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所属483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论文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城市新区空间效应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1)城市新区促使城市功能出现分化和外迁,并在郊区形成综合化集聚;(2)城市新区引起人口空间的流动与重构;(3)城市新区带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化;(4)城市新区促成区域城镇空间的组群集聚。最后,论文初步探讨了城市新区的空间增长机理,包括新区空间生产、空间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协作与博弈、城市资源与空间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空间触媒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提出城市观概念,对其组成及演进规律进行梳理与诠释;阐述创意经济对城市物质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城市新兴空间的影响,提出了创意空间,并阐明其形成机理:进而结合城市现演进趋势构架了创意城市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并论证了创意城市的空间观念与创意城市空间的系统框架及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浅析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总结了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布局的历史演变历程,进而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之间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协调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若干建议,以期支撑城市空间的集聚拓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体的屋顶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补偿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过去的研究与设计中,更多关注的是屋顶空间的利用方式,忽略了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空间要素的基本职责,导致了很多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空间尤其是屋顶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割裂。以城市综合体的屋顶空间为关注对象,从空间界面、区域、节点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屋顶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整合方式,进而归纳出基于两者空间整合的屋顶空间设计原则,以期对城市综合体屋顶空间的有效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可参与性弱、可识别性差的严峻形势,这与我国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在特定的环境下,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可持续性新型空间——城市"集市"空间,本文以城市"集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集市"的起源、城市"集市"空间的特点及城市"集市"空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地城市空间塑造与平原城市的不同,介绍了恩施市旗峰大道沿线区域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山地城市新区城市空间的塑造过程与方法,以期营造一个生态良好,环境怡人的城市居住区。  相似文献   

7.
以空间句法理论释义城市空间,从非同传统的视角分析城市空间的内在逻辑。以城市空间网络为关注对象,通过考察城市内部空间组构来发现城市经济、社会构成,认为城市是作为“运动经济体”而存在,以此揭示城市形式与功能的潜在关联、城市自组织过程、城市深层次的空间结构及其中心性和文化表达。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的描述有机结合了人类活动与空间形态,这种空间理论的释义更接近对城市空间本质的探求。  相似文献   

8.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祝浩翔  秦华  王海洋 《中国园林》2022,38(6):109-114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防护空间是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平战结合”方针的指导下,城市防护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通过分析地下空间与防护空间的建设情况,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地下空间建设与利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根据地下空间与防护空间相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与防护空间相结合的几种创新模式,可为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联通防护空间、提高城市整体防护效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中国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个性丧失、千城一面情况,结合已经完成的《天津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研究》、《天津城市景观形象美学定位研究》两个课题,本论文重点讨论了城市景观形象的美学定位问题,指出了城市景观形象的发展因素和美学定位的原则,进行了相关实际案例的分析说明。关于城市景观形象美学定位的讨论将对我国城市景观形象的发展和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物质表象概述,分析了城市周边农村在土地利用结构、功能、与城市关系等方面和传统农村的分化。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界定都市农村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解答了都市农村作为新型居住形态的相关问题,包括都市农村在近期是准城市化地区,远期不是准城市化地区,都市农村将永续存在,城中村不是都市农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对自组织理论的理解为基础,旨在从认识论上化解城市规划的他组织性与城市空间系统的自组织本质间的对立,揭示二者在语境上的统一。为此,文章首先确定了该认识论的耦合基点,即城市规划与自组织规律间对立统一的认知逻辑;接着结合自组织理论的哲学概括,展开并阐释了涵盖城市规划的城市空间系统自组织演化图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面临着各种难题,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初步探讨了将轨道交通运输间接效益转化为投资的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开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探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开然  冯炜 《规划师》2001,17(4):63-65
通过对大量现代环境艺术的优秀实例分析,总结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手法,归纳为以下几个倾向:城市雕塑的观赏性和标志性倾向、与水环境结合的蓝化与动感倾向、实用物的艺术化与装饰化倾向以及功能复合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入手,试图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法定地位、编制内容及深度,并结合宁波城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实践,提出一些编制这种类型规划的工作方法,思路等,以期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法定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清基 《城市规划》2006,30(7):9-15
回顾了能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论述了可再生能源的特征及在能源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可再生能源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与作用,从5个方面阐述了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解放以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总结提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若干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探求在城市更新与改造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反思其产生的原因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对我们今后的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City is a complex, self-organized system, in which various sub-system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hereby urban orders emerge dynamically. Due to lacking of sufficient knowledge about the urban system, urban planners and designers had to work within a simplified concept framework. This oversimplified methodology has been influencing the debate about the urban sustainability. Although the so-called new data environment now provides possibility to acknowledge this kind of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 future-proofed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still deficient in related practices. Base on the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urban ord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ssues o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orders and the meaning of sustainability in the new data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of data augmented sustainable planning, and to reassert how to achieve the value rationality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n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