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型,实证回归的结果表明: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产业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生产率,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转移效应要高于第二产业。据此,提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浙江的第三产业,由一个部门带来的扩散效应可以推进经济的总量增长。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证明第三产业的增长对国民生产总价值增长的贡献最大,持续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陕西经济的良性增长和产业结构合理转变,促进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文章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国外经验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对下降,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种形式,在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和资源约束日益严重的今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转移方式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集约增长效应分析:1978-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结构主义的视角,采用数理方法对部门增长和总量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意外的集约增长效应,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TRE)表现.在此框架内,采用中国1978~2006年的经济数据对TRE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TRE值为负,原因在于中国产业结构偏差严重.提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同时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状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的基本对策。认为,通过改变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恰当选择以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可以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业务流程外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业态正逐渐成为转变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途径。发展业务流程外包,不仅可以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还可以加快我国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和升级,推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本文基于C-D函数构建了中国承接业务流程外部经济效应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承接业务流程外包对经济总量具有明显的贸易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的基本对策。认为,通过改变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恰当选择技术以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可以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转变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文章主要从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稳定性、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研发和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源泉.通过研发、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经历发明、创新和技术传播与转移三个阶段,关键是增强研发的动力和能力,提高研发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效率.梳理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思路和主要观点,提出了通过研发、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