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作为文体的"史诗"概念逐渐演变为"史诗性"这一审美范畴.随着国外小说及理论的引入,"史诗性"与中国传统的史传传统结合成为中国当代小说最高的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植根于关中地区久远的<诗经>、<史记>之史传传统,陕西作家的创作往往有更深的史诗情结.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革命正史"写作,纪"史"有余,"诗"意欠佳.<白鹿原>以"民族秘史"纠"革命正史"宏大叙事之偏,执着于对民族精神、民族命运的探求,对历史进程中人物文化心理的摹刻;巧设叙事的历史时空,多维透视史诗人物形象,臻于"史"与"诗"的完美融合,丰富发展了了陕西文学的"史诗性"写作传统.  相似文献   

2.
审美是一种超功利的活动,庄子的"游"给审美提供了方式和可能.游,其本意有灵动,流动和自由,不受束缚之意.庄子的基本精神是追求逍遥"游",首先以无功、无名来达到无待,达到不受束缚,才能达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在文学审美和创作中实现生命和精神自由境界的途径是虚静,在虚静中摆脱束缚,才能达到"大明"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庄子的"游"影响了中国后世特殊的审美方式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数字除了用来计算、表达具体数目概念之外,还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在中西方文化中, "七"字的含义表示吉祥和吉利、尊贵博大的,它代表着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它已经成为一个神圣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数字,对中西方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探讨了人们对"七"的崇拜与禁忌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翻译研究派的重视.文学翻译的产出和接受有着"陌生化"审美可以构建的意义之处.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具体语言实例来分析文学语言在语音、语义、语符三个层面的"陌生化"审美构建及文学翻译中译者对"陌生化"审美的再现,并进一步阐释"陌生化"的审美构建与再现必须适"度"而止.  相似文献   

5.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是近代将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哲学的理论知识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翻译有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译手".他提出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是晚清以来中国翻译及翻译文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命题.它既是严复翻译经验的精炼的总结,也相当程度地揭示和概括了翻译活动的本质规律.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翻译理论中,没有哪一种学说像"信、达、雅"一样具有如此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他对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作出的一种审美反应.他的思想脱出崇奉理性、膜拜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主流,属于关注人的感性样态,追求诗意生存的审美现代性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涂鸦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都与油画的影响不可分割.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涂鸦风格如何形成并影响中国油画的创作.当代画坛青年将西方的涂鸦艺术中国化,植入了中国式的天真意趣和禅学意味,同样始终不放弃对经典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源流上对钟繇、张芝、二王等大加赞赏,提出"古质今妍"的源流论;在书法艺术的特点上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真、草、行等书体的特点,提出"各有攸宜"的书体论;对书法创作的条件提出五乖、五合的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学习提出"学古通今"观;对书法创作的经验及审美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观.  相似文献   

9.
实现政治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他们著书立说,对政治和谐及其建立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设计方案、展开实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政治和谐提到理论高度,列宁则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及所蕴含的政治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对后代影响深远,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杜甫律诗创作语言技巧的分析,揭示了杜甫律诗的创作成就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