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生态护坡在城市防洪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理志 《人民长江》2007,38(5):80-82
我国的河堤治理大多采用硬性防护,只考虑河堤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对生态极为不利.生态护坡顺应了国际上生态治理河堤的先进理念,结合生态护坡的应用情况从生态护坡的设计型式、施工注意事项以及生态护坡与硬性护坡作用的不同,阐述生态护坡的推广价值以及对城市河堤的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态治理的要求,在分析国内外生态河堤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生态河堤,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生态河堤的承载力及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局部河堤结构进行了试验探究,并将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情况较好。同时有限元结果也表明结构有较好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以及生态效果等,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格宾生态网挡墙稳定性强,而且不会对河堤防护造成破坏性干扰,体现了格宾网挡墙的优质性。目前河堤防护中非常注重格宾生态网挡墙的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对格宾生态网挡墙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河堤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河堤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河堤建设已成为国际上城市河流治理的新趋势。在概述国内城市河流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城市建设格局与岸边土地资源、工程量与投资、建设技术与管理、生态目标与效果四个方面对城市生态河堤建设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生态河堤建设的限制性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种措施,以期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府南河下游修建生态河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河堤的类型,特点以及河堤建设的发展趋势,为了加速成都市的生态建设,建议在二环路至黄龙溪的府河段修建生态河堤,并把河流整治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沿河两岸筑起绿色长廊,重续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妮情缘。  相似文献   

6.
治理赣江     
1月22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城区赣江河段,工人们正在进行河堤治理作业.吉安市近年通过开展河堤加固、水体保洁、水畔绿化等,持续推进赣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打造赣江"最美岸线".  相似文献   

7.
马爱成 《山西水利》2023,(10):32-34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清徐县城镇园林绿化水平,实现“30 m见绿、500 m见园”要求。文章基于治理段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满足生态廊道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抢险道路、耕地与都沟河河堤之间绿地,进行河道防冲条带设计,主槽防护工程设计,河岸绿化、梯级河堤挡墙绿化及生态护坡绿化种植,建立了流域复合生态系统,打造了结构完整功能协同的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8.
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堤防工程的应用,能有效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通过区域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室内调绘、资料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藏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堤防工程布设位置及配置模式,建立了岷县藏河流域堤防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促进流域治理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具重要的指导价值,对保护河堤两岸耕地及保障河堤两岸居民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格宾挡墙和雷诺护垫这种新型环保生态河堤护坡材料在水利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贵州省习水河石堡乡段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工作的说明,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比较格宾挡墙和雷诺护垫的生态护堤形式与其他传统护堤形式的优缺点,阐述格宾挡墙加雷诺护垫这两种新型护堤材料的材料特点和技术要求,并对新型河堤护坡材料在河道治理中的使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河堤护坡工程,应用格宾网护垫,达到抗冲、抗滑、美观、生态又能减少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治淮》2020,(6)
正河堤受降雨、河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冲沟、边坡坍塌等病害,大量的河堤边坡需要整治和修复。城区的河道在考虑防洪的同时,还需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当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形成较多无植被的岩土边坡需要治理。边坡加固大多采用砌石、石笼、混凝土挡墙等护坡结构,存在现场用工多、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作者通过某河道堤防整治工程混凝土框槽式生态护坡施工,简要探讨混凝土框槽式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省中小河流的特点,遵循人与自然和谐、河流回归自然的理念,对中小河流治理原则、治理措施、生态河堤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陕西省江河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态水被占用等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讨了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主要包括对废污水进行处理回用、增加生态用水量、恢复生态河堤、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监督管理等,旨在提高陕西省河流的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没有河流生态等级的划分标准,通过借鉴国外标准,根据河道线和水流状况、河底、水-岸的交错状况以及河道宽度的多样性、河堤、木本植物5个参数,将我国的河流划分为7个生态等级.  相似文献   

15.
李力 《陕西水利》2023,(8):63-65
城区河堤老化,居民活动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河道流经非住宅区河段通常为自然岸坡,缺乏防护体系,容易受到洪水影响。结合堤坝工程和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修建堤防和拦河闸对河道和岸坡进行防洪加固,采用混凝土面板与框格梁内种草的复式生态护坡型式对西紫河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河底清淤减少重金属与有机物含量,控制生活垃圾与废水的排放,沿河补植绿化植物,以此解决河水黑臭问题。治理方案兼顾防洪、生态景观、工程经济的多重要求,对城镇老旧河堤加固修复、建设河道生态长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坚持把防洪工程建设与城市景观、环境建设相结合,努力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竹溪河属汉江水系堵河的南岸支流,竹溪城关段河道断面普遍较小,河堤高矮不一,砌石风化严重,河床淤积抬高,整体防洪能力低。2000年以来,竹溪县投资近2000万元,先后完成了六期城关段防洪工程建设,建设河堤3770米,配套完善了河堤休闲娱乐场、生态风景带等公益项目,使主城区竹溪河城关河道的整体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保护了城区安全,增强了防洪堤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中部、东部地区中小河流多采用工程治河,效果不理想,桦甸市通过多年实践探索,运用生态治河理念治理中小河流,建设生态堤脚、绿化堤身、林带巩固河堤,走出了生态治河的新路。生态治河比工程治河省时省力省资金,堤脚、堤防的长期抗侵蚀性能增强,实践应用效果较好,宜于吉林省中部、东部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湍河堤防城区段治理工程从保护生态环境、人水和谐的高度,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中从多个方面注重了生态问题,积极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赣榆县青口河及其上中下游河堤堤防、水质、土壤等情况,从项目的调查监测内容、技术路线、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青口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持续利用发展模式,分析论证了青口河沿河湿地现有的动植物资源现状与近期入河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及入河水质对湿地植被生长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优化模式。并对湿地保护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毛勇  魏新平 《吉林水利》2008,21(5):29-31
针对山丘区特殊的地形、水资源情况,对灌溉水源选择、渠道最优断面形式确定、河堤附近农田排水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山丘区灌溉水源以降雨形成的两岸冲沟和蓄水池为水源较好;渠道断面宜采用宽深比在0.7-0.8之间的梯形或U形断面;河堤附近田块排水可在河堤与两岸冲沟相交处,河堤呈"八"字形沿冲沟上游加长至河堤堤顶等高程处,同时将河堤两旁的河滩地整理成田面坡度靠近河堤附近高,排水沟傍山布置并与两岸冲沟相连,河堤附近田块灌溉以蓄水池蓄水灌溉替代渠道从河道取水灌溉,保证河堤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