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态高技建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邓浩 《新建筑》2000,(3):17-20
在分析现今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定义并归纳其特征,认为生态高技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高技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阐述了生态高技建筑在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先分析了高技派建筑作品的的特点,然后指出高技建筑向生态高技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福斯特、罗杰斯、皮亚诺、格雷姆肖和赫尔佐格等有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设计作品的分析,从建筑的气候观、适宜技术、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高技建筑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侯鑫  王绚 《新建筑》2004,(2):60-62
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萧翔 《山西建筑》2009,35(25):53-54
结合生态高技建筑的产生背景,阐述了生态高技建筑的基本特征,介绍了生态高技建筑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指出中国建筑师应开拓思路,汲取各种有益的经验,重视设计中的科技含量,积极实践,将理性思考认真的付诸实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高技派建筑美学不是纯粹意义上技术美学的炫耀,而是一种对技术美学理性地展示.文章从高技派建筑的技术核心--结构技术出发,探讨了结构技术给高技派建筑带来的美,即结构技术美学.  相似文献   

6.
高技派运用先进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以及工业化的装配方式,最大限度地展现科技和工业的审美价值。通过对高技派的相关概述,文章从结构体系、材料应用、工艺表现等方面深入解读了高技派建筑的技术特征,并阐述了高技派建筑的发展方向,以为高技派建筑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德清算银行总部大楼充分体现了高技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向——那就是高技建筑与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该建筑设计除了与城市环境保持着良好的对话关系,还运用了诸如自然通风、双层表皮系统、蓄热楼板、地热能、自动遮阳和反光装置等生态技术手段,最终实现了建筑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设计的角度 ,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师在当代的转变的实践的简要分析 ,说明未来建筑的发展必须将高技术与生态技术结合起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童超 《福建建筑》2012,(11):31-34
高技派建筑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细部精美,结构暴露,造型现代,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最新建筑技术。而纵观高技派建筑的发展史,我们经常看到高技派建筑在古建筑改扩建项目中的精彩表现。本文通过高技派在改扩建古建筑中应用的案例,来全面认识高技派的设计哲学,并进一步探讨新时代的建筑界,应当以何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来延续传统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11)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尤其是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数量越来越多,这既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很多城市的土地资源逐渐匮乏,而且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建筑行业提出了生态设计的建筑理念,而且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建筑理念提倡生态节能的技术,而且改变了建筑的形态。本文笔者分析了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的概念,并根据我国高层建筑的不同彤态,分析了生态设计对建筑形态的几点影响,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庞聪  褚以平  李楠 《新建筑》2005,(6):21-25
结合高层生态综合建筑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介绍,从通风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北方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板塔之争”,尝试对办公、居住两种主要使用功能分别赋予其适合的建筑形式和生态策略,提出板塔统一融合的新型高层生态综合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12.
王振江  王驰 《山西建筑》2010,36(19):29-30
阐述了生态建筑的产生、发展,从典型的生态建筑探讨了高技术生态建筑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超低能耗、资源回用等方面的节能环保特性,指出高技术生态建筑能营造舒适、健康的环境,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程明增 《山西建筑》2011,37(22):8-10
以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从高层建筑共享空间的发展为切入点,通过高层建筑共享空间的发展,提炼出现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并作了简要分析,最后指出生态技术在共享空间中的运用是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艳 《山西建筑》2007,33(11):54-55
分别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城市形象、社会意义四个方面讨论了高层建筑与它们的关系,以此来剖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并提出高层建筑生态化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小,对高层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层建筑的项目建设中,对能源的消耗又非常巨大。因此,加强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范宏武 《园林》2021,(1):29-35
营造舒适的生态宜居环境是超高层建筑普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解决此难题,作为中国第一高楼的上海中心大厦引入可持续绿色垂直城市理念,采用"建筑、区域、城市"协同气候环境设计,通过室外宜居环境营建、室内宜居环境营建和建筑整体舒适度提升手段,最终实现大厦室内外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侯兆铭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08,26(12):26-27
针对高层建筑空间竖向发展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成果来打破高层建筑空间结构的封闭和单调,形成整体和谐的生态型高层建筑内部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超高层建筑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中国,超高层建筑设计是一项崭新的设计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建筑的形式特点,应有相应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CBD超高层建筑国际设计方案的评析,总结出其标志性、生态化、亲人性、功能性与文化性的设计特点,并且针对项目用地、交通组织和经济核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高层住宅小区中地裂缝的走势和特点,对位于上盘的高层公寓楼采用DX挤扩支盘桩,以解决其桩长受限的问题。对位于下盘的高层综合楼采用长桩,以满足避让距离的要求。对位于微变形区的地下车库和位于主变形区的汽车坡道则依照“按区分段,按区加强”的原则设计。相关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供同类条件下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许锐 《中外建筑》2010,(11):112-114
文章概括了现代高层办公建筑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高度智能化;生态技术应用;功能复合化;企业精神与办公文化;技术美学的扩张。并以深圳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为例,指出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以人为本,在创造舒适、高效的办公条件的同时,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促进企业、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