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污泥堆肥车间的全面通风系统承担着保护车间内工作环境和排出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的双重功能。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面通风系统的水蒸气输运效果及影响通风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车间的典型有害物为水蒸气;污泥堆肥车间全面通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艺过程、室外气象参数和车间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全面通风量并非越大控制效果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寻找到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是适宜我国国情的最佳途径,而且通过对垃圾与生污泥混合堆肥的配比以及通风透气工艺参数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垃圾与生污泥混合堆肥的可行性。本研究的应用对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兴连  周光明  高明辉  张元禾 《市政技术》2013,31(4):125-127,131
介绍了污泥堆肥工艺在西南地区某城市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场的运用,具体阐述了污泥堆肥工艺的特点、控制要求及在粪便处理场的具体实现。该套污泥堆肥处理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堆肥反应过程稳定,达到污泥零排放,未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其他同类堆肥系统具有借鉴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4.
污水厂剩余污泥好氧堆肥工艺参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川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好氧堆肥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对污泥含水率、通风方式等参数的控制.结果表明,在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为80%左右的条件下,采用自然晾晒3~5 d的干燥方式即可基本达到进料污泥的最佳含水率范围(50%~60%),节省了掺混污泥调理剂的费用;最佳的堆肥通风方式为间断强制通风;污泥经初次、二次发酵后,对蛔虫卵的杀灭率达到100%,总大肠菌群数≤100 个/kg(降低了约5~7个数量级);堆肥成品呈疏松的团粒结构,无恶臭气味,无蚊蝇孳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脱水污泥进行堆肥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总结了堆肥过程中温度、通风量、有机成分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和控制方法,对污泥堆肥的水分调节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是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研究项目。介绍了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混合堆肥实验研究的实验设施、实验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温度、含水率、pH、C/N、通风量、配比等工艺参数结论,为工程应用积累了数据,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泥堆肥在园林绿化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污泥的特点,阐述了城市污泥在园林和公路绿化、草坪基质、容器育苗基质和垃圾填埋场覆盖层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建议在经堆肥无害化处理和控制环境风险的前提下,应积极推进堆肥污泥在园林绿化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有机质含量污泥和难降解调理剂混合堆肥时因发热量不足而易导致堆肥失败的问题,利用草坪碎屑作为污泥堆肥的调理剂,考察了添加草屑发酵物后低有机质污泥的好氧堆肥效果.结果表明,草屑发酵后可转化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外加碳源,有利于低有机质污泥的堆肥;将发酵青草按1:5的质量比加到低有机质污泥中,混合后在强制通风条件下进行好氧堆肥,能使污泥堆肥温度升至55℃,并维持3 d以上,使污泥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对腐熟后的污泥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证明了其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层堆肥提高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研究了改变强制通风静态垛堆体的上、下层物料配比对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堆体下层的污泥比例并同时增加堆体上层的污泥比例,可明显改善堆肥的通风效果、促进堆体内部氧气的扩散、增加堆体的最低氧气浓度、加快堆体下层升温并带动堆体上层升温.当堆体上层的污泥和调理剂比例为1:0.5(体积比)、下层的为0.5:1(体积比)时,堆体的升温效果最为理想.在不改变整个堆体中污泥和调理剂配比的情况下,采用分层堆肥可明显提高堆肥的处理效果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0.
CTB自动控制污泥好氧发酵工艺工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秦皇岛市某污泥处理厂采用CTB自动控制污泥堆肥工艺,发酵过程采用温度、氧气联合反馈控制,实现了堆肥发酵的自动化。该工程对脱水污泥的处理规模为200t/d,堆肥周期为20d,堆肥结束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40%左右。堆肥成品可作为有机肥原料或用于园林绿化、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及盆栽基质等。该工艺具有升温快、脱水迅速、无害化彻底、臭味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