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虑五维载荷和滚珠精度误差的情况,推导出力和力矩的载荷平衡方程,建立了滚动直线导轨副载荷分布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滚动直线导轨副有限元模型,得到的所有滚珠应力应变结果。最终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五维载荷、滚珠精度误差和外载荷对滚动直线导轨副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载荷一定时,五维载荷会使导轨副载荷分布变差;滚珠精度误差会使导轨副载荷分布产生波动,且误差越大,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滚动直线导轨副在工作过程中较为复杂的摩擦情况,基于有预加载荷的滚柱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点,建立滚柱过盈量和预加载荷的关系式,结合滚柱直线导轨副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平衡方程,推导出滚柱直线导轨副的摩擦力与预加载荷的数学模型。使用滚动直线导轨副摩擦力试验台对四种不同过盈量的滚柱直线导轨副进行摩擦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无外载荷、美孚100号润滑、无密封圈的情况下,有预加载荷的滚柱直线导轨副的摩擦力与预加载荷成正比;可通过这个状态下的平均摩擦系数来计算滚柱直线导轨副的预加载荷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档数控机床对直线滚动导轨副综合性能的要求,通过研究滚动直线导轨副的运动精度、摩擦力、速度、加速度、温升及噪声等性能指标的动态检测方法及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开发了一套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实现了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性能指标的检测,为改进和开发高可靠性能的滚动直线导轨副提供了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对直线导轨副滑块往复运动过程中导轨摩擦热变形进行模拟,考虑导轨和滑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分析摩擦热在往返运动中对直线导轨热变形的影响。首先分析直线导轨副热载荷分布情况,建立热应变有限元模型,计算加载摩擦热源下导轨变形量,对加工过程中热误差补偿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滚动直线导轨副额定静载荷难以直接测定的现状,基于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结构特点,结合ISO14728-2关于滚动直线导轨副额定静载荷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提出利用滚动直线导轨副加载/卸载刚性曲线来间接测定其额定静载荷的试验方案,并且实际测定了某商用滚动直线导轨副的额定静载荷,验证了该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在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滚动直线导轨副的承载变形机理,指出现有滚动直线导轨副额定静载荷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考虑承载过程中接触角改变的修正算法,计算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显著降低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6.
精密滚动直线导轨副负载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密滚动直线导轨副六滑块工作台的滚动导轨副负载进行分析 ,运用力学知识推导出在任意力和力偶矩组成的力系作用下 ,滚动直线导轨副负载的计算公式。其结论可为导轨副的刚度计算和寿命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滚动导轨副几何误差与运动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出双导轨四滑块滚动导轨副的运动误差分析模型。通过运动误差分析模型的位姿误差等效方程,将运动部件位姿误差等效为四滑块中滚动体的误差变形。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运动部件的滚动体静力平衡方程,联立求解误差等效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得出滚动导轨副的运动误差。根据运动误差分析模型,分析了导轨几何误差影响下的滚动导轨副运动误差变化规律。最后,建立滚动导轨副的有限元模型。经有限元模型与运动误差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文中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精密滚动直线导轨副六滑块工作台的滚动导轨副负载进行分析,运用力学知识推导出在任意力和力偶矩组成的力系作用下,滚动直线导轨副负载的计算公式。其结论可为导轨副的刚度计算和寿命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滚动直线导轨副发热量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以某公司生产的滚动直线导轨副为研究对象,在ansysworkbench软件中分别对其进行稳态、瞬态和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理论温度场与变形场。以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为基础,对导轨副进行了温度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最大温升及趋势与仿真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滚动直线导轨副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为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热特性研究提供实际依据。由试验结果可知,采用该有限元模型对滚动直线导轨副进行类似热特性方面的研究,不仅使工作量变小,而且得出的结果也将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滚动直线导轨可靠性试验的要求,对导轨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滚动直线导轨副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系统构成,然后根据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了针对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增长试验大纲、试验方案、增长模型、故障判据分析与纠正措施等,为提高滚动直线导轨副可靠性水平提供了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阀控非对称机构建模和分析当中,存在多种形式定义负载流量和负载压力的问题,根据动力机构功率匹配,归纳了定义负载流量和负载压力的通用原则及表达式,并分析了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对采用不同形式负载流量和负载压力的阀控非对称缸机构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推荐采用的定义形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物流仓库建筑群设计中多层、大荷载、人防要求,从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采用500 MPa高强度抗震钢筋时,大活荷载与人防荷载对结构地下室顶板框架梁的配筋率、活载取值及人防等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六辊轧机的负荷分配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考虑轧机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按等功率轧制策略利用Netwton-Rapshon法求解各道次负荷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确定各道次负荷和待轧带钢的目标厚度,并开发了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负荷分配计算程序.通过现场实例证明,该方法精度高、速度快,可满足在线控制需求,是一种适合可逆冷轧机的负荷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主轴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为了测量主轴负载条件下的回转精度及动刚度,利用液压缸推力大的原理,设计一种多自由度液压加载实验台。该试验台有多个自由度,能够实现在多个方向加载,利用液压泵和溢流阀方便调节力的大小。该实验台可广泛应用于车床等机床的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deformation of refractories at high temperatures. Equations for deformation by consolidation of pores and by slumping are developed.In this paper, the heavy refractories are shown to deform primarily by viscous flow. The hot load behavior of a fireclay at 1450°C. was analyzed and found to be predominantly compaction of pores by the Mackenzie-Shuttleworth viscous flow mechanism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100 Kcal/mol.  相似文献   

16.
王茜 《有色金属设计》2008,35(3):35-38,55
通过多功能天车结构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多功能天车的吊车荷载计算,重点阐述了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的取值,并提出了工程设计中对特种吊车的吊车荷载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鹏飞  李会先  聂兴利 《轧钢》2010,27(3):47-48
通过实例分析了带钢推拉式酸洗机组卷取机的速比选择方法,以及卷取负载转矩和功率特性与标准交流变频传动电机输出特性的差异,给出了张力卷取机驱动电机的一种改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姜正义  王志刚 《锻压技术》1995,(4):15-18,59
利用连续速度场解析了筒形件变薄拉深过程拉深力,并获得其上限解析解,通过相同条件下该解析解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将一定比例的Cu、石墨、SnO2粉末混合装入7根纯铜管内,封口后再以密排方式装入一银管中。采用多次挤压-拉拔连续纤维复合工艺制备出了Ag-Cu-C-SnO2复合触头材料。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组织结构,测试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性能等,并进行了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多次挤压一拉拔工艺可以制备连续纤维化的Ag-Cu-C-SnO2复合材料,其接触电阻稳定,有较好的抗熔焊性和抗电弧烧损性。材料经直流28V,40A电负荷下,工作寿命之在3000次以上,可在大、中负荷下的多种继电器、接触器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陆两栖飞机水载荷静力试验主要考核该型机在水面着水工况时的结构强度,包括浮筒着水、船首着水和船尾着水等典型着水工况,由于水陆两栖飞机结构的独特性和载荷的复杂性,即浮筒、船首及船尾类似于悬臂梁结构,且所受水载荷为三维集中压向大载荷,造成考核区域的变形远远大于陆地飞机,该大变形对考核部位垂直方向加载误差高达10%以上,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变形约束的载荷优化配平技术,选取挠度为优化目标,建立平衡载荷计算模型,引入全机总力、总矩平衡方程组,通过对非考核部位的试验配平载荷进行优化,限制了水载荷考核区域的刚体位移,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方法验证了该载荷优化配平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载荷优化配平技术能够将垂直方向加载误差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