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居是人类古老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认识到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制约关系.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天地、日月、风云、山川等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物质成了人们“祭招”的崇拜对象,这种对自然的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积淀成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并在随后的建筑活动中成为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2.
首先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国际旅游者对于西湖文化景观的认知和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湖的国际旅游形象。研究发现,西湖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为其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仍然有待于进一步传播;西湖旅游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利用和"国际化"程度较为滞后。最后从传播学的视角提出了如何调和中西文化差异,提升西湖国际形象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3.
建筑作为历史载体,架构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全力以赴地承载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丰富内容,而2015米兰世博会的建筑包括建造与存在的整个过程,毫无疑问是记录与颂扬了人类对自然世界,以及自己所创造的精深文明的崇敬与热爱。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遗产作为一种结合人文与自然,侧重于地域景观、历史空间、文化场所等多种范畴的遗产对象拓展了人们对历史遗产保护的认识,并直接孕育了之后"城市历史景观"(HUL)概念。可见,景观遗产不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当前和未来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重新发掘相关遗产概念的内涵,结合美国文化景观、历史景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相关经验与探索以及美国景观遗产的类型划分与保护特点,以期为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文化景观的地域特色面临确实的危机,如何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延续传统乡村文化,是目前城市规划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作为走在我国经济发展前列的苏南地区,其对于农村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营造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定义出发,就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就如何营造乡村文化景观以及建设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现了一个给受众"动"的空间,加强了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参与性,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思维已揳入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影像发展与人类生存互动的"林中空地"①。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能反映语言和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由于隐喻有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语言文化中的隐喻自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作为一种外力地质作用,一些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破坏自然植被和暴雨造成的,这一观点为生物措施和一些工程措施的布置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9.
地面沉降是一种在自然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的地面下沉的地质灾害,可引起建筑物倾斜和地基破坏.滨海城市甚至会造成海水倒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使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57景Sentinel-1A卫星S AR影像,基于SBAS-InSAR方法对珠海市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转型背景之下,"弱势群体"的形成不仅是一个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也是一个话语生产的建构过程.本文通过对作为一种话语的"弱势群体"的发生学与实践过程的分析,力图展现其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序言     
人工智能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赋能各行各业,快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近年来人 工智能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一些领域成为全球新发展格局中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国家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双修"战略.文章以亳州陵西湖水系景观带为例,从不同尺度"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节点详细设计"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设计重点一是从自然生境修复方面强化底线思维,保护生态空间;二是从城市功能修补方面更新老城区,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三是从生活方式修复方面延续城市文化脉络,保护文化空间.借此为未来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原胶作用广泛,在食品行业中常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运用到各类食品中。本研究利用黄原胶具有的温度稳定性、乳化稳定性等优良特性并将及作用于西湖牛肉羹,从而对西湖牛肉羹的勾芡过程进行改良,并通过CIE表色系统对不同黄原胶添加量的西湖牛肉羹菜品颜色的测量,得出用0. 2%黄原胶的添加量能使西湖牛肉羹的色泽更加饱满。从色泽方面进行黄原胶对西湖牛肉羹影响的论述,为西湖牛肉羹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使人的发展要素高度统一,而且扩展了人类的实践范围,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变了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增加了人的自由可支配时间,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哈代作为自然画卷描写的高手,不仅能将自然景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还能将自己对自然独特的感情由始至终地抒发出来。《还乡》作为哈代小说的代表作,不仅将大自然和谐、宁静的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还将大自然与人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此,针对哈代小说《还乡》中自然景观的生态意识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前沿技术,3D立体打印技术(3D printing)近年来成为科技新闻报道的高频词汇.3D立体打印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制造生产方式,给制造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3D打印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3D领域的前瞻性产品—3D立体打印机(3Dprinters)正成为一种潮流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迅猛发展的同时,其还将进入家庭生活,进入消费品领域,给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未来,人类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都将因3D立体打印技术而发生颠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生活景观保护研究 ——以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传统聚落文化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景观和重要旅游休闲的体验景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对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从文化景观的另一属性——生活性的视角,以徽州典型传统聚落为例,梳理了宏村的文化生活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当前宏村文化生活景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文化生活景观保护的思考,以期指导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生活景观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对空间金碧辉煌和对生活珠光宝气的追求年代之后,我们迎来了低调的回归.低调的奢华所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对舒适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对设计的强烈想法以及对自我个性、内在品质的完美展现.人们选择意识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软装饰设计更加追求多元、自然、个性、情趣.随着人们对室内软装饰认识的提高和软装饰行业的成熟与发展,室内软装饰设计已走向了品质时代.它最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文化的体验,对艺术的享受及对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喜剧.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理论,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的悲剧与喜剧观点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在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20.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者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