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分析一起110kV变压器低压侧10kV母线相间短路故障对主变压器中压侧后备保护的影响,提出后备保护时间合理配合、改变系统运行方式等应对主变压器低压侧相间故障对中压侧后备保护影响的措施,并通过模拟故障、理论计算验证了其可行性,对电力系统整定计算方案的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7日9:40分,110kV东周变Ⅱ^#主变中压侧(35kV侧)C相电缆冒烟,发现明火。变电站值班员立即手动断开Ⅱ^#主变中压侧321断路器。9:43分Ⅱ^#主变差速断比率差动保护动作,Ⅱ^#主变高压侧进线桐东Ⅱ回103断路器110kV桥开关110断路器、Ⅱ^#主变低压侧021断路器跳闸,将故障切除。  相似文献   

3.
宁夏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20 kV变电站主接线采用三母线带旁母的接线方式,因其特殊的接线方式,联络变压器高压侧和中压侧的任一开关失灵时,都要求其失灵出口跳三侧开关。而BP-2B母线差动保护装置根据其失灵保护逻辑,当联变中压侧开关失灵时,只是跳开该开关连接的母线上的其它开关,而无法实现跳联变高压侧和低压侧开关的功能。为此,该文通过一系列试验方法的论证,明确了问题的存在,然后通过改进措施,完善了BP-2B母线差动保护装置中失灵保护的逻辑,实现了联变中压侧开关失灵出口跳三侧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宁夏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20 kV变电站主接线采用三母线带旁母的接线方式,因其特殊的接线方式,联络变压器高压侧和中压侧的任一开关失灵时,都要求其失灵出口跳三侧开关.而BP-2B母线差动保护装置根据其失灵保护逻辑,当联变中压侧开关失灵时,只是跳开该开关连接的母线上的其它开关,而无法实现跳联变高压侧和低压侧开关的功能.为此,该文通过一系列试验方法的论证,明确了问题的存在,然后通过改进措施,完善了BP-2B母线差动保护装置中失灵保护的逻辑,实现了联变中压侧开关失灵出口跳三侧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1事故经过2006-07-26T04:30,某电厂35 kV系统出现接地故障信号,稍后主变差动保护动作,35 kV母线失压,主变中压侧35 kV避雷器(2F)C相发生爆炸,连接该相避雷器的引线移位挂在主变中压侧35 kV断路器电源侧刀闸出线电缆上。与此次事故相关的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事故过程及分析事故发生在我局110kV刘顶变,当时1号主变(31.5MVA)供35kV侧负荷,35kV平明线末端发生两相短路故障,引起主变侧35kV ~#301开关过流保护动作跳闸,35kV母线失电。过流保护的配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7.
发电机、或发变组、或发电机机端6~10kV母线系统可以采用发电机低压闭锁反时限电流保护,作为短路电流小于发电机额定电流工况下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也可以作为主变压器高压侧母线或线路短路故障的远后备。  相似文献   

8.
针对户内35kV小车开关触头处易发生故障引起母线短路问题,从继电保护的角度提出了配置35kV母线差动保护和主变35kV侧限时速断电流保护的措施,在母线发生短路故障时,切除故障的时间大为缩短,从而提高了主变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电世界》2020,(1)
正1 现场情况2015年7月22日,某35 kV变电站正在运行的户外10 kV馈线间隔发生故障。该间隔真空断路器保护正确动作,但因断路器拒分,造成该站两台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主变低压侧对应的101、102断路器跳闸,导致该站10 kV母线失压。该站户外10 kV系统采用单母分段接线方式,两段母线之间没有专用的母联断路器,只有一组母联隔离开关用于两段母线的联络。故障发生时,该母联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 这三种保护方案虽然应用于不同接线方式的变电站,但保护回路基本一致,只是跳闸对象不同。当35kV母线故障时,主变110kV复闭过流动作,起动2SJ,经ZSJ滑动触点跳开主变110kV侧开关,然后经ZSJ终止触点起动保护总出口,跳开与变压器相连的各侧开关,因此,不论变电站电源组合如何,总有主变失压。  相似文献   

11.
数字式变压器快速后备保护的设计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 1 0kV变电站的 1 0kV母线上一般都不装设母线保护 ,这样当发生 1 0kV母线上的短路故障后 ,切除故障就要靠该站变压器 1 0kV侧的后备保护。后备保护的时限按与出线过流保护时限配合整定 ,延时都在2 .0s以上 ,因而切除故障的时间长 ,导致设备损坏严重。本文结合云南滇东电网的实际情况 ,对这样的变电站主变保护的配置及设计作出探讨 ,提出了一个新的运行方式及完整的保护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小电阻在城市配网的接入方式会影响主变保护动作情况和配网零序网络。针对输配电网中2种不同等级的变电站,分析了曲折变接于变低套管与变低开关之间和接于变低10 kV母线2种接线方式下,配网接地故障时保护的动作情况,比较了10 kV自投动作后2种接线方式对配网零序网络的改变。得出当110 kV变电站曲折变接于变低开关和变低套管之间时,曲折变本体故障不会影响10 kV母线,同时主变跳闸切除多余曲折变,能保证10 kV配网在备自投动作后零序网络稳定。220 kV变电站中曲折变通过开关接在母线上,若曲折变故障后开关拒动,变低后备动作隔离故障,不影响变中供电可靠性。为了维持城市配网接地点的唯一性,保证曲折变保护正确动作,建议10 kV备自投联切曲折变。  相似文献   

13.
某110 kV变电站一条35 kV线路L1相接地故障引起过电压,造成35 kV电压互感器三相短路,电压互感器柜着火,同时1号主变压器中压侧过流保护动作跳开351断路器,造成35 kV母线全停。通过现场调查取证,事故直接原因为线路施工人员作业时接地线挂接位置、数量不符合工作票要求。提出应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GOOSE的10 kV简易母线保护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10 kV系统中通常不配置母线保护功能.当发生10 kV母线故障时,通过变压器低压侧后备过流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动作延时较长,会对一次设备造成损害.为减少变电站10 kV母线短路故障对开关柜和变压器的危害,结合110 kV东方站全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进行了基于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的10 kV简...  相似文献   

15.
缩短变电站10kV母线短路故障切除时间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列举了变电站10kV母线短路故障几率较高的原因,论述了10kV母线短路电流对开关柜和主变的危害,提出了缩短10kV母线短路故障切除时间的必要性和三种措施。一是缩短主变保护切除10kV侧开关的时间,二是装设简易母差保护,三是装设电弧光保护。比较了三种措施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介绍了东莞供电局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110 kV完整内桥双线单主变变电所中,当无主变的母线或其进线到该母线任一点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存在投于故障母线的安全隐患,此时可采用桥开关备自投方式、且仅投入无主变母线对有主变母线的自投方式,因此主变只能由同一母线的进线供电。提出一种无主变母线不含母线压变、不含相应进线开关的110 kV特殊内桥双线单主变接线及其110 kV备自投工作原理,针对各类110 kV设备故障分析,表明该方案可消除上述安全隐患,并且可由任一进线供电,便于灵活安排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谦  钟定珠 《广东电力》2001,14(2):48-50
分析高明电力局110kV秀丽站1号主变压器跳闸事故的原因,复核了站内避雷针保护设施的保护范围,指出雷绕击变电站的可能性很大,且绕击点位于多针间保护的薄弱区域,站内母线氧化锌避雷器无法保护主变压器,为此,提出了在母线10m构架上增设避雷针、在主变压器变高侧加装氧化锌避雷器和主变压器10kV母线桥采用合成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等防雷保护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风电场220 kV变电站主变低压开关触头发热导致短路故障,对开关故障发生原因,相关35 kV母差保护、主变保护、风机集电线路保护动作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主变低后备保护拒动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预防故障,合理保护配置,降低故障影响进行了阐述,且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龙滩水电站10kV厂用电系统接线和保护配置情况,指出了原保护配置设计方面的缺陷:10kV厂用变低压侧没有过流保护,高压侧过流保护I段和II段也没有区分保护动作后果,当10kV母线上发生故障且故障电流达到10kV厂用变高压侧过流保护定值时,保护动作将造成越级跳闸,扩大了停电范围。对此提出3种解决办法,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选用了增加10kV厂用变低压侧过流保护配置和修改保护接线的方案。实际运行证明了该优化配置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以500 kV电网单台主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抗接地的系统模型为基础,从不同故障位置、小电抗阻值线路长度及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分析500 kV变电站220 kV侧母线发生接地故障时线路零序过流保护、零序方向保护、主变压器中性点零序过流保护以及变压器差动保护受到的影响,说明500 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抗是抑制500 kV变电站220 kV侧母线单相短路电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