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秦汉至明清时期不同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为对象,研究这些选官制度的演进可以发现,选官制度在具体选官标准、选拔方式以及防范舞弊措施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但同时在2个方面又一以贯之:一是选官的根本标准,即与君主专制政体和农耕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德与才;二是不论制度设计多么成熟,选官制度都会因监督约束力量的缺位和软弱以及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走向僵化,最终被淘汰。  相似文献   

2.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有考工记周王城、曹魏邺城、宋汴梁三种类型之说.纵观历代都城结构,往往并不只是单纯对周礼形制的模仿,而产生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政治及官僚制度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都城规划是皇帝及其大臣思想的体现,也是政治制度的载体,故试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都城制度的变化相比较,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  相似文献   

3.
选举制度即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其发展经历了"察举制度--九品官人法--科举制度"三个阶段.选举制度由"察举"到"科举"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基本趋向:选举权力集权化和专制化;选举对象庶民化和自主化;选举标准及方法客观化、公平化和简易化;"选士"制度与"选官"制度的职能专门化;选举运作机制严密化.勾勒出选举制度演进的基本轨迹,对于深化选举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隋唐以后统治阶层挑选整个官僚阶层的具体方式,同时科举制也塑造了古代中国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从"范进"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历科举后扭曲的灵魂和变异的人性。在以他为代表的儒生们身上已经没有儒家至圣先师所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识分子品格,凸显出来的是他们道德良心的蒙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极大影响。其优点主要表现为考教分离,公平竞争;较为科学地选拔人才,维护政治统治;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造就重学之风;影响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其弊端主要表现为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仍然存在选拔不公。得到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选官制度的视野里,应全面、客观地审视这项制度,综合其利弊得失,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6.
荐举制是古代选官最常用且存续时间最久的一种制度.从西周到明清的数千年时间里,这一制度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荐举官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如把荐贤举能作为官员应尽的重要义务,把真实广泛的民意作为荐贤举能的基础,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荐举制不脱离安全轨道等.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对于解决当今干部选拔裙带化、私利化、"带病提拔"等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考",公务员考试目前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随着报考公务员热的现象逐年升温,不禁使人联想到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开设到清末废除,历时1300多年,是我国自隋以后一直沿用的一种选官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以期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海涛 《商品与质量》2011,(S6):127-128
中国官僚制的现状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人格化倾向严重,理性不足。通过比较中国官僚制影响下的我国行政体制与韦伯官僚制存在的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借鉴理性官僚制对中国官僚制进行发展完善,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措施以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式的理性官僚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和思想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支持。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深入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人皆受制于法律,作为国家法律的直接执行者的国家公务员,受制于法律,依法行政,更是法治的必然逻辑。然而由于法律的客观性难以把握,为确保法制的统一和行政高效,官僚制应孕而生,且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是,层层节制,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这一官僚制的优点却导致了不应忽视的另一问题,即公务员服从法律这一法治的要求与公务员服从长官意志这一官僚制的要求时常发生冲突。《公务员法》针对这个冲突做出了公务员“有限服从”的规定,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一个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希望使用最能反映本阶段意志和利益的人才,充当自己的代表,去管理国家机器和行使国家职能。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进入阶级社会起,便实行专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近几千年历史上表现尤为突出和经久不衰,官吏制度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这种制度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而演变,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内容不同的官吏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制思想的理论基础及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统治模式和制度架构.认为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制思想和制度设想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家内奴婢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上至贵族官僚,下至寻常百姓之家,都或多或少地蓄有奴婢;汉代家内奴婢现象如此普遍,主要原因恐怕是自战国以后奴隶买卖现象之非常普遍化。从更深层的原因看,奴婢之多,更在于自耕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破产的普遍性;奴婢一般作为财产被登入主人户籍或赀产簿,从国家的户籍控制中脱离出去。奴婢之多,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尽管中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奴隶和奴隶劳动,但以此将中国古代社会定性为奴隶社会,并未能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从隋末到清初存在的1300多年中,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合理一面值得后人发掘研究,也可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因此,拟透过唐、明科举考试的内容来发现其思想导向与人才选拔作用,以此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以积极的入世态度设计和缔造的新型国家形式——中央集权制国家。探讨了《商君书》建构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制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现代化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对中国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官僚制通过理性化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克服管理中的人治因素,保证组织的高效运做。但其内在的价值分裂却造成了人的异化,针对这一弊端后官僚制应运而生。中国现代化的特殊历史定位使官僚制与后官僚制在当前实现了对接。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对某一维度单纯的理性批判,也不是对官僚制与后官僚制进行简单的取舍,而是要历练出一种符合当前中国发展的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契约型的和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公共组织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在领导革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把民主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开始,立足于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不断演进,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政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奉行"国家统治"的执政理念.在改革开放时期,为了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执政理念由"国家统治"转向了"国家管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执政理念又一次得到升华,由"国家管理"提升为"国家治理".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始终不渝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