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及其水解产物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采用直接进样(FAB)-电喷雾(ESI)-质谱(MS)的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对3种双酯碱和其水解产物进行了多级质谱检测。结果:均产生了[M+H]~+准分子离子,裂解过程中以失掉水,甲醇,一氧化碳中性分子为主。结论:该数据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乌头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次乌头碱是一种二萜类双酯型乌头碱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乌头属植物中。本工作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及高分辨质谱(HRMS)法分析确定了次乌头碱在大鼠肝微粒体CYP450中的代谢产物,分别选取磺胺苯吡唑、α-萘黄酮、奎那定、酮康唑、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作为CYP2C、CYP1A2、CYP2D、CYP3A、CYP2E1的特异性抑制剂,确定了各产物的CYP450酶的代谢亚型。结果表明:次乌头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有7种,分别为15-脱氢次乌头碱、8-O-脱乙酰基-次乌头碱、2-羟基-次乌头碱、中乌头碱、1-去甲基-次乌头碱、18-去甲基-次乌头碱和羟基-8-O-脱乙酰基-次乌头碱;CYP3A为次乌头碱的主要代谢酶,CYP2C、CYP1A2、CYP2D和CYP2E1也参与了次乌头碱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质谱学报》2000,21(4):81-82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中,黄连是其中一味,经药效学研究证明,其总生物碱为有效部位,所含的多种生物碱中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棕榈碱、药根碱和黄连碱等。为了分析鉴定黄连总碱中微量生物碱,运用ESI-MS/MS,FAB-MS/MS以及LC-MS/MS等各种质谱方法对由甲醇提取的总碱部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乌头碱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乌头碱的生物转化规律,建立了乌头碱及其代谢物分离与鉴定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ESI-ITMS)方法。首先利用体外代谢法得到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中乌头碱及代谢产物混合体系,然后利用LC-ESI-ITMS联用技术对各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到乌头碱代谢物的[M+H]+分子质量信息,进一步结合多级串联质谱(LC/MSn)分析结果获得结构信息,对代谢物进行鉴定,从而推测代谢物结构,并结合大鼠尿中乌头碱及其代谢物的分析结果,得到乌头碱的生物转化规律。本方法在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中鉴定得到8种体外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5.
对环境及人体样品中PFCs进行精确和可重现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描述了使用UPLC/MS/MS分析全氟代酸类PFCs物质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于从事原材料、食品,特别是医药及儿童营养品中霉菌毒素定量分析的人员来说,LC/MS系统与固相萃取(SPE)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方法可以保证符合法律规定的检测限。原有的霉菌毒素活性物质黄曲霉毒素的LC/MS分析,其样品处理过程的优化空间已经很小,而自动化固相萃取可以使操作过程缩短一半时间,而得到可靠和有价值的分析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技术可对药物及其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LC-MS/MS分析生物样品时如何优化质谱条件和流动相,如何制备样品以减小基质效应,以及仪器维护的经验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若干快速建立LC-MS/MS分析生物样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逆汤中苯甲酰类乌头碱、6-姜酚的含量,比较3种方法制备的四逆汤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方法苯甲酰类乌头碱的测定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 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0℃。6-姜酚测定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结果3种不同方法提取液中苯甲酰类乌头碱的提取率依次为:有效部位组合法>药典法>传统法。6-姜酚的提取率依次为:传统法>药典法>有效部位组合法。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为四逆汤提取方法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固相微萃取和GC/MS法测定血液中毒鼠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鼠药毒鼠强中毒死亡案件的检验,介绍应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直接提取液血中毒鼠强的方法,并探讨了应用此技术和GC/MS联用对血液中毒鼠强的检验方法。为提取和检验其他生物检材中的毒物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杀鼠药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LC/MS/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立了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杀鼠剂中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的方法。此二种药物由于具有价格便宜、合成简单、无色无味等特点,因此在中国被广泛非法使用。过去采用GCMS方法对其进行检测,但由于需要衍生化,所以费时费力,其衍生物也对测定产生干扰,本文采用LC/MS/MS方法同时对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进行了检测,方法快速、灵敏且不需要衍生化。  相似文献   

11.
GC/MS/MS和LC/MS/MS在现代农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的特点,着重介绍了GC/MS/MS和LC/MS/MS法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建丽  王小兵 《质谱学报》2009,30(4):219-222
采用LC/MS和LC-MS/MS法同时检测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伐地那非。用乙酸乙酯提取,以10 mmol•L-1的甲酸铵(pH 3.5)和乙腈为流动相,分别用Agilent Zorbax SB C18(150 mm×2.1 mm×5 μm)和Agilent Zorbax SB C18(100 mm×2.1 mm×3.5 μm)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方式进行分析检测。该方法简便、快捷、可靠,适用于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伐地那非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 β-葡萄糖醛酸苷酶酶解血清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MRM扫描,建立了血清中司可异罗叶松甘油二酯(SDG)、司可异罗叶松酯素(Seco)、肠内二醇(EL)、肠内脂(ED)的LC/MS/MS分析方法。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 r > 0.999 1,最低检出浓度(LOQ,S/N=10)分别为SDG 50 ng/mL, Seco 5.0 ng/mL, EL 5.0 ng/mL, ED 5.0 ng/mL。空白血清加标回收率79.0%~105.6%,变异系数(CV,n=6)<19.4%。该法灵敏可靠,样品处理简单,适用于血清中SDG、Seco、EL、ED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守成 《现代仪器》2003,9(1):36-39
本文评述了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近况、并结合2002年美国匹茨堡会议展示新仪器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应用MS/MS技术对一些复杂的混和物、药物以及代谢物进行结构分析。MS/MS能直接提供代谢物的定性结构信息,方便可靠,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同位素比气质联用(IRM-GC/MS)获得化合物种同位素比信息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生物、医学、制药和环境领域备受关注的许多化合物没有挥发性或极性极强,所以不能直接用气相分析而需要HPLC.总结过去IRM-LC/MS设计上的经验和教训,热电开发出了采用在LC流动相中氧化化合物的全新的接口--Finnigan LC Isolink.它为同位素比质谱仪开拓了崭新的应用领域:直接分析有机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核基因中的13C/12C比,运用衍生和繁琐的前处理已成为过去.Finnigan LC Isolink的灵敏度、直线性和准确性会被详细讨论,并将介绍它在生物地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学和食品安全控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考察了 FAB与 ESI碰撞诱导解离 ( CID)对 MS/MS裂解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实验能量和加速电压 ,以及不同的反应气氙气、甲烷对海南野扇花碱类化合物的 [M+ H]+ 离子进行碰撞 ,结果得到不同的 CID谱。结论 :CID谱主要取决于碰撞能量 ,但与母离子的初始内能和反应气体仍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清辛伐他汀HPLC/ESI/MS和FIA/ESI/MS定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电喷雾为接口的液质联机对血清中的降血脂药物辛伐他汀进行了HPL C/ESI/MS和流动注射分析的 FIA/ESI/MS定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样品以 C- 8固相萃取柱为主要前处理手段 ,血清中的加样回收率为 88%~ 1 0 1 %。应用 HPL C/ESI/MS,方法绝对检出量为 0 .3ng,检出极限为 0 .5ng/ml(血清 )。内标校正曲线的线性拟合 r2 =0 .996,应用 FIA/ESI/MS线性拟合 r2 =0 .986  相似文献   

19.
应用质谱─质谱技术直接分析了含有热不稳定成份的混合炸药,标样对照鉴定组成,方法快速、准确。样品不必预先处理和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