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水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积极对标先进企业,引进先进管理工具,开展专项安全审计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通过专项安全审计,快速、全方位的提升了被审计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业绩,同时,锻炼和培养了管理团队成员,提升了整体团队的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彬 《山西建筑》2006,32(19):188-189
针对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方面阐述了安全生产的内涵及保证安全的意义,对创造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樊永强 《建筑安全》2006,21(10):1-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事故发生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企业如何贯彻实施“预防为主”,我认为必须进行主动的、超前的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为“六在先”。即: 1.安全意识在先。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只有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作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企业必须采用培训教育等多种方式。保证全体员工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相似文献   

4.
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安全工作既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宏观工作,更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频频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抓安全工作缺乏认真、务实的态度,缺少韧劲,踏实不够,浮躁有余,工作悬在空中。因此,抓安全工作要坚决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力戒会议讲得多,文件下得多,工作落实少的空对空做法,必须纵向沉到底,横向铺到边,硬碰硬,实打实,绝不能使安全工作悬在空中。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任局长李毅中提出,加强安全生产要重视五个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应该说,这五点,指出了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核心问题,五管齐下才能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建一局安装公司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把安全生产放到首位来抓。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检查监督,狠抓全员安全教育,落实三级(公司、工程处、施工队)目标责任制。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落实在行动上,连续10年无重大伤亡事故。促进生产发展又创新成绩。  相似文献   

7.
学校安全教育是学生获,导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光靠学校安全教育,不注重家庭的安全教育和平时的安全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安全行为也是效果不明显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安全习惯呢?这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建设工程安全执法监督与六项安全管理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铮  王洋 《建筑安全》2005,20(8):21-22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行业有关规定,对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实施政府强制性执法监督。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加大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执法监督力度,安全监督机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提高执法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时效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肖黎香  赵萍  赵大建 《建筑安全》2004,19(10):14-16
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安全生产基础非常脆弱,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占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总数的70%左右。二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与党十六大提出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三是基层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管工作不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丁传波  关柯  李恩辕 《建筑技术》2004,35(3):214-215
施工企业安全评价与传统的安全分析和安全管理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以整个系统的安全为目标;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发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数量指标,对安全做定量化分析。企业可依据建筑安全条件、安全业绩各分项评分表的评分结果进行汇总,并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确定建筑的安全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1.
陈国安 《建筑安全》2007,22(6):59-60
笔者通过多年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践,感到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必须从安全教育入手,从而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郭伟 《建筑》2003,(2):46-46
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一 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基层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基层,就是要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工作一线,落实到企事业、车间、班组,尤其要落实到员工个人。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上面热,下面冷”的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三令五申要求搞好安全生产、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组织检查工作都很有力度。但在基层,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乘着全国第五次安全月的强劲之风,我们再一次将安全培训提到重中之重。因为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技能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安全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的重要方法,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和主要形式,是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失误的重要途径,安全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它能够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特别是现在的建筑队伍基本上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农民,他们对新的工作及环境所潜在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的认识及预防能力都比较差。通过安全教育能够使职工掌握安全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掌握安全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知识,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施工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大,加上许多工程工期紧、任务急,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预防施工事故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教育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达到运用自如、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安全思想教育的方法 安全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深人理解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并按章办事。所以在安全思想教育中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安全思想教育的内容要突出针对性 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有限的安全活动日里(一般建企一周一次或每天开班…  相似文献   

16.
树立大安全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华 《建筑安全》2002,17(3):26-27
1.安全文化发展简况安全文化这一概念1984年被引入我国的核工业,并在这一特殊行业开展了安全文化的研究;1991年春西南交通大学曹琦教授在四川劳动保护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企业安全文化概念;1993年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重点探索中国安全文化建设问题;1995年劳动部和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发起并召开了“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与会代表向国务院提交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从而把安全文化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并且在观念上有很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传统的狭义安全观,从生产安全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17.
姜华 《建筑安全》2002,17(10):15-16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广义上的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安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与文化特性相同,其层次结构由表及里,包含了: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教育文化。(一)表层———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是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各个方面的安全环境、安全条件、安全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它居于安全文化的表层,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一方面满足人们的各种安全需求,另一方面,直观地反映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是人类文明状况的客观价值尺度,是…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安全文化素质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山西建筑》2006,32(21):208-209
结合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从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群体、职工队伍三方面介绍了安全文化素质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真正实现工程建设中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安全状况改善卓有成效。劳保防护企业作为生产安全防护装备的主力军也被广泛关注。劳保防护企业应该配合国家安全部门做好安全工作.并积极参与承担安全保障责任,积极推进“煤矿安全保障”进程.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争取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裴畅荣 《山西建筑》2006,32(15):203-204
解释了安全管理的概念,介绍了优化安全信息网络的有关事项,论述了建设、健全安全文化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方式,以完善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