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海大学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概况,结合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开创"3+5"的培养模式,创新学院管理模式,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抓手、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校工程训练中心共建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实践,进行了高校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过于专业化、知识面单一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并适应科技发展综合化和工程实践复杂化的趋势,吉林化工学院结合我校实际,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进行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采取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建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实行"1+1"模式等措施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该计划的实施将探索一条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不可推卸的战略使命和首要任务,招生人数占绝对多数的地方高校也责无旁贷,本文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为切入点,分析了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四项基本原则,重点阐述了常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与特色。  相似文献   

4.
重点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结合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省级重点专业类建设的实践,探讨了"1+10"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北省属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客观分析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并提出高校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创新、强化实践创新的培养模式,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构建一个以"打基础、建基地、设基金"为核心的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三基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形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研究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现状。对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把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前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企业为目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人才是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学生综合素质低、工程实践能力差、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以南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为试点,深化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深化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促进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及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团组织作为联系党组织和青年学生的纽带,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团组织的关系入手,对团组织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推进,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根据西安工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使专业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我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及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分析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入手,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有效方式。针对我校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与高职航空油料专业的特点,进行了"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制定了每一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使之达到无缝衔接的效果。同时为国内即将开展"3+2"分段人才培养的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和评价方式简单化,未形成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诸多的问题。本文以提升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为核心,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教学与实践一体化设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当前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缓解我国应用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路径,同时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目前高校在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推动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及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新模式,探索"互联网+教育"培养新模式,打造"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4.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道路应该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初理念为切入点,在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理念的前提下,从每个核心要素中映射出新思路新观点。创新创业型人才关注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到最终引导学生创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以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重组和创新实践普及为立足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教育、跨学科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实践教育和引导学生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 培养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正着力于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福建永辉集团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组建"永辉班",实施"4+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工学结合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探索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以往的研究理论进行综述,从学生主体、高校管理、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以黑龙江省六所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本科教学管理以及重视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模式单一、工程训练未达到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不够,以及缺乏与国际工程高等教育接轨等突出问题,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在明晰办学理念基础上设计符合一定办学理念价值实现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坚持"唯实"办学理念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唯实"办学理念规定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建筑类高校"三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从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密切政产学研之间关系,构建多元合作人才培养链;主动适应世界工程高等教育潮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适应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在阐述了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概念、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江苏师范大学机械制造(高铁列车工程方向)专业为例,基于该专业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师资条件,给出了适合该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即构建嵌入式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立合作式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质创新体系是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提质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文章全面探讨"一体两翼"思政教育育人体系、"新工科"学科专业体系、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3+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实施路径和建设成效,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而作为地方性高校,应该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切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本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是一门带有研究性质的课程,它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培养宗旨相吻合,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形成"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研究特色"的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