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主要以冬小麦种植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的85%以上。近几年结合全球变暖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实验研究和小麦生产实践,研究提出冬小麦"二调二省"为核心内容的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1二调:调整播期、播量1)因地制宜调整播期。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都越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冬前积温比常年同期高100oC左右。过高的冬前积温,  相似文献   

2.
辛建国 《农机导购》2011,(12):55-56
<正>1小麦冻害的特征小麦遭受冻害的时期不同,其受冻部位及形态特点也有区别。小麦初冬冻害(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越冬期冻害(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早春冻害(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及晚霜冻害(3月下旬4月中旬)在冻害症状的表现上存在着明显区别。1.1初冬冻害与越冬冻害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1 小麦冻害的特征 小麦遭受冻害的时期不同,其受冻部位及形态特点也有区别.小麦初冬冻害(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越冬期冻害(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早春冻害(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及晚霜冻害(3月下旬4月中旬)在冻害症状的表现上存在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豫东平原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制定了豫东平原小麦全程健身(应变)栽培技术,包括高标准种好小麦、冬前和越冬期管理、返青拔节期施肥技术等田间管理措施。冬小麦需肥较多,其需肥规律是:每生产50kg小麦,需吸收氮素1.4~1.6kg,磷素0.5~0.75kg,钾素1.5~2kg,氮、磷、钾的比例大约是1:0.33:1。根据栽培的品种、土壤,气候、上茬作物等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河北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本省小麦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年产量逐年创新高。但是,随着气候恶化程度的加剧,恶劣的气候为小麦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像是干旱、涝灾、冻害、干热风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麦产量的提升。文章就小麦各生长阶段为分界点,详细介绍每个生长期可能出现的灾害问题,就相关的解决问题做汇总阐述,为今后减少生产损失、提升亩产量提供技术指导。1播种至越冬期主要天气灾害及相应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是国家商品粮油基地县,小麦和油菜是泾县两大午季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000hm2左右,抓好小麦、油菜冬季田间管理,对于确保明年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1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是小麦高产、稳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当前,正值小麦叶、蘖、根生长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冬季的温光条件,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实现壮苗越冬,奠定足够的穗数基础,对夺取明年小麦丰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小麦播后管理技术问答 1.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 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地朗·爱派克"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连续3次喷施,结果表明"地朗·爱派克"含腐植酸水溶肥料600倍液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该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通过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选用良种、以种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等"四补一促"技术,从而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小麦联合收割机是麦收期间的重要作业机械,由于其功能多,结构复杂,作业时间短,因此要充分发挥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机手的经济收入,联合收割机手应该熟练掌握小  相似文献   

11.
晚茬小麦是利用甘薯、棉花、夏大豆等晚熟作物的茬口播种小麦,是扩大小麦面积,提高小麦总产的一条成熟经验.但是,晚茬小麦错过了播种适期,造成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积温不足;加之这些晚茬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致使这部分麦田的小麦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低产田".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可以比一般常规晚播栽培增产10%~20%.  相似文献   

12.
秋季,各种果树的果实采收后,即将进入越冬期.此期加强管理,对于增加树体营养,促进花芽分化,加粗树干,增强树势,安全越冬,确保明年的丰产、稳产、优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与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汾市旱地小麦要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标,就要以渗灌栽培技术为主要抓手,对旱地小麦生产中的8个栽培要素进行优化,分别是节水灌溉、品种选用、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抗逆措施、种植制度,各栽培技术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配合。采用最节水的渗灌灌溉方式,重点解决旱地小麦生产用水与其他栽培要素的关系,从而达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冻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麦的产量。早期预防措施得当的话,能很好防治冻害的发生,大大降低冻害的威胁,进而提升小麦的产量。在查阅相关文献、总结防冻害经验的基础上,就小麦冻害的防治,提出了合理搭配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综合考虑各因素,适当适时有效用肥;务必足墒播种,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浇好越冬水,有效提升地温;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小麦壮苗等一系列措施,以供麦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蜜蜂的养殖不仅可以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效益,还能够为花粉的传播以及果实质量的提高做出突出的贡献。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探讨了蜜蜂冬季饲养的越冬期前的准备以及越冬期期间的工作,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食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小麦的市场需求逐渐高升,这为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不错的契机。在实现小麦种植高产、优产方面,注意发现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针对性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建议很有必要。由此而展开,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机械化深翻技术,注意改善耕种地质量;综合各因素明确播种量,实现亩产的优产、高产;控制好不同时期浇水量,保证小麦生长的用水需求;提前做好防冻害工作,确保小麦能顺利越冬等问题解决措施和建议,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长期跨区机收小麦实践经验总结,提出联合收割机安全作业"四防"要点和闲置期维护保养6个方面的具体细节,实用有效,可供广大机手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18.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根据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各地的生产实际,提出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要点,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地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造成的影响,为2011年小麦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崆峒区冬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与冬小麦苗龄呈正相关,苗龄越大发病越重。适期晚播可以有解决旺苗、秋苗期条锈病发生等问题,在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后,提出了崆峒区小麦不同海拔适宜晚播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临猗县的生态和生产条件,进行地膜覆盖旱地小麦播期播量试验,为确定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田适宜的播期和合理播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