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浩晨  耿直  莫子渊  顾煜炯 《化工进展》2020,39(5):1682-1691
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在电能与热能的协调和转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北方冬季采暖的主力热源。本文构建了包含电厂侧和热力站侧两部分在内的一种热电联产系统方案,并研究了机组背压、供给热电比、汽水系统?效率、热网换热器?效率、机组发电量、热网水泵功率在变工况下和单独改变供热功率、供水温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开创了电热价比的方法对电热两种捆绑式生产的热电联产机组来衡量其整体经济收益,最后通过热网水质量流量、热电比、背压、抽凝比和发电煤耗率这些指标将新方案与传统热电联产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热电联产机组,系统热力学参数随工况、供热负荷和供水温度变化呈现不同规律;本文新提出的电热价比方法能为热电联产机组提供运行决策和收益预测规划;新方案可通过提升热网供回水温差可以显著提高系统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使得发电煤耗率减小3.22~7.00g/(kW·h),机组背压降低了65.07%,热网水流量减少了33.33%。  相似文献   

2.
根据各种类型的供热机组各自的经济条件对各种机组方案的经济效益做出正确而快速的判断,以确定其是否存在经济效益,是否处在其各自经济条件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以防止建了热电厂实现了热电联产方式,反而得不到经济效羲,甚至还多消耗燃料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电力事业提出的要求,针对北方城市由于水利资源较南方少,火力发电是城市用电的主要来源的现状,火力发电与热力相连的问题,就我国热电联产目前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热功联产和功热电联产节能技术的适用范围,在化工行业的应用情况,并以实例说明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5.
斯特林发动机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废气的排放量少,燃料来源广等优点。将其运用于微型热电联产系统中,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缓解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文章介绍了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以及它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叙述了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热电联产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研发进展。展望了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热电联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郑巍巍  陈亮 《大氮肥》2014,(3):201-204
介绍热电联产机组调节系统改造方案,将原来的全液压调节系统改为DEH电液调节系统,将供油系统机头主油泵去掉,改为电机驱动的独立电泵.改造成绩显著,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和连运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在设备材料以及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集中供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系统供热质量和电力供应的综合效益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在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热耦蒸馏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吕向红  陆恩锡 《化工进展》2004,23(8):837-840
热耦蒸馏作为一种新型蒸馏技术,与常规蒸馏相比,热耦蒸馏平均可节省能耗30%左右,同时还可降低设备投资。本文介绍热耦蒸馏塔的构造、分类、特点以及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秦伦斌  陈浩  栾新 《广东化工》2012,39(15):30-31
对自备热电联产机组(锅炉、汽机)的不同运行模式的工艺匹配优化试验分析并结合机组的节能技改实施,建立适用的“锅炉、汽机经济运行节能管理应用模型”。同时积极应对煤价与电价的波动关联性改营机组的工艺运行方式,固化工艺优化改进和机组技改的节能减排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热电联产机组工艺的特殊性,通过回收利用锅炉启动排汽,缩短锅炉启动时间,降低启炉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先经过燃气轮发电机发电,然后利用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推动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最后利用换热器回收中温烟气中的余热加热生活热水,这种冷热电三联供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构建了天然气为燃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典型的模型图和能流图,导出了系统各环节能量和的计算公式、三联供系统的总能量和利用率以及各部位的损失;基于能源产品的市场价格,给出了三联供系统的经济收益。以现有技术设备和典型操作工况为基础,分析讨论了环境温度以及燃气轮发电机和制冷机出口烟气温度对供冷、供热、能量利用率、利用率以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和烟气的温度对系统的性能和收益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发电是煤层气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十一五"期间煤层气发电的进展为背景,研究并分析了燃气发电设备在煤层气发电方面应用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重点对基于内燃机的联合循环和热电(冷)联产系统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内燃机发电机组在煤层气发电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大规模煤层气发电项目大多采用联合循环热电发电形式,较小规模则采用热电冷联产方案,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经济分析。最后,对煤层气发电项目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刘浩晨  耿直  顾煜炯 《化工进展》2020,39(2):468-477
提出基于螺杆膨胀机-热泵(st-hp)的热电联产供热方法来挖掘汽水系统的余热余压利用潜力,实现了更好的节能效果和更高的供热功率,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理论对主要新增元件在变工况下进行了?分析和分析。通过让中压缸排汽“余压发电、余热采暖”的手段提高集中供热能力;利用算法设计热力站处吸收式换热装置以提升一次热供回网水温差,并予以模型验证;以某600MW机组为算例,利用Ebsilon软件分析变工况下电厂侧新增主要供热元件效率和效率。结果表明:st-hp系统不仅能在不增加市政热网运输管径和机组出力的同时使供热量提高50%,而且满足部分厂用电需求;吸收式热泵和尖峰加热器的节能研究重点是提高热力循环的完善程度以减少?损;螺杆膨胀机和尖峰加热器应着重于提高传热过程中工质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协同程度。运行工况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很大,热负荷不同时,发电煤耗率极差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5g/(kW·h)和22.97g/(kW·h)。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磁制冷机能效统一评价指标,弥补采用温跨和制冷量作为磁制冷系统性能评价标准的不足,在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室温磁制冷样机能效指标-(火用)效率。为了验证新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分别对2011年维多利亚大学公布的样机数据和2012年丹麦理工大学公布的样机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将以温跨-热源温度和温跨-制冷量形式给出的测试数据统一转换为温跨-冷量(火用)的形式,以实现对不同样机的能效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搭建测试平台对四川大学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样机在25、27及30℃工况下进行冷量(火用)、(火用)效率指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室温磁制冷样机在25℃工况下,磁制冷机转速6 r·min-1时,制冷量为240 W,最大冷量(火用)为3.26 W。在剔除电机损失、机械损失、磁滞损失及涡流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后,最大(火用)效率为0.039。  相似文献   

15.
周德林 《中国氯碱》2007,(11):32-35,40
介绍了常用的蒸汽吸收式制冷机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艺流程。分析了氯碱企业应用热电冷联产技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建勋 《化工进展》2021,40(Z2):149-155
针对传统供热技术平均?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乏汽余热梯级供热技术。该技术有效地利用了机组乏汽余热,并减少了汽轮机的冷源损失,避免了中排抽汽参数过高造成的能量损失,提高了机组供热经济性。以某电厂为例,本文基于热力学定律与单耗分析理论,建立了乏汽余热梯级供热系统的单耗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附加燃料单耗分析,为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发电煤耗率由改造前的249.69g/(kW·h)降低到149.9g/(kW·h),降低了99.79g/(kW·h),机组供热负荷较由改造前的788.4MW增加到1673.9MW,增加了885.5MW;改造后传热温差在非严寒期只有7℃、严寒期为26.94℃,比改造前大幅降低;在非严寒期和严寒期,加热器蒸汽入口平均比?比改造前分别降低了524.73kJ/kg、418.2kJ/kg,供热系统的平均?效率比改造前分别提高了51.35%、32.58%,供热系统的平均附加燃料单耗分别为3.11g/(kW·h)、7.98g/(kW·h)。可见通过“乏汽余热梯级供热技术”改造后,节能效果显著,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吴大为  王如竹  吴静怡 《化工学报》2008,59(Z2):169-175
运用热力过程分析理论,对微型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户式示范工程的典型工况进行热力过程分析。其中的夹点分析(PA)理论对系统中的换热网络(HEN)进行了最优化的改进设计,换热网络的改进能实现最小公用事业这一能量目标以及相应的经济目标。在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分析,对微型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展开讨论,并结合热机与热泵的热力学特性,得出它们在换热网络系统中最佳的设置方法。通过热力过程最优分析及其再设计,改进后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获得了更佳的热力学性能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蓄热技术在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左远志  丁静  杨晓西 《化工进展》2006,25(9):995-1000,1030
从了解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CSP)的发展背景出发,综述了CSP系统中的蓄热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对各种蓄热技术进行了比较,并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的现状,同时指出经济型的蓄热系统设计是CSP系统成功走向市场化的关键技术,双罐熔融盐直接蓄热塔式系统将是我国发展CSP技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