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电世界》2016,(6)
为了降低埋地钢质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腐蚀速度,应依据现场条件和施工进度安装临时阴极保护。特别是对于长距离埋地钢质管道,由于工期较长,干扰因素较多,容易造成所敷设的埋地钢质管道腐蚀,必须安装临时阴极保护(主要是安装牺牲阳极块)。管线敷设完成后,应尽快安装并投入使用永久阴极保护,才能有效降低埋地钢制管线的腐蚀速度。介绍了如何依据现场土壤电阻率的测试结果和埋地管道的相关参数,通过合理的分析计算,决定永久阴极保护的安装方式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魏其巍 《电力建设》2004,25(10):22-0
接地网或埋地管线等金属设施腐蚀原因有 :腐蚀电池导致的腐蚀 ,外在电流源导致的腐蚀 ,以及土壤结构、性质 ,溶液的运动速度和酸、碱浓度等都会对腐蚀程度构成影响。其防止腐蚀的措施有 :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在电极周围填焦炭粉和绝缘隔离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核电站埋地管线抗震设计的简化方法,对设计用地震动参数的选取和应力计算及管道的强度验算准则给予了充分阐述;同时简单介绍埋地管线的数值分析方法并比较简化法与数值法两者的差异。对埋地管线的抗震设计提供一种简化方法,另外对用数值法分析埋地管线的地震反应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厂埋地钢质浓灰管道外壁产生严重腐蚀穿孔并频繁发生泄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用PCM(多频管中电流检测法)进行了管道外防腐层的质量评估及外防腐层的漏点检查,找出了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外防腐层破损点较多、土壤腐蚀性强、外部腐蚀电流进入、管道之间有电连接从而形成电偶腐蚀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管道的严重腐蚀泄漏。提出了对腐蚀最为严重的部分管道进行开挖,对钢管及防腐层进行修补,部分管线进行阴极保护的处理措施。经过3 a的运行检验,长60 km的埋地管道没再发生爆管。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地质雷达在不同的管形、管径、埋深、材质的地下管线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SIR-4000地质雷达在野外对三个不同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结合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对雷达波形进行地质解释,并将得到的管线埋深数据与工程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的管线埋深与实际埋深仅存微小偏差,准确率达96.5%,说明地质雷达在地下管线的探测中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当直流接地极单极运行且附近埋设有金属管道时,会有部分地电流通过埋地金属管道散流,造成金属管道的电化腐蚀。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接地极附近埋地管道的腐蚀原理,得出了管道上的电位分布会影响管道的腐蚀程度。然后,通过建立模型,仿真分析了接地极型式、管道的埋设深度及土层电阻率对埋地金属管道上电位分布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上述三个因素对金属管道腐蚀程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埋地钢质管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跨越铁路、高速公路等复杂地段,不可避免会出现埋地钢质管道不能及时安装永久阴极保护装置的情况。特别是在进行长距离埋地钢质管道施工时,工期较长、干扰因素较多,会使施工的管道不连续,容易造成所敷设的埋地钢质管道腐蚀,这样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限制埋地钢质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腐蚀速度,确保埋地钢质管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非金属管道在地下管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探地雷达法作为地下公共设施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常被用于地下非金属 管线探测中。 由于探测过程中存在非金属管道回波信号微弱、地下结构复杂、波速难以精确估算等问题,使雷达探测成像及定 位成为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适用于埋地非金属管道的波速估算和回波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空间频域插值成像和二值 化定位算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述成像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 0. 400、0. 600 和 1. 100 m 埋深的非金属管道现场测 试。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双曲线效应,探测区域的成像定位误差分别为 0. 006、0. 006 和 0. 012 m,满足埋地非 金属管道定位需求。 研究成果可为埋地非金属管道成像及定位提供技术支持,有益于提高探地雷达对地下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精度。  相似文献   

9.
姬鄂豫  姚杰新 《电力建设》2007,28(11):53-56
针对电厂供水管线钢管短期内产生腐蚀穿孔泄漏现象, 研究了发生腐蚀的原因与机理, 提出了切实、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 为电厂建设期管线防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地埋电力电缆塑料外护套土壤腐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专门针对土壤对塑料电缆外护套腐蚀检测的手段和方法,根据实地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数据,建立不同因素对电缆外护套的腐蚀等价评价,并提出避免腐蚀发生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站汽水系统中低温给水部件由于流动加速腐蚀产生大量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随工质在整个汽水系统中迁徙,严重影响了机组的运行安全及寿命。基于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腐蚀产物的生成模型,从3种不同角度分析了金属氧化层孔隙率、铁在工质中的扩散系数和工质pH值等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腐蚀速率分别与前两者成正比关系,而与工质的pH值成反比关系。给水加氧处理可使金属氧化膜的孔隙率明显降低,而管道布置越复杂、管道表面越粗糙,铁在工质中的扩散系数越大。因此,燃煤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可通过管道结构优化,选择最佳给水处理方式,在最佳pH值和溶氧量条件下抑制流动加速腐蚀,减少腐蚀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电厂的诸多管道中,埋地管道的种类和数量占很大比例,不同的地下土壤特性、不同的流体介质,对管道的材质及防腐涂料的选择有不同的影响.从电厂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因素出发,对管道内外壁的防腐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地区电厂循环水管道防腐方式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埋地循环水管道防腐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脉冲漏磁的带保温层管道腐蚀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带保温层金属管道腐蚀检测方面,脉冲漏磁技术显示了潜在的优势.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不同结构的传感器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结构的脉冲漏磁传感器,用于带保温层的管道腐蚀缺陷的检测.通过实验验证了传感器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性,为进一步量化分析缺陷信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直流接地极对地下金属设施的电腐蚀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德军 《电网技术》2008,32(2):75-77
根据直流接地极额定工作电流大、等效运行时间短等特点,针对直流接地极对地下金属设施的电腐蚀量(电腐蚀深度)进行了计算,通过比较电腐蚀量与自然腐蚀量而不是简单地按管地电位或电流密度进行判断,得知直流接地极对集中埋设金属设施不会产生明显的电腐蚀影响。对于具有一定长度的地下金属设施,由于相关参数差异性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发电厂地下供水管道泄漏的发生机理,叙述了各类非开挖修复技术的特点,就焦作电厂应用高密度聚乙烯管进行管道修复进行了介绍。根据发电厂的实际情况,说明了进行管道修复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实践了处于城市建成区以内的地下管线改造和降低改造成本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次典型事例,通过水质分析、破坏性试验、表面检查,发现污水对外护套腐蚀很严重。提出了当前情况下和其它污水环境下的地埋电缆处理措施,对同类型情况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地下管道探测方法适用性差、易受环境干扰、测量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管道测量小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高精度管线测量机器人集成方案。系统以管道测量小车为平台,FPGA为控制核心,挂载惯性测量单元、里程测算单元,通过实时测量管道小车的姿态信息,同时融合里程数据及起止位置坐标推算地下管道的埋深、走向等信息。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的适用性好、抗干扰性强,实现了对地下管道三维航迹参数的实时测量,以及测量数据的同步传输和存储;数据解算达到了95 m横向重复性±40 mm,高程重复性优于±20 mm的高精度曲线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地下电力管线通道是电力输送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非常宝贵的资源。采用计算机、图形、自动化、通信等技术手段对地下电力管线通道资源进行动态跟踪智能化管理,使电力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合理化,管线资源的使用与管理规范化。对实现地下电力管线通道资源管理提出了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Water-related damages are of major concern to the reliability of underground lines. Several strategies are developed to prevent water entry in extruded cables. Strand-filled cables are one of the available means to prevent water penetration and circulation in underground cable conductors, thus eliminating aluminum conductor corrosion and hydrogen gas buildup as well as reducing water-related treeing. However, published results on the connection performance with strand-filled aluminum conductors were scant and inconclusive. This report summarizes our latest findings on the subject with more conclusive data and some unexpected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