,(12):36-39
分区开采的露天煤矿都存在转向期间内排均衡问题,即前期内排紧张,末期内排空间突然释放,导致内排土场得不到充分利用,外排占地增加,末期复垦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黑岱沟露天煤矿在拉斗铲倒堆工艺条件下留沟转向期间引起的内排不均衡性问题,提出在允许外排与否的情况下,分别采用统一均衡排采比、剥采比及内排加高的方式均衡内排空间,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内排不均衡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型煤田露天开采通常采用分区开采方式,然而采区转向接续成为采区临近终了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几个大型露天煤矿转向接续实践的前提下,总结了几种典型的采区转向方式:连续式过渡和间断式过渡,分析了转向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供类似露天煤矿在采区转向接续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露天煤矿实行分区开采,把坑下采场划分为3个采区,对各采区排土场进行了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合理的对3个采区剥离流向进行了安排。提高了排土技术工作的管理,进而对露天煤矿的生产效率的发挥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探索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在倾斜煤层赋存露天矿中的应用,论文以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为工程案例,结合南露天煤矿具体煤层赋存条件,综合考虑生产剥采比、综合运距、内排时间、平均工作线长度等因素,设计提出了四种首采一区过渡到首采二区的转向方案,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方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缩短了采区转向过渡时间,保证了产量接续,提前释放了内排空间,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期间内排土场空间紧张、组织生产复杂等情况,较为合理的对西排土场设计运输系统进行了优化,提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方案,充分利用西排现有出入沟,缓解了排弃空间紧张的不利局面,大大缩短了卡车运距、降低了物料提升高度,为露天矿生产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最优的采区过渡方式,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生产现状为前提,结合经典模型公式确定了各采区合理的工作线长度,并依据露天矿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提出了3种采区过渡方案。方案研究过程中,通过模拟转向过渡开采过程的4个典型时期工程位置,从内排时间、外排量、二次剥离量等因素导致的生产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扇形转向为最优,能够在保证产量接续的同时最大化释放内排空间,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提高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对增加矿山开采经济效益具有直接且显著的意义。以准东某露天煤矿开采现状为基础,针对其生产能力由原20 Mt/a扩增为50 Mt/a的发展目标,研究满足50 Mt/a生产能力的采区发展要求,确定产能核增影响下的最佳采区划分及发展关系。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计算扩增后该露天煤矿的最佳工作线长度为2 300~2 500 m,并基于所确定最佳工作线长度、该露天煤矿全矿区剥采比等值线图及开采现状提出4种合理的采区划分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种采区划分方案优缺点,选取平均工作线长度、二次剥离量、各采区剥采比变化趋势、首采区剥采比、前期外排运距、内排难易程度、采区接续次数、首采区勘探程度及采区接续难易程度等9个指标为采区划分影响评价指标,采用集值迭代法确定采区划分方案影响指标权重,并利用TOPSIS法建立了采区划分方案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当前开采位置为首采区逐渐往西南方向推进4 000 m左右,通过90°扇形转向向东推进至东部边界为二采区,然后剩余未开采矿田均分成平行布置的三、四采区。首采区至四采区剥采比分别为1.85、3.04、3.68、5.06 m3/t,剥采...  相似文献   

14.
露天煤矿开采中采区优化设计至关重要,一般采区设计主要考虑开采难度、经济效益、工业场地的布局、排土场空间等因素。乌煤公司锗煤露天矿在开采前还要考虑断层切割的影响、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采区接续过渡方式、合理的工作线长度、矿田几何形状、开采工艺及开拓方式的影响等,通过对采区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几种采区设计及拉沟方案。经过几年的开采后发现初期设计的开采方案存在着不足之处。根据露天矿实际公司适时提出了采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2017,(5):159-161
以某露天煤矿为研究背景,根据该矿区工程地质特点,采用极限平衡法,针对易燃区边坡第1开采阶段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通过计算可知,在保证内排跟进速度的情况下,第1阶段条采方案可满足矿区生产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第2阶段边坡控制开采方案进行研究,进而确定条采煤层厚度、宽度、开采边界以及内排土场参数,确保露天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评价含基底软弱层的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实现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动态优化设计,根据对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地质资料调查分析,确定了露天煤矿内排土场潜在的滑坡模式,分析了内排土场排弃至不同位置时的边坡稳定性。基于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了不同时期内排土场边坡的排弃高度与边坡角度。实现了内排土场在动态的排弃过程中边坡形态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7.
以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首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3DMine软件建立白音华三号露天矿三维模型,确定达产各年末采场与内排土场工程位置,通过对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排土场在不同工程位置时的排土参数进行优化。在内排容量、完全内排时间、外排量及所需外排土场面积方面与原设计排土参数下的排土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参数优化后可提前1年实现完全内排。  相似文献   

18.
《露天采矿技术》2021,36(1):106-108
以南露天煤矿首采一区向首采二区转向期间剥采工程为例,提出以最小作业参数配采同时以恒定剥离能力完成配剥的开采方案,定量分析了配合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并结合南露天煤矿转向期3年生产规划设计再次论证两采区配合剥采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就潞安新疆公司露天煤矿东区开采现状进行了开采设计优化,引入了汽车开采工艺,通过采区优化,内排土场及原煤转载站的建设,缩短了剥离运距,提高了原煤开采效率,加大了东区深部采区的开采强度,最终提高了煤炭产能。  相似文献   

20.
以河曲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二采区开采现状为基础,基于扇形转向过渡方式并分6阶段分别研究了各阶段可排弃量、剥离量、原煤量、剥采比、平均水平剥离运距,分析得出扇形转向有开采工艺适应性高、转向期间的外排量少、剥离物料平均水平剥离运距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