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下侏罗统阳霞组JIV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主要的4类孔隙结构储集层进行砂岩岩心微观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特征不同,细喉低渗类和微细喉特低渗类储集层以指状渗流为主,较细喉高渗类储集层为指状—网状渗流,细喉中渗类储集层为网状—均匀渗流;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绕流形成的片状和簇状分布为主,其次为柱状、角状、膜状等分散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集层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为油田有效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靖边气田上古生界储集层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靖边气田的上古生界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识别了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形式以及孔径分布特征,分析了渗流通道的分布类型、主力孔喉分布范围,并应用多元判别方法优选出孔隙结构分类评价参数,对储集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3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长63储集层不同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试采资料,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和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相储集层喉道发育最好;伊利石胶结—粒间孔相、伊利石+绿泥石膜胶结—溶蚀相储集层孔喉半径较小,储集层连通性差—中等;伊利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碳酸盐矿物胶结致密相储集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差。不同成岩相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喉道半径是影响储集层渗流和储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绿泥石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川中地区钻井岩心样品中黏土矿物进行X-衍射分析、岩心铸体测试及电镜扫描微观图像观察,进而对研究区黏土矿物绿泥石的微观特征及其在碎屑岩中的各种赋存状态、成因以及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川中地区绿泥石主要为三八面体铁—镁过渡型偏富铁绿泥石,呈包膜或孔隙衬里出现,多形成于中成岩阶段,并与富铁沉积环境有关。研究区绿泥石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绿泥石在储集层中的分布和赋存状态对储集层孔渗性有重要的影响,环边绿泥石的沉淀及其在成岩过程中的再生长不仅提高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而且降低了自生石英与孔隙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使砂岩中的孔隙得以保存。图5表1参25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研究薄弱,是制约该区气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灯影组灯四段储集层微观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开展研究,并分析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主要发育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洞等4类孔隙,平均总面孔率为2.5%;不同孔隙组合类型对应不同微观孔隙结构,其中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储集层孔隙结构最好,排驱压力与中值压力较低,分别为4.1 MPa和18.7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059 μm,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为41.5%;渗透率大小及粒间溶孔发育程度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因素,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喉半径和孔喉连通性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手段,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孔渗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包括内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屑灰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缝两种,孔隙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的微观结构较差,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后期的溶解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构造作用使得岩石中裂隙发育,提高了岩石孔渗性,极大地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
靖边地区马五14碳酸盐岩储集层溶蚀孔隙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靖边地区的马五14层岩样进行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以及压汞分析, 对该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进行了分类与特征研究, 认为次生孔隙中的溶蚀孔(缝)和晶间孔为该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其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平面变化规律和古岩溶发育特征表明, 古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层起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地表淡水控制岩溶期与埋藏溶蚀期2 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将地质分析化验各项资料有机结合对致密砂岩气藏岩石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使用岩石物性分析资料评价储集层孔渗条件、成藏能力,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粒度资料分析岩石类型、岩石成分,通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黏土类型及黏土赋存状态,结合铸体、压汞资料分析岩石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楼西区山西组2段储集层物性较差,相关性较好,成藏能力一般;岩石成分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灰质分布均匀;孔隙发育差,孔隙类型以原、次生粒间孔为主,孔喉分选性、连通性较好。通过对石楼西区致密气藏进行分类评价,加强对储集层特征的认识,了解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建立了致密气藏解释评价方法,根据储集层岩石学数据特征,即可对储集层进行解释评价,同时可为确定油气田稳产有利区块、提高采收率等提供重要依据。在该区4口井46套小层进行应用,解释符合率为95.7%。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拗陷中上侏罗统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资料,研究了吐鲁番拗陷中上侏罗统储集层主要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溶解作用是改善储集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中侏罗统三间房-西山密组碎屑岩在溶解作用改造下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度,成为吐鲁番拗陷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河流相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有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本文应用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矿、粒度等资料,经电算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延安组储集层孔隙结构首次进行系统分类及特征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集层的含油变化规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动态预测、储量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牢靠的地质基础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陆相页岩储集层孔隙特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气体吸附法和压汞法等实验手段,对长7段页岩储集层中纯页岩和粉砂质纹层发育的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可能影响孔隙发育的因素.纯页岩中主要发育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有机孔,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中主要发育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相比纯页岩,粉砂质纹层的中—...  相似文献   

12.
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储集层的渗流能力,是综合评价储集层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储集层保护和开发方案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基于这一目的,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技术分析手段,对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段-山1段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孔喉分布特征和压汞特征参数分析,结合粘土类型及分布情况,对苏53区块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Ⅰ级和Ⅱ级孔隙结构的储集层为该区块的优质储集层,可作为苏53区块进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宏、微观结合研究方法. 对储集层砂体发育、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量岩心薄片、铸体、 物性等分析资料。结合近年来延安三角洲油气勘探进展情况,经统计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储集层以长4+5及长61、长62油组相对较好,总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区最好的观点。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粒间余孔为主,物性虽普遍偏差、属低孔低渗储集层.受压实作用影响明显,但与国内同类低孔低渗油田相比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油田长6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采用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岩石及铸体薄片观察、压汞、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喉群落分布特征,强调孔喉群落的综合效应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发的重要影响,认为致密储集层静态地质模型网格单元尺寸无法与微观群落尺寸很好匹配是导致模型可靠性和准确度受限制的根本原因,采用群落平均尺寸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表征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砂砾岩储集层岩石颗粒分选差,孔隙结构复杂,存在类似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较强。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路乐河组储集层即为此类砂砾岩储集层,毛管压力曲线无“平台”部分,孔喉大小分布呈明显的多峰特征,具有“大孔-小孔”似双重孔隙介质特征。通过对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主要流动空间百分数”,可以定量表征此类砂砾岩储集层孔隙空间中大孔道和小孔道所占比例,进而定量评价此类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路乐河组砂砾岩储集层中由“大孔”组成的孔隙空间所占比例较少,平均约占全部孔隙空间的1/3,对储集层渗透率的贡献却达到了95%,而“小孔”虽占据了约2/3的孔隙空间,但对渗透率的贡献仅为5%,说明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宏、微观结合研究方法,对储集层砂体发育、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量岩心薄片、铸体、物性等分析资料,结合近年来延安三角洲油气勘探进展情况,经统计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储集层以长4 5及长6^1、长6^2油组相对较好,总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做相发育区最好的观点。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粒间余孔为主,物性虽普遍偏差、属低孔低渗储集层,受压实作用影响明显,但也国内同类低孔低渗油田相比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集层微观孔隙类型复杂、水驱油规律认识薄弱等问题,应用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长8 油藏的微观孔隙类型及水驱油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驱替类型主要为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均匀驱替较少,不同驱替类型水驱油效率不同,均匀驱替效率最高,指状驱替效率最低。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84,与孔隙度相关系数为0.51,储集层非均质性也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砾岩储集层微观水驱油机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从储集层特征分析和渗流机理研究着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砾岩储集层水驱油和渗吸过程中微观孔隙动用规律,分析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和长期水驱油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但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小孔隙之中;水驱过程中,优先动用的是超大孔隙,对采出程度起主要贡献的是中大孔隙;渗吸过程中,优先动用的是小孔隙,对渗吸作用起主要贡献的是中小孔隙;孔隙结构是影响驱油效率和微观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孔隙中填隙物发生膨胀、分散、运移和溶蚀,大孔道增多,连通性变好,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图11表5参21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心分析,测井、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岩石薄片以及压汞等资料,对马岭地区长71油层的岩性、物性和孔喉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1储集层多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利用储集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对长71储集层进行评价,研究区主要为Ⅲ类和Ⅳ类储集层,Ⅰ类储集层不发育,Ⅱ类储集层只在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20.
辽河油田新开地区油气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辽河油田新开地区七口井5个油组不同孔渗条件的32个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孔隙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图像分析以及压汞研究,计算了表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的参数7个,表征喉道特征的参数13个,反映孔喉连通性的参数3个,反映孔隙结构复杂性的参数1个。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认为,该地区储集层的孔隙个体大,喉道粗,分选好,孔喉连通程度较高,毛管压力曲线多具有低而宽缓的平台段;不同的油组,有一些差异,相比之下,沙一段Ⅰ、Ⅱ油组孔隙结构最好,Ⅲ、Ⅳ油组次之,沙三段Ⅲ油组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