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涛  史哲伟  柳云雁 《中国园林》2022,38(3):134-138
“龙门”是一种“两山夹河,其状如门”的地景文化空间,是在多地龙门人居实践过程中综合凝成的本土人居范式。以黄河龙门禹庙、洛阳龙门石窟、杭州龙门古镇为典型对象,将不同地区、不同特质的“龙门”进行整合对比,发掘了一套具有规律性、普适性和跨地区的“龙门”地景模式,构建了集龙门山水、龙门形胜、龙门城市、龙门风景、龙门文化于一体的龙门人居建设整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城市需要体现个性价值,龙门县可以尝试在现今的建设当中融入龙门农民画的造型元素,让城镇容貌更具文化个性,强化特色旅游形象;将农民画与旅游景点相互依托,通过文化节等丰富多元创作载体,让龙门农民画乡文化形象得到更好展现。  相似文献   

3.
"龙门"地景是中国传统地景文化体系的重要成果,亦是多地龙门在传统聚居建设过程中,审视和谋划一种特定的自然山川形势,进而实施地区规划、聚落建设与风景营造的一种模式经验。文章拟通过对多地"龙门"案例进行历史发掘、实地调研以及综合对比研究,整理"龙门"地景营造的地区经验,揭示"龙门"地景模式的传统内涵、营造理念、作用机理以及物质空间构建,对不同省域龙门地区人居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村民日常交往的媒介,是村落文脉继承和村民精神寄托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以浙江省著名历史文化名镇龙门古镇为例,基于文化空间理论视野下,提取出相应历史时期公共空间文化特征、公共空间形态、文化历史内涵,梳理历史文化名镇公共空间及建筑营造的发展脉络,研究所形成的演化总结希望能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思路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州建设》2013,(15):44-45
龙门博物馆矗立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内。龙门博物馆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浓缩并承载了中华历史文明的精华,建筑造型与艺术风格传递出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信息,体现着振奋人心的时代精神。龙门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为四方形佛塔,塔基中心向地下20米深处开挖成朝伊洛河入黄河口方向倾斜之漏斗形地宫,建设初期涌四眼清泉,形成目前天然水系,地宫为佛首形状,四周窗窟环绕,自然光泻入展厅如佛之背光,一日四时变化,光影陆离佛光普照。地宫亦为内庭,佛项过一洞而至外庭,内外庭水系相通,碧波清扬,飞鸟徊翔,锦鲤悠游。天园而地方,承天以接地,风水汇流,澄澈空明。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森林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背景,对日本建筑师的空间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很多日本建筑师所创作的很多空间都有着森林文化的缩影,不确定性、匀质、暧昧、连续等词经常用来形容当代日本空间,而以森林文化为积淀的“森林空间”其实包含了上述的种种特性,也很可能是这些空间的原型。森林文化依托“森林空间”所表现的平等与循环往复的思想也可以被理解为很多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空间精神状态与境界,这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当代日本建筑空间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王城公园牡丹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飞鹤 《中国园林》2000,16(5):52-53
洛阳市王城公园牡丹园的规划设计,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把景园空间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以丰厚的牡丹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一座富洛阳特色的园中园。  相似文献   

9.
介绍PC—NTC型无缝线路铺轨机组的转运龙门起重机走行系统的设计,提出一种满足转运龙门起重机内净空及机车车辆运输限界等要求、在狭窄空间内走行系统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冯雨  李陌 《山西建筑》2007,33(31):45-46
从街区自然地理环境、选址布局方式、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层次、街巷尺度以及建筑单体类型等几方面解读街区物质空间环境,并对其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逐步展示了教场坝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吴强 《城市规划》2007,31(5):93-96
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在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的设计上,认为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文化解读,文化遗产的历史空间保护,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战略层面的把握与空间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周钦淼  王亮  王晓峰 《山西建筑》2010,36(19):27-28
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在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如何发掘地域人文历史和生态特色,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景观命名和景观元素配置来加以展示,进而表述公共景观规划设计中空间特色发掘的基本路径和空间特色打造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北极阁的文化特质出发,以符合历史文化需要、空间需要、社会需要为前提,讨论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指出城市历史文化的不当运用,会使人文特色不明确,削弱景观的空间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快速膨胀的城市空间边界大多数为资本和权利所划分,建筑沦为商业资本流动的物体,本文为作者设计央美燕郊新校区时对于建筑和文化的思考,文化主体的回归需要新的对于空间边界的认识,艺术校园带来异质空间的现实可能性,并对城市空间作出文化地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族风格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锋 《山西建筑》2006,32(5):45-46
介绍了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及其发展,阐述了民族风格和建筑设计的结合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中国的室内空间设计应在国际新文化环境的创造方面予以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陈坚 《福建建筑》2014,(8):41-42
优秀的酒店设计应融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设计主旨要注重酒店地域性和文化性的一致性。所以酒店要依据其内外部条件,营造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氛围,比如通过空间结构的设计传达出别样的地域文化,借助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讲述出独特的文化意境。基于此,本文对酒店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展示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文化资本的挖掘和提升为主线,阐述上海市宝山绿色步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区风貌资源调查与空间文化特色分析、绿色步道选线规划、区段文化主题定位与分期建设、绿色步道详细设计等核心环节。建设实践表明:城市风貌是城市文化资本的重要载体,兼具大众游憩和文化展示功能的上海市宝山绿色步道建设不仅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进一步整合和积累城市文化资本,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敛与内涵--文化建筑的空间吸引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特定的建筑对象进行有效的空间组织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文化建筑更是通过其空间氛围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文章结合工程设计实例的分析, 阐述了贯穿其中的设计思路,即以相对内敛的空间围合和别具匠心的细部处理来吸引人们不经意地停留,营造适宜交流的场所,进而探讨如何在山水环境中组织富有内涵的文化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9.
马增翠 《山西建筑》2011,37(8):21-22
通过城市设计的三大理论,对天津古文化街今昔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了古文化街改造前后的空间特点和场所氛围,初步得出其更新策略有待改进的观点,并从城市设计的层面入手探讨其"萧条"现状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改造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建筑的架空空间是使用者多元化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本文以合肥中环艺术馆为例,通过行为观察法对架空空间内使用者构成、行为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影响架空空间内的空间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总结空间要素与使用者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归纳提升架空空间的空间活力的因素,为城市中文化建筑的架空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