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大量涌现,地下商业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地下商业用地租赁交易频繁发生的同时,国内关于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见,这使得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实践没有相应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支撑。本文以南京市地下商业用地为研究对象,将基准地价的概念扩展到地下土地,试图建立地下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与地表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之间的关系。由此,本文通过一定的方法,确立了地下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近似推算公式。本文中演示的方法对于今后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启发性意义,也对现实中的地下商业用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殷琳 《住宅产业》2011,(1):61-63
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中,要根据不同的补偿方式确定估价对象。实行货币补偿的估价对象为被拆迁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估价对象分别为被拆迁房屋和所调换的房屋。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估价对象的范围是被拆迁房屋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西安市房屋拆迁评估一般采用基准价格修正方法,该方法实质上是成本法。运用基准价格修正方法评估被拆迁房屋的补偿价格时,对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补偿没有考虑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房地产估价(real estate appraisal)是房地产估价人员,明确特定估价目的的活动过程。在建筑物地价分摊上,需遵循估价公认原则,严格估价,严谨程序,科学运用估价方法对评估对象进行价值估算和判定的活动。建筑物地价分摊方法作为房地产价格评判的客观指标,对建筑物所有者、使用者出售、出租等一系列转让行为的份额变化的在价值评估过程[1]。故此,借鉴《房地产估价教程(第3版)》,从中挖掘房地产估价中建筑物地价分摊方法的取舍,可为房地产评估人员实现对建筑物的价格和价值评估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谈房地产评估刘祥明一、什么是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评估是对房地产现时价值或价格的估计和判断。具体地说:房地产评估是指房地产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采用科学的估价方法,并结合估价经验就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分析,对房地产最可能实...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房地产估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房地产估价指标中存在明显的模糊性和不可定量性,本文首先构建了住宅型房地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房地产评估模型,并加以案例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强,对房地产估价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概念与特点,阐述了房地产估价的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相关知识,并分析了三种基本估价方法的局限性、差异性及关联性,以便于房地产估价人员选用适当的方法评估房地产价值。  相似文献   

7.
倪伟 《福建建材》2014,(10):103-105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作为我国土地估价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估价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很多地区的基准地价滞后,造成土地评估的价值偏离市场的价值。因此建议土地估价应由市场供需杠杆来调节。  相似文献   

8.
如何考虑“新冠疫情”冲击给房地产价值评估带来的影响?本文以房地产司法处置参考价评估争议为切入点,分析“新冠疫情”期间的房地产市场变化,引致估价工作路径的改变及其价值类型选择,探讨“新冠疫情”影响价值取向对应的估价目的的分类与归因以及疫情期公平市场价值评估的技术处理方法,希望能对“新冠疫情”期间的房地产价值评估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按照土地所有权性质划分 ,房地产可分为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和国有土地及其上的建筑物两大类 ,本文简称为集体房地产和国有房地产。对国有房地产的抵押价值评估 ,现有的法规已作了较明确的规定 ,相应的理论、方法也较成熟 ;对于集体房地产的抵押及其价值的评估 ,相应的规定尚未系统化 ,实务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 :集体房地产抵押价值的评估是否可采用国有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在相应的估价报告中应如何对“估价的假设和限制条件”作出说明 ,以保证估价结果真正能为抵押权人确定担保的债权额起到参考作用?集体房地产抵押权实现时其权属转移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两种方式将如何影响其处分价格?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和说明 ,草率地给出估价结果和估价报告 ,既是对估价委托方的不负责 ,又可能会导致抵押权实现时的价格纠纷。随着集体土地及其房屋的抵押价值评估业务不断增多 ,这些问题亟等解决。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区位条件作为级差地租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土地资源在国土空间规划调控和城市选址投资中的主要价值体现。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商业、商务用地为研究对象,聚焦土地区位价值,从设施配置、人口分布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混合衰减模型的空间量化表达方式和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自适应构建特征价格模型下的商业、商务土地价值反演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遗传算法逼近求解,证实土地价值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商业、商务土地价值指标体因子选取的差异性。第二,商业、商务用地现状价值高区具有沿“两江四岸”十字发展轴的分布特征,且二环线附近具有较为清晰的高、低值空间分异。第三,规划实施对商业、商务用地的土地价值提升效果显著,尤其是商业用地价值的提升更依赖规划要素的实施;在空间上,各区域空间发展潜力具有差异性,汉阳、后湖区域具有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光谷东则应侧重商务。  相似文献   

11.
马喜彦 《山西建筑》2003,29(8):217-218
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中评标定标的办法 ,从评标、定标的原则、最低投标价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招标人应以评标定标原则确定中标者 ,不可盲目追求最低报价  相似文献   

12.
余连月 《建筑技术》2009,40(12):1117-1119
招标控制价能作为评标时的参考依据,前提是招标控制价必须编制准确。介绍招标控制价的涵义及作用,阐述在评审商务标的各标价指标时,应用招标控制价评价投标人报价合理性的方法,使编制的招标控制价能反映工程实际和市场情况,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宪梅 《福建建筑》2006,(2):139-140
本文从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的必要性、基础条件、总价评审、单价评审、辅助手段等方面,提出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周艳 《山西建筑》2009,35(21):251-252
介绍了Excel软件编制定额单位估价表以及实现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相关要点及方法,指出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在工程量清单报价中进行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国际企业了解中国的报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营改增以后,甲供工程可以选择两种计税方法,一种为简易计税,另一种为一般计税,何种计税方法对发包方有利需要探讨。为此,解读营改增政策,分析两种计税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并以某水电站水库工程为例,对比两种计税方法对投资的影响,为发包方的计税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以既保证工程报价的优势,又保持发承包较为合理的税负。  相似文献   

16.
董志坚 《山西建筑》2009,35(10):267-268
结合某工程案例,对投标、报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成本分析法和不平衡报价法两种投标报价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作了详细论述,以期提高报价水平,达到提高中标率和降低投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博弈论在建设工程投标报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投标报价一般静态贝叶斯博弈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及其扩展形式,对常用的几种评标方法下的报价决策进行了相关分析。以一般静态贝叶斯博弈模型为核心,通过对其进行简化或扩展,初步构建了投标报价博弈分析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离差最大化算法在合理低价评标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合理低价评标法。为解决"合理低价"这一关键问题,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算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报价的合理性进行量化,据以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判断,进而减少评标过程中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9.
闫亚武  杨磊  吴明玉 《山西建筑》2007,33(8):247-248
介绍了评标的目的及其现状,对评标办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投标人的报价对复合标底的影响情况,并对单价入围率对总分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以使招投标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拓学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项目决策的依据和前期工作的中心环节,但目前针对采煤塌陷区的适宜性评价尚不多见,同时由于传统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都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导致评价结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可拓学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根据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塌陷区实例进行分析,得出了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采煤塌陷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适用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评价精度,充实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