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明”和“理解”是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方法论。西方哲学家从将“说明”与“理解”完全对立起来,到后来为两者的统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两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并非完全对立,是可以进行融合的。本文着重从语言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再思考,通过回顾“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对立与融合,指出“说明”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发展逐步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羁绊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其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的内容已经渗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可知,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等相关信息。这对于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从全新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提升,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之否定关系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它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形成的原因和结果,开启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通过三个方面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具有受动性;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手稿》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自身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协调的理论是在批评传统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运动中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合理实践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对立的唯一可能途径.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履行作为地球普通公民应履行的生态义务,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在辩证法中围绕对立统一规律有很多问题长期争论不休,看法莫衷一是,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讨论的最初出发点,因为思维过程就是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概念真实准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 “对立”和“统一”是两个极大的哲学范畴,到目前为止,这两个范畴的定义还很不明确。由于人们对这两个范畴的理解不同,所以,在讨论中凡牵涉到这两个范畴的问题,意见都难以统一,这就为进一步研究这条规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使讨论能循着同一律顺利进行,那么,对“对立”、“统一”两个范畴进行洗炼有着极重要的意义,甚至从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有赖于确立“人和天”、“人爱天”的生态哲学观;树立社会整体发展和持续发展观念则是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前提基础。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在享受现代科技文明的同时,克服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社会自由发展和个人自由发展的统一,既有赖于社会的自觉性和自主、自控能力,也有赖于自由个人对“自我”与“他我”关系相统一的自觉程度,以及社会集体的“集体自觉和自我意识”程度。  相似文献   

7.
从词源学、神学、人学三个视域探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λóγoζ的多重意义.进行词源学考察后,认为赫拉克利特所使用的λóγoζ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言说”或“言说所宣示之物”;二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尺度”.在神学意义上,λóγoζ主要是指“宙斯”或“神”的言说,“宙斯”(活火)与其“言说”和“行动”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普通人理解“宙斯”的λóγoζ,主要途径是通过智慧者的λóγoζ.  相似文献   

8.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构建中国古典美学框架的两大重要派别,从不同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在本质上既相互对立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正确区分两者的本质特征,挖掘两者在对立中的交融互补关系,对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变迁,从前期文字中时空灵的“彼岸世界”的迷恋到以死亡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从对世俗温情与人性的表现,直至近期将对死亡意义的关照提升到人类族群的整体关照层面。体现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三种死亡意识变迁的内里是作者自身精神感受与艺术诉求的冲突与弥合.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其艺术诉求的表现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成因来源于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亦有杂合的宗教意识影响与异域文化的思想浸淫。在艺术表现形态上,迟子建对死亡主题的选择与书写形式表现出对“怀伤之美”的艺术追求与失乐团情怀。  相似文献   

10.
过士行的剧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使传统在现代演绎中显出了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他剧作的单一与多元两个特点上.单一指的是视角、人物设置、对话方式和和人物命运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多元指的是过士行剧作内涵的多元化,主要包括人的嗜好、精神牢笼和人与自然的对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一词的使用有着复杂的语境,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只有在确定的语境下才有意义.文章以"人"为基点,从自然、神文、科学三个相关层面阐释人文的相对涵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科学与人文是否对立以及在何种意义上对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具有着不同视角: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出发,重点考察人类社会的特定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实践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恩格斯则从自然发展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描述物质自然界从无机界向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因而,自然是由近现代自然科学得以说明的统一的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然而,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根本性一致的实践基础上的。把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起来解读无益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家之“道”与古希腊的“逻各斯”,都对其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思维方式上讲,“逻各斯”侧重“理知”“推理”,以求“明晰”的“定义”;“道”则侧重“否定”“知识”以“悟”“道”.当今弥漫社会各个领域的“理知至上”、科学主义是“主客二元对立”“线性”思维之产物,与“逻各斯”一脉相承.重启中国传统“和谐圆融”的“悟道”精神,与“逻各斯”思维互补,来浸润我们日益干瘪的“心性”,乃润泽人“自身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之途径.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感性对象性活动”出发开启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论视域.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中生成的,人与自然是共生同体的.消费主义扭曲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看成是满足人的私欲的工具、手段.消费主义引起过度消费、快速消费,导致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结果将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是影响现代语言学理论的两大流派,在对语言认识和研究方法上形成对立;而本文尝试为两者建立一个“统一”体系,使其不在成为两个对立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浅析“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行为蕴含关丰富的伦理思想,它既表现于外在的由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组成的反映人们物质利益需求的物质层面,又表现于内在的由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构成的以经济伦理为主的观念层面。“经济人”和“道德人”是经济行为主体的两种最基本的内在规定。“经济人”活动的目标是获取利润,以追求经济效益撮大化为目标;“道德人”活动的目的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己任,两者是对立的统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人”和“道德人”的互相排斥和畸形统一为特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以“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合谐统一为标志。“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完美结合,规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伦理经济。  相似文献   

17.
结合明月湖公园的规划设计,从规划布局、意境创造、景观处理、植物造景等方面,阐述在现代公园规划设计创作中,要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健康需要为目标,以现代人的大众行为为依据,把体育、文化、娱乐、自然、教育等方面的游憩活动综合平衡.正确处理从传统古典园林到现代公园的规划设计中继承与创新、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游乐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观察方式,这一过程是“物观和我观”的辨证统一。同时它也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心胸,气质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将自然界看作历史发展的过程,它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认为"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性关系,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促成了自然界"属人化"发展.在实践层面上,人是价值主体,人以实践为中介,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并改造自然.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价值统一,彰显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实现对人的关怀.其中后者是马克思自然观哲学指向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自然观对自然、社会、人本身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对当今世界生态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内经>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医学和哲学的统一,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之两面,它们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这当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