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聚合物驱斜井在进行潜油电泵作业施工时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由于聚合物驱油造成井液粘度增大,使摩擦阻力加大,从而给电泵机组在聚合物驱斜井下泵施工时带来困难。分析了施工中应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萨南油田聚合物驱投产的4口斜井,对聚合物驱斜井潜油电泵施工工艺进行了技术探讨。该工艺解决了由于聚合物驱斜井采油中出现的聚合物浓度增大、摩擦阻力大,导致在潜油电泵施工中容易损伤电泵机组和动力电缆,造成投产成功率低的问题,并对该工艺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聚合物驱斜井在油田生产中更广泛应用潜油电泵生产方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江汉油田注水井的现状,通过对水力压缩式封隔器胶筒、无锚定的斜井分层注水管柱以及采用锚定加扶正的斜井分层注水管柱进行理论受力分析及管柱变形量计算,找出了斜井分层注水管柱中封隔器失效快的原因主要是封隔器胶筒不居中及管柱伸缩蠕动比较厉害,研究了一套适合于斜井分注的工艺技术,通过采用扶正技术、伸缩补偿技术及锚定技术解决了斜井中封隔器胶筒不居中及管柱的伸缩蠕动弯曲问题,从而极大地延长了斜井分注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斜井采油呈逐年上升趋势。斜井有杆泵诊断技术是针对在斜井采油生产中出现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和油管与套管之间磨损严重、抽油杆易脱扣、抽油泵易损坏、泵效低、检泵周期短等问题而开发的。该技术的应用对及时了解深井泵的工作状况、诊断井下抽油杆在不同深度的磨擦情况和优化设计杆柱组合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斜井泵效。延长了斜井检泵周期,较好地解决了斜井生产及管理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肖国华  王金忠  宋显民  耿海涛 《石油机械》2011,(11):40-43,88,89
针对陆地油田成熟的偏心分注技术用于人工岛大位移斜井分注时,存在管柱起下困难、管柱及封隔器偏心造成密封效果差和工作寿命短等问题,研制了大位移斜井多级分注管柱及配套工具,主要包括双锚定分段解卡多级分注管柱和小直径注水配套工具,满足了滩海油田人工岛大斜度井的分注要求,提高了分注效果,并延长了分注管柱的工作寿命。现场7口井的应用表明,该分注管柱最大通过井段井斜为59.03°,最大注水井段斜度为50.02°,最大位移2.94 km,施工均取得成功,可完全满足滩海油田大位移井深斜井分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南堡油田斜井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堡油田斜井注水投捞及测配过程中,易出现投捞仪下不到预定位置、投捞钢丝易疲劳断脱、测试和调配困难等问题.小于50.斜井段注水井,研究斜井段偏心定量分层注水工具和施工工艺,对井下注水管柱进行导向和扶正;大于50.斜井段注水井,采用免投捞,井油套分注和同心管注水工具和施工工艺,测调配在地面.现场应用了12口井,成功率为100%,解决了作业成功率低,注水量和注水时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冀东油田分层注水工艺的发展遵循引进、消化、吸收与改进、提高、配套的技术发展方针,形成了具有本油田特色的深、斜井细分注水工艺技术.文章介绍了二级三段、三级四段分层注水的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以及在冀东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细分注水,基本满足了冀东油田深、斜井在高温、高压复杂条件下的注水开发需求,尤其在主力区块柳13区块和高5区块取得了显著效果,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大港滩海油田的注水井以深井、超深井、大斜度井、水平井为主,且注水井注水量大,易出砂,不适宜通过钢丝作业进行测试、投捞水嘴配水,陆上油田常用的分注工艺技术在滩海油田应用受到制约;滩海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层多,单层薄,层间吸水差异大,存在单层吸水、水驱控制程度低的问题,为此急需进行细分注改善注水效果,为了满足滩海油田深斜井细分注的要求,进行了滩海油田多级分注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滩海油田共实施井下分注20口井,应用最大井斜88.02°,最大井深4 843m,最大注水压力26MPa,最大配注量160m3/d,全面提高了滩海油田深斜井分注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冀东油田斜井多、造斜点高、在浅层出砂区块应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受到局限的状况,开展了斜井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设计参数、工艺参数对螺杆泵使用特性的影响研究,建立了斜井螺杆泵采油系统生产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对螺杆泵斜井中抽油杆柱的受力和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抽油杆柱组合和扶正器安放设计,并进行了模拟实验.进行了管杆断脱原因分析以及定子橡胶与原油配伍性试验,对定子橡胶与原油配伍性有了初步认识.研发了斜井螺杆泵采油多功能旋转式抽油杆扶正器短节、抽油杆万向连轴短节、堵塞器、翻板式偏心油管锚等配套工具,解决了斜井杆柱弯曲、断脱问题,延长了抽油杆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斜井螺杆泵不但在出砂区块推广前景广阔,在不出砂区块与其它采油方式相比也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分注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油田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大港油田的"出砂、高压深层油藏精细分层注水关键技术及工具研制"项目攻克了高温高压深斜井分注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温高压深斜井多级分注及测调验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科技成果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鉴定并一致认可。随着油田建设时间的增长,注水成为主要开发方式,且深斜井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中原油田渗透率低 ,储层埋藏深 ,温度高 ,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斜井 (井斜≥ 30°)压裂存在早期脱砂的情况 ,开展了相关专题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 ,基本解决了斜井压裂改造的难题 ,施工成功率达 98% ,效果也大幅度提高。文中介绍了中原油田斜井压裂成功的典型做法 ,对其它油田的斜井压裂改造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层自然造斜能力在定向钻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自然造斜规律和造斜能力是定向井井眼轨迹控制和直井防斜打直的基本地质依据。文中从钻柱力学的基本原理着手,分析了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地层自然造斜能力的力学模型,利用江苏油田桥河口地区的实际资料,对桥河口地区的地层各向异性指数、地层造斜系数和方位漂移系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了新的钻具结构。  相似文献   

12.
(拟)稳定流斜直井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对斜直井产能预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拟)稳定流下斜直井产能预测抽物理和数学模型。与前苏联斜直井产能公式相比较,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地面驱动螺杆泵油井生产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提出了一套以系统效率为目标函数的地面驱动螺杆泵生产系统的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考虑到螺杆泵在定向井中应用越来越多的现状,提出了3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修正优化结果,以适应现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大港油田以西H3 井为代表的水平井受地面村庄、水库等特殊地貌限制,钻井井眼轨迹设计多为浅造斜(300 m)、大斜度,受举升工艺适应性限制,所属油田区块处于未动用阶段。为了实现浅造斜大斜度井的有效举升,对常规潜油电泵允许通过的井眼轨迹进行计算,并以西H3 井为例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常规电泵难以满足该井生产需要。引进应用斜井电泵,详细介绍了斜井电泵在机组易弯曲部件、大小扁电缆保护器、电机保护器等部位进行的技术改进,通过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大港油田陆地自营区浅造斜大斜度井举升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使一些受地表环境限制无法动用的储量区块得到开发动用。  相似文献   

15.
板桥凝析油气田开发后期开采工艺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板桥凝析油气田属于复杂断块油气田。目前该油气田已进入到开发后期,开采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加之地处盐田卤池和滩涂地区且生产井大部分为丛式井,严重制约了整个油气田的开发效果。为了完善该油气田开发的工艺技术、提高开发效果,对开采技术现状,主要是对具有代表性的深斜井分注、小泵深抽、斜井抽油、油气分输等工艺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6.
冀东油田深井井身结构复杂、钻穿多套层系、设计靶点多等因素,给钻井井眼轨迹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分析导向钻具组合与单扶钻具组合定向造斜特性及总结轨迹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不同区块的自然造斜和方位漂移规律,研究出一套适合深层大斜度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解决了钻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轨迹控制难点,为深层油藏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美国致密油成功开发的经验表明,适宜的工程技术与“工厂化”运行模式的有机结合是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昌吉油田致密油有效开发试验区采用了大井丛平台水平井开发方式,以满足“工厂化”作业模式需要。针对昌吉油田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钻井地质特点,阐述了井身结构优化设计、钻头优选、水平井眼方位选择、三维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与精细控制、丛式井防碰以及钻井液体系优选等关键技术,通过现场试验,井身结构实现了由四开变三开,机械钻速较前期探井提高了2.46倍,钻井工期缩短了82.75 d,采用常规定向工具满足了1 300~1 800 m水平段三维井眼轨迹控制要求,钻井成本大幅度降低,为该区致密油有效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TK40 6H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是西北石油局在塔河油田利用已钻无产能直井井眼侧钻钻水平井而布署的第一批短半径水平井 ,也是国内目前已钻的最深的短半径水平井 ,设计侧钻造斜井深在 5 30 0m以下 ,施工难度大 ,该批短半径水平井的钻成并获得良好的产能 ,使国内水平井钻井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本文主要从该油田短半径水平井钻井的技术难点入手 ,对TK40 6H侧钻短半径水平井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并通过主要工艺技术分析 ,阐明了技术实施的着眼点和配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斜度井、水平井机采方式选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井下举升泵能否通过造斜段。大斜度井可供选择的下泵位置有在垂直段安装,在造斜段安装、在稳斜段安装、在分支鼠洞井眼安装。给出了大斜度井、水平井举升泵通过性评判准则及计算方法,以电动潜油离心泵为例进行了不同狗腿度下通过性的计算。现场实践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庆长垣、齐家地区致密油水平井水平段长、三维井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井壁失稳等问题,通过井眼轨道设计优化,降低了三维井施工难度;通过高效螺杆优选,提高了钻井施工效率;通过研制应用提速钻井工具,提高了造斜段和水平段机械钻速;通过研制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实现了长水平段防塌。现场应用14口井,取得了显著的提速效果,平均机械钻速10.53 m/h,相比应用之前机械钻速提高了25.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