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促进旧建筑改造空间功能和设计的优化,本文通过阐述旧建筑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建筑改造中的空间功能设计要点,且提出了旧建筑改造中的材料设计优化策略。通过本次研究表面,旧建筑空间功能的改造需要在调整空间结构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并针对细节部分进行创新。材料方面的设计优化需要在保留已有材料的同时,引入现代建材,实现传统和现代交融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崔岩  鞠平  王心公 《建筑学报》2006,(11):77-79
本文通过对沈阳友谊国际会议中心改造扩建工程的介绍,表达了在友谊宾馆特定环境下,建筑师对选址、规划、旧建筑、环境、材料材质、功能、空间的综合考虑与关注,将业主需求的新功能理性地“溶解”在旧建筑中,形成与环境特色共生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3.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为当今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在社会、历史、经济层面上阐述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并从材料、空间、色彩等方面提出了一条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  相似文献   

4.
《百年建筑》2005,(2):88-93
项目介绍 此项目是对1983年B.P.O银行中心最初设计方案的一个改造,对计算中心场地的研究成果曾在《建筑技术》第355期上发表,1986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工作空间”展览会上也展出过其作品。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3,(10):166-169
通过"感知中国"博览园这一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探讨了在工业场所与建筑更新过程中,如何结合设计主题,通过轴线、广场、水体等元素的运用,通过色彩和材料的大胆使用,将场地内的新、旧元素有机地串联起来,搭建新、旧建筑之间的"桥梁",搭建生态的桥梁,使工业建筑表现出更多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及外观的需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广泛出现。论文对旧工业建筑的表皮改造予以关注,尝试探索表皮的改造引发的空间的改变。首先引入"表皮"这一当前建筑界的热点词汇,对研究对象进行限定与阐释;然后对国内外的几个旧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挖掘表皮改造对旧建筑内部空间造成的多元化影响;最后做出总结与思考。论文旨在为我国旧建筑的再利用提供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4,(8):218-219
里卡德基金会空间 雅各布+麦克法兰建筑事务所将旧空间改造成为一系列新的画廊空间.设计概念是创造一个新建筑,基本原则是将一个白色盒子放置在旧结构内,利用剩余的墙壁凹处打造技术空间,赋予建筑以更大的创造性和灵活度.所有的天花板都显露在外,形成了开放的技术表面.  相似文献   

8.
王兴田 《新建筑》2011,(5):66-67
尊重既存旧建筑的特殊历史意义,将其改造成具有新时代内容和功能的新建筑。整个设计过程因果倒置,逆势而就,用当代创作思维和技术手法,找回旧建筑的空间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旧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马超 《小城镇建设》2003,(11):26-29
对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话题近年广受关注,各种类型旧建筑改造内容庞杂, 各有侧重,涉及物质资源、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遗迹建筑保护性再利用作为其中的特殊成员并不为人熟知。但是对这些残缺建筑遗迹中蕴含的可能性的研究探索成为建筑师一种创作思路,同时也会为全社会提供一种可能性。 一、遗迹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遗迹建筑空间改造的身份介于文物古迹和普通旧建筑之间, 常常被人忽视。遗迹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残缺的景观性。 (一)遗迹建筑概念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遗迹建筑不属于文物建筑范畴,虽然其同样饱…  相似文献   

10.
郝芳宇  吴迪 《城市建筑》2023,(17):170-173
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研究对象,以结构的空间属性表现为视点,对铸工车间再生为建筑馆的“所见即结构”式空间进行解析。研究通过人与空间的主客体关系,从人对空间的两个知觉维度——感知与体验,探究结构从物质属性到空间属性的转变,解析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结构是如何塑造空间并引导和改变空间感知,从而实现自我表达,为建筑与结构在空间中彼此成就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