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以及近年的公开报道和行业交流资料,调查了大中小型烧碱生产的现状,发现到1999年初,我国烧碱产能将过剩200万t/a,建议把目前尚未实施的197万t/a氯碱项目推迟10年实施。我国原5万t/a以上大型氯碱企业的平均规模已发展超过10万t/a,45家大型氯碱企业产能占了全国产总能的近62%。我国东部地区大中型氯碱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4.5%,因此,我国东部地区氯碱企业,  相似文献   

2.
1 我省烧碱行业生产状况 安徽省现有氯碱企业共9家,年产烧碱(折100%NaOH)能力为9万t,92年实际完成8.4万t,比91年增产10%,高于全国8.2%的平均增长水平,数量上占全国当年总产量的2.25%。烧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对烧碱的需求量将逐年上升。根据省内轻工、化工等部门的“八五”规划,到1995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建国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国氯碱工业飞速发展,烧碱产量由1949年的1.5万吨发展到近300万吨,增长近200倍;氯碱企业由解放初的7~8家发展到200余家;生产规模由小到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氯碱工业现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着巨大贡献。为回顾和总结建国四十年来我国氯碱工业的  相似文献   

4.
1 企业现状( 1)地位重要 ,但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氯碱工业支持着农药、造纸、纺织、食品、建筑等重要行业的发展 ,但由于产能大于总需求 ,重复建设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原因 ,氯碱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弱、效益不高的现象。( 2 )企业数量大 ,规模小。氯碱企业 3 70多家 ,5万t/a以上的企业仅有 4 5家。( 3 )研究、设计、生产相互分离。新产品品种少 ,技术装备相对落后。2 对氯碱企业发展的看法( 1)走大联小 ,中、小间联合的道路。在目前总产能大于总需求的状况下 ,企业自身扩大规模对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联合重组之后 ,科学制定企业发…  相似文献   

5.
常清 《中国氯碱》1999,(9):6-11
从图1可见,我国烧碱发展速度除1994年以外一直慢于国民经济的发展。1997年我国县以上氯碱生产企业有200多家,烧碱年产量530万t,消费量500万t,生产能力为680万t,列世界第2位。装置的负荷为80%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市场好转,氯碱企业开工率不断提升,效益稳步增长。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新建产能受控、汞污染防治压力大以及下游市场将缩减等新挑战。今年1~5月我国烧碱产量为1480万吨,同比增长6.9%,开工率从2016年的83%上升到90%;聚氯乙烯产量为768万吨,同比增长6.8%,开工率从去年的72%上升到接近80%。行业效益稳步增长,1~5月,协会重点统计的69家重点氯碱企业的利润同比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近日从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了解到:近年来,在全国氯碱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效益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浙江氯碱行业却是一方晴好:2014年经济效益居全国第一,2015年成绩依然出色,统计报表显示,前三季度全行业已实现利润2.89亿元,全省6家主要氯碱生产企业无一家亏损。浙江省石化协会秘书长张旭分析认为,2015年浙江氯碱行业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发展,有两个决  相似文献   

8.
烧碱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烧碱供需总体状况我国烧碱从建国初期2万吨/年发展到91年350万吨/年的产量水平,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首位;生产厂家从初期沿海几家发展到目前以二十二家氯碱企业为主体,众多中小型企业为辅的全国分散网络布局;特别是上海氯碱总厂、齐鲁石化公司等大型氯碱企业的建成,使我国以前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此改变,由进口国成  相似文献   

9.
氯碱工业是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基础化学原料工业,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世界氯碱工业具有的先进性和规模性特点出发,观察中国200多家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氯碱企业,不难发现中国氯碱工业不仅技术水平,而且在布局、结构和规模诸方面都有大的差距。以目前的状况,不仅难以满足国民  相似文献   

10.
《化工文摘》2001,(1):32-32
国内外涂料行业发展概况世界涂料工业的发展格局导致涂料产量日趋集中化,大企业优势产品更具垄断竞争性。1963年,美国有1800家涂料生产厂,涂料产量354万t,到1994年,涂料生产厂减少到800家,而产量提高到490万t。30年间美国涂料生产厂减少55.6%,产量增加38.4%,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平均每年有25~35家涂料公司被收购或合并。从90年代开始,世界涂料行业中,公司兼并、合作和合资的趋势已成定局,尤其是1996~1998年间兼并之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1.
夏小波 《陶瓷》2012,(13):59-59
夹江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地理环境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夹江陶瓷产业起步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初具规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陶瓷企业101家、生产线238条,年生产建筑陶瓷能力达5.5亿平方米,是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销售、配套中心,同时是“东陶西移”的重要承载地。但夹江陶瓷的知名度,尤其是品牌影响力,与其规模还远远不相称。  相似文献   

12.
以2018年58家氯碱企业供电、整流技术与设备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据,阐述了国内氯碱企业整流柜及其冷却器的运行状况。调查数据中包括53家氯碱企业的整流柜及其中49家氯碱企业的冷却器的基本运行数据、投运时间及设备来源等,汇总了各企业在氯碱生产中使用整流柜及其冷却器时遇到的问题、发生的故障甚至酿成的生产事故及对氯碱生产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及解决措施,总结了事故处理经验,旨为氯碱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 1994年世界氯碱工业市场急速恢复 世界氯碱产业从1991年下半年开始停滞,随着供需软化,市场也一同恶化。特别是烧碱,在1993年下半年达到历史上最坏的市况,直至1994年初。由于此次不景气时间持续长,氯碱企业的亏损严重,导致几家工厂停止了生产。但是自进入1994年,伴随着世界经济景气回升,烧碱市况也开始恢复,下半年以后价格急速上升。  相似文献   

14.
《散装水泥》2004,(2):24-24
沧州市地处平原,水泥生产缺乏资源优势,水泥生产企业由1992年前的5家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也仅有12家,而且企业规模比较小,大都是粉磨站型。尽管如此,沧州市散装水泥事业在十年间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散装量由1992年的3.52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9.26万吨,年均增速为17.68%。散装率在水泥总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由1992年的9.7%提高到2003年的26.44%,高于全省平均21.10%的散装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2018年58家氯碱企业供电整流技术与设备现状调查数据为依据,阐述了国内氯碱企业整流变压器及其冷却器的运行状况。调查数据中包括53家氯碱企业的整流变压器及其中48家氯碱企业冷却器的基本运行数据、投运时间及制备企业等,汇总了各企业在氯碱生产中使用整流变压器及其冷却器时遇到的问题、发生的故障甚至酿成的生产事故及对氯碱生产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及解决措施,总结了事故处理经验,旨为氯碱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全国现有氯碱220余家,以氯碱产品为主导产品的企业约有170家,其余企业分布在农药、染料、造纸等行业中,氯碱产品是其最终产品配套产品.据专业机构对108家骨干氯碱企业统计,2005年1~11月综合收益提高20%左右,大型企业效益较好,规模效应的优势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新型功能性全氟离子膜高技术的开发成功及其在氯碱工业界的推广,犹如春风吹拂了化学工业界,从1975年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膜开始投入工业运行,历经十几个寒暑,全世界到1987年8月已有118家氯碱厂采用离子膜法制氯碱(简称膜法),总年产能力达488.31万吨(100%NaOH),占全部氯碱生产能力~11%,并在继续上升。表1数据反映出,日本氯碱工业中膜法比例最高,已达71%,占世界膜法的近一半。主要原因是日本电、汽价格高,对高纯度烧碱需求量较大。  相似文献   

18.
《医药化工》2007,(2):43-43
到2005年底,全国氯乙酸生产厂家已有60多家,总年产能力约25.2万t.2006年中国氯乙酸生产能力超过55万t,产量超过33万t,已占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成为氯乙酸生产大国和潜在的氯乙酸出口大国。然而目前国外已淘汰的硫磺法生产工艺占我国总产能的83%,氯乙酸行业技术进步缓慢.对此,要立足自主创新提升我国氯乙酸产业技术水平,其中,开发新型催化体系、与氯碱企业联合配套以实现规模效益、大力拓展下游产业链是开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化工文摘》2001,(2):20-20
过去10年里,中国氯碱工业走过了很长一段路程。中国在1993年赶上日本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氯碱生产国。这一行业是相当分散的,大约有230家生产企业。国内各地的工厂规模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氯碱技术经济信息网从1990年建网以来,成员单位由当初60多家企业,发展到现有拥有110多家成员厂,并拥有一个专门工作班子的规范化网络、六年来我们这个网共出版了“氯碱技术经济信息”季刊21期,发行而除了同内氯碱企业外,还有政府的有关部门。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们收集整理的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