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井田地质填图、钻孔穿见、矿井揭露及二维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论述了禹州煤田仟祥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煤层煤体形态、矿井涌水量及瓦斯等的影响.在区域构造的控制下,井田内构造以燕山期北西西向断裂为主,形成区内二1煤层在空间上由南向北台阶状的构造格架.研究表明:断层附近,煤层厚度一般较薄,远离断层则...  相似文献   

2.
姬彩飞  叶建 《中州煤炭》2022,(5):99-106
为了满足顺和西井田探矿权转采矿权需要,分析了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主要研究了褶曲、断层、小构造发育程度以及岩浆岩,得出,井田地质勘查类型是二类Ⅱ型,构造总体形态为一复式背向斜。断层构造和小褶曲较发育,构造复杂程度为二类中等构造。并对二煤层、三煤层进行了评价,得出,主勘的二2煤层大部分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三4、三2煤层属不稳定煤层,局部可采,煤类有无烟煤、贫煤,均可用于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煤层局部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为天然焦现象,井田煤层稳定程度属Ⅱ型(较稳定煤层)。研究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严其 《建井技术》2023,(2):68-72
通过对祁南煤矿开采揭露断裂构造信息的整理分析,总结了矿井开采区域内32煤与10煤两个煤层断层产状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发现不同煤层层位断层发育的空间分布及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平面上,32煤层内断层主要分布于井田-1 150 m以浅开采区域,且断层的规模主要是落差小于5 m的小断层;而10煤层的断层主要分布于井田的-1 000~-1 350 m的深部范围,且断层以落差5~<10 m为主;在地层层位方面,位于上部32煤层的断层数量多于下部的10煤。文章指出了造成这些断层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马头岭井田新发现一个滑覆构造和白垩系红层掩盖下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合煤构造,舍煤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煤系一般厚250m,由于断层破坏和白垩系红层剥蚀而保存不完整,主要可采煤层为6煤和7煤,煤层主要赋存于井田中部和南部。6号和7号煤层均为中灰、特低硫和中发热量的无烟煤。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的断裂为正断层,对马头岭赋煤向斜构造造成切割破坏,使西翼浅部煤层未能保存。  相似文献   

5.
在马头岭井田新发现一个滑覆构造和白垩系红层掩盖下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构造。含煤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煤系一般厚250 m,由于断层破坏和白垩系红层剥蚀而保存不完整,主要可采煤层为6煤和7煤,煤层主要赋存于井田中部和南部。6号和7号煤层均为中灰、特低硫和中发热量的无烟煤。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的断裂为正断层,对马头岭赋煤向斜构造造成切割破坏,使西翼浅部煤层未能保存。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8):113-114
在鱼卡煤田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鱼卡煤田各区块构造特征及与煤层发育特征,总结控煤构造样式,并进行了构造控煤过程分析,认为鱼卡煤田以褶皱断裂型控煤构造样式为主要特征,经历燕山中至中后期的构造沉降期(原始聚煤盆地发育期)、燕山晚期的构造挤压变形期(控煤构造发育形成期)和燕山期后的构造破坏期(煤层后期破坏作用期),区内沿逆断层发育的地方为勘查重点,尤其是背斜部分,逆冲断层将含煤地层变浅,利于开采。  相似文献   

7.
构造煤与应力场耦合作用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省青龙矿为研究实例,重点探讨构造煤与构造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了青龙井田地质构造演化,模拟和计算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总结了构造煤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发现该矿煤与瓦斯突出位置是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差较低的区域,压性断层附近的构造煤具有分带现象,自断层面远离断层构造煤从韧性系列向脆性系列过渡。认为构造煤结构与构造应力场在时间上的耦合形成脆性-韧性变形的构造煤系列,在空间上的耦合导致构造煤在断层两侧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构造煤与构造应力场的耦合控制了煤层瓦斯的产生、运移和聚集,并导致了在脆性-韧性构造煤条带状分布的压性断层附近易于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任楼井田82煤层构造煤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构造煤层分布的因素,利用钻孔测井曲线,结合井巷工程揭露情况,对82煤层各钻孔构造煤厚度进行识别、统计,并绘制构造煤层厚度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82煤构造煤层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构造煤普遍发育,井田南部构造区,构造煤较为发育,构造煤在煤体中所占的比例在80%左右;在中部构造区,构造煤厚度分布稳定;在北部构造区内受煤层厚度较薄的影响,构造煤厚度相对较薄。井田构造煤分布受褶曲构造、断裂构造与地应力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1):125-127
根据翟镇井田11煤层开采揭露的地质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该井田断层性质、落差、走向、倾角等分布特征,在介绍断层分形特征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绘制了翟镇井田11煤层断裂构造分维等值线图,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复杂程度分区,为下组煤的安全开采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后生变化是影响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煤层的改造普遍而强烈,掩盖了原生沉积环境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响。论述了聚煤期后不同样式的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影响:正、逆断层和重力滑动断层对该区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的影响范围局限,印支期的顺二1煤层的层间滑动变形是引起煤层流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该区构造煤形成和煤厚大幅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盛泉井田15煤层距奥灰较近,相对于11、13煤层更易发生突水事故。为研究井田断裂构造特征对矿井底板突水的影响,根据15煤层地质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及分形分维的方法,从断层性质、落差、走向、倾角等方面对断层进行了定量化分析。通过断层分维值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复杂程度分区,将井田划分为构造简单区、构造中等区、构造复杂区三个区域,并依此来判定区域突水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12.
《煤矿开采》2013,(2):82-84
通过对贵州小屯井田地质条件及地勘时期钻孔瓦斯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井田内6中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井田内6中煤瓦斯含量分布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增大的趋势。6中煤层瓦斯含量主要为10~17m3/t之间,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井田构造是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6中煤层瓦斯含量分布整体受其单斜构造的控制,即距离大方背斜轴部越近,含量越小,越远则含量也越大;局部区域的差异性主要是其次级褶曲及断层发育所造成;水文地质条件对6中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与构造一致;煤层厚度及埋深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断裂构造发育对煤层稳定、开采技术条件及安全生产影响的重要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钻孔及矿井揭露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小屯井田构造形成机制,该井田自古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3期构造应力场,形成正断层控制的断裂断块组合,断裂构造以NE及NNE向最为发育,在剖面上构成地堑、地垒构造形态,煤系被保存于地堑、地垒或阶梯状断裂组成的断块构造中。井田煤层小断层发育,其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某些小断层表现出层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兴隆庄井田的构造特点,分析了构造对奥灰的控制作用及对突水的影响,得出兴隆庄井田奥灰富水性具有从西北向东南减弱,并在其中构造发育部位加强的特点。井田内一些落差较大的断层缩小了奥灰与上覆薄层灰岩和下组煤层的间距,增加了奥灰突水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兴隆庄井田下组煤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陷落柱与伴生断层普遍发育从而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问题,提出将陷落柱及其伴生断层视为陷落柱-断层复合构造的地质构造联合体,基于李家楼井田大量瓦斯地质资料,深入总结了陷落柱-断层复合构造的发育成因及分布规律,并结合现场瓦斯参数测试,探索复合构造对于瓦斯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李家楼井田的陷落柱-断层复合构造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已揭露的复合构造普遍发育在迎南风向斜轴部,其伴生断层规模较小且上盘煤岩体较为破碎,复合构造周边瓦斯赋存异常,距离复合构造越近,煤层瓦斯含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越大,在局部范围复合构造对瓦斯的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林南仓煤矿生产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井田地质构造规律、构造煤发育特征、构造煤形成的主控因素,探讨了构造煤发育对井田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区构造煤以碎裂煤为主,煤体结构破坏类型为Ⅱ型;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形成了本区结构复杂,构造煤发育的基本特征。构造煤的存在使本区靠近断层处瓦斯含量增多,涌出量增大。  相似文献   

17.
铁南井田位于扎赉诺尔煤田向斜东翼的中段。从沉积环境看铁南井田位于煤田内分化的湖盆中心,而且有次一级的同沉积隆起、同沉积断层存在及由此而形成的2个旋回聚煤期的同时存在。这样形成的煤层不仅有煤层厚度、结构和层间距的连续的规律性变化,还有同沉积控煤作用造成的厚度、结构和层间距的跳变。采用常规的方法已解决不了煤层对比的问题。工作中采用了沉积模式的再恢复、主要煤岩层特征、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并结合岩相分析和同沉积断层对成煤的控制作用解决了铁南井田的煤层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富岭南矿区构造特征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区主要断层和区内构造内在关系并对控煤规律提出新的认识。特别是总结了断层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控制规律,并对存在的总是和井田深部F0断层及其下盘栖霞灰岩对矿井开采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查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梁山南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该矿井实测的瓦斯地质资料为依据,运用瓦斯地质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统计分析了该矿突出资料,认为该矿突出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突出和倾出为主;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突出强度增大;突出大多发生在石门和工作面平巷;断层影响带是突出点易发区域;K1及K1o煤突出严重;矿井西翼煤层突出危险性较大.通过分析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该矿突出的影响,认为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程度为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对瓦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和防止青龙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在系统整理、分析青龙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探讨了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特征,阐述了矿井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龙矿构造定型于燕山期,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逆断层发育,瓦斯含量较高,各煤层瓦斯含量几乎都大于10 m3/t;结合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规律分析认为井田西南部构造复杂区为瓦斯突出危险区,东部(浅部)为瓦斯突出威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