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涛 《陕西水利》2011,(5):176-177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它灌水时可兼施肥,起到节约肥料、提高肥效,促进作物优质高产的效果。本文通过淳化县大棚蔬菜种植中滴灌的应用,证明滴灌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沙漠绿州灌区主要粮经作物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沙漠绿州灌区干旱缺水、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以多种粮经作物为研究对象,以非充分灌溉理论为依据,以节水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应用边际分析和水士平衡原理,采用回归分析和综合评判方法,分析确定了作物在适度水分奇缺和较高农艺水平条件下的节水高产需水量及规律、高产土壤水分条件、最佳灌溉定额、适度水分亏缺利于增产的作物生长期和充足供水条件下的高产生长期,拟定了小麦达“千斤田”,“带由”达“吨粮田”,瓜类高效优质,棉花早熟优质达100kg皮棉的灌溉制度,提出春小麦早期、“带田”玉米后期、瓜类座瓜期、棉花现蕾后适度水分亏缺利于高产优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发展间作套种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对间作套种的作物如何实施高新节水灌溉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引入双支管滴灌系统技术,并以新疆皮山县为例,对红枣套种棉花进行了双支管滴灌的设计。实施和运行结果表明,双支管滴灌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间作套种情况下的作物灌溉问题,为今后在立体种植模式条件下的滴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葛安军 《水利天地》2013,(10):41-42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为建设"优质、高效、高产"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从2013年起,云南省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力度。但高效节水灌溉措施中的滴灌措施系统造价普遍较高,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制约了云南省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文章以华坪县荣将镇芒果基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基础,论述了在保证项目可行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经济性的优化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技术是近年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从吉林省西部近年来的应用推广情况来看,其在节水、改善生态环境和粮食增产等方面效果显著,并显现出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的效益机制的反应各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仅基于玉米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不同给水条件的生长变化机制研究成果,对原有灌溉制度的相关参数,如灌水次数、灌水强度、灌水时间等进行适应性修正。提出了基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调亏灌溉密植补偿效应提高单位产能的灌水机制。结果表明,结合调亏灌溉技术可改变作物的生殖生长特征,提高作物品质和土地容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双城市玉米栽培技术与节水农业结合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市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是黑龙江省玉米集中栽培区。玉米是高产旱粮作物,其用途广而增产潜力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在双城市粮食作物种植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将玉米栽培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使玉米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达到玉米稳产、高产的目的,保证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将成为双城市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是把工程节水灌溉和农艺节水覆膜栽培两项技术集成为一体的农业节水技术 ,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减少土壤棵间蒸发 ,达到节水、增收的目的。该项技术很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干旱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是一种综合了覆膜种植、滴灌的节能技术,能够起到节水与增加产量的作用,在中国干旱以及半干旱的中西部地区有着广泛性的运用,高效节水灌溉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困境。文章首先对膜下滴灌技术的概念、特点、现状进行阐述,随后分析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未来研究与提升膜下滴灌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节水灌溉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选对适宜的节水灌溉形式很重要;衡量节水灌溉形式是否适宜,要从作物需水特性、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考虑。滴灌是利用输水管道管网将水输送到田间,水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对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借助重力渗透根区湿润土壤和保持最优的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灌溉技术,水的利用率可达95%。本文结合宁晋县某农场红树莓滴灌工程,分析其合理性。1.红树莓滴灌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膜下滴灌、大型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内蒙古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科技支撑"项目主要围绕种植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牧草,开展了膜下滴灌、地埋滴灌和大型喷灌的灌溉制度试验及水肥一体化试验,得出了不同水文年型的优化灌溉制度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方面,围绕渠道衬砌结构型式、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地面灌溉新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的多项技术成果已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高效节水灌溉设计软件DLand是一款集数据库管理、水利计算、图形处理、图表输出于一体的高效节水灌溉设计软件,可以实现灌溉模式多元、种植作物多样、管网系统复杂的规划设计。以武威市凉州区吴家井乡滴灌工程为例,在充分发挥DLand软件特点、合理使用软件功能、严格执行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内不同种植作物进行划分片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4.
白城市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是我市的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位于洮南市境内,白城至长春公路285~286km处的两侧。 该基地 2000年种植旱田50hm2,其中玉米 18 hm2、绿豆 20 hm2、高梁6hm2、芝麻 3hm2、葵花 2hm2,另外还有果树和大棚蔬菜。全部采用了喷灌、微喷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l节水灌溉可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 2000年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相应生长阶段的需要,以高质量的灌溉水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肥、气、热等因素,创造优良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技术有效结合了覆膜种植技术和滴灌节水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在西北地区大田作物种植中广泛应用,具有高效节水节肥及增产潜力,发展前景较好。文章综述了膜下滴灌对油葵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分析了膜下滴灌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油葵生长指标而提高油葵产量的机理,从而为油葵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是当前农业灌溉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节水灌溉的研究,国内外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膜下滴灌技术,随着与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结合,其应用领域和技术深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利用RBF人工神经网络对膜下滴灌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预报,利用智能灌溉技术以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及运筹学的方法,将作物非充分灌溉原理与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从以往充分灌溉的旧观念中走出来,研究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作物节水高产优化模型,为节水高产在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鸡西县节水增粮行动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利用卷盘式喷灌系统,更好的节约了灌溉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按照不同地区的干旱程度、水土资源条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和管理经验、作物种植情况、当地政府积极性及受益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需求程度,确定本年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工程布局。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技术效益分析与推广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美国、以色列应用的滴灌技术不使用地膜,直接用滴灌带滴灌。辽宁省建平县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成滴状,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作物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作物棵间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技术是把地膜栽培与滴灌结合起来,改原来传统的浇地为浇作物,将这一先进节水技术在棉花种植应用中明显表现出来,节水、节肥、作物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简要介绍了棉花膜下滴灌的设计及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