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为了评判重型装备支撑盘及施力盘作用下硬质场坪的承载安全,进行了外场静载与动载试验。采用平板载荷静态加载方法进行了模拟重型装备支撑盘静载过程的Φ200mm、Φ300mm、Φ500mm、Φ750mm承载板外场平板载荷试验,根据相似准则π定理进行了Φ200mm缩比盘模拟重型装备施力盘动载过程的气动冲击外场试验。在外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静载条件下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S-t曲线,不同尺寸承载板在相应载荷作用下的场坪土体沉降量之间关联关系的P-S/D曲线及动、静载荷下的P-S曲线以及动静载荷对比的P-S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进行外场试验的均质场坪,(1) S-t曲线表明静态加载方法合理,(2)P-S/D曲线在极限载荷内呈线性比例关系,(3)动载下的沉降量S远远小于静载条件下的沉降量S。动载下的土体变形刚度较静载下的变形刚度高,满足静载条件的均质硬质场坪,可以不考虑动载冲击对其承载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静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摸拟核爆冲击波作用而进行的快速加载试验,研究其动变形性能,分析和研究了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动延性比静延性高,说明动载作用下试件的变形性能并无变坏,同时动破坏形态同静态,且破坏呈滞后现象,具有塑性破坏性质。在对该柱进行快速加载作用下动承载力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动变形性能的研究。当螺距不过大(如s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挤扩支盘桩的承载特性,通过挤扩支盘桩(以下简称支盘桩)与钻孔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试验各桩桩身轴力分布、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阻力的发展情况,系统分析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不同位置支盘侧摩阻力的发挥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支盘桩的承载特性稳定,其荷载-沉降曲线均为典型的缓变形,抗沉降变形特性明显优于钻孔灌注桩;上支盘侧摩阻力比下支盘发挥的早且充分;支盘桩极限承载力较钻孔灌注桩高出36%左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推导了桩顶荷载-沉降关系P-S曲线的迭代算法,讨论了荷载传递函数模型中各参数对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影响;采用该文所推导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P-S曲线的迭代算法,计算了南京两个实际工程中的两根大直径桩的桩顶荷载-沉降关系曲线,计算的曲线与静载试验得到的曲线吻合很好.这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对计算大直径单桩的曲线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桩身和桩端的三参数荷载传递函数模型和迭代算法分析大直径单桩的承载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对重复法向载荷下的软土承压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及程序实现,求解重复加载下软土的压力沉陷关系。以沉陷量、接触面积及加载次数为自变量,土壤变形力为因变量,推导任意位置土壤变形力的微积分方程。沿沉陷方向将土壤分段离散,施加对应分段的分段承载系数,并在卸载-加载期间,给出对应的稳定点计算公式和土壤反弹线刚度,编制松软土壤的载荷沉陷程序。将土壤刚度值代入微积分方程,利用C/C++语言对Adams进行二次开发,获得载荷沉陷曲线。在软土地形上,利用直径为6,8,10 cm的3种平板,实施压板贯入试验获得对应的压力-沉陷曲线,模型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支盘桩在重复加载下粉粘土中的工程性状,分别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在其极限荷载和0.75倍极限荷载的条件下各进行了5次重复加载-卸载试验;还在粉粘土和粉土中分别进行一次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在两种不同土层中支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研究了重复荷载作用下模型支盘桩在粉粘土中荷载传递的特点、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对桩周土体对桩侧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出现复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离盘不同距离的土体在重复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质条件对支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有很大的不同,粉土中的工程性状要优于粉粘土;不同强度的荷载重复作用下对桩的沉降变形的收敛影响很大;支盘桩和桩周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因此要充分认识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程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还要做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场采用静载法测试桩身内力和变形,往往不能得到破坏时真实数据这一问题.本文以银川市某工程为背景,现场静载试验采用锚桩法提供反力,滑动测微计测试桩身内力和变形,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极限荷载作用下桩体压缩变形量接近桩顶沉降的一半;在承载力特征值作用下可以忽略端阻力的贡献;提出在极限荷载下桩身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建议值;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场静载试验数据不足的问题.研究结论对银川地区桩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大型结构物的地基沉降变形的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室内回弹试验,野外平板载荷试验和堆载试验,综合确定土体的再压缩模量;采用等刚度法确定换填基础模量;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方法计算压缩层厚度;分别采用单向和双向施工方法,并同时考虑结构刚度,管段的相互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沉管的沉降差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沉管地基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量,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该方法适用于大型沉基坑内结构物地基的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行规范采用静载带来的不足,建立3D模型施加动载并进行瞬态分析,得到沥青路面在动载下的等效应力时程曲线,揭示出:动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较静载复杂;等效应力总是在荷载到达该点位时才达到峰值,荷载离开后,迅速降低趋于零;路表受荷载影响最显著,从路表向下越深,影响越小,但影响规律不变.  相似文献   

10.
桩筏基础变刚度设计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桩筏基础等刚度设计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碟形沉降"现象,从变形控制角度出发,将筏底桩体视为非线性弹簧,采用单桩载荷试验所得Q-s曲线作为弹簧刚度,建立了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平面变刚度、竖向变刚度和空间变刚度三种设计方法降低筏板基础的差异沉降,比较分析了桩筏基础均布荷载下各种设计方法的沉降特征.结果表明桩筏基础的空间变刚度可有效减小基础差异沉降,改善基础受力变形特征,并降低材料用量,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110余根桩的静压载试验资料,分析了桩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工作性状;给出了桩顶荷载与往顶沉降的经验关系;对桩静压载P-S曲线按双曲线拟合,提出了利用工程桩作压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桩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性能的影响程度,在温州地区进行了多个大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在静荷载试验中对刚性承压板下压力盒进行同步检测,根据检测成果比较不同置换率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情况,分析置换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刚性桩置换率对沉降特性影响较大,增大刚性桩置换率会明显减小沉降.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在承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刚性桩置换率越高作用越明显.复合变形模量随复合地基中桩置换率减小而减小.刚性桩置换率越高,刚性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小,柔性桩承载力发挥度越大,土承载力发挥度越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解析法对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弹性薄圆板的简谐振动进行了系统分析.板的挠度、荷载、地基反力及板下地基表面的沉降均被展开为Fourier-Bessel级数,这些级数中的待定系数由板的边界条件、板的控制方程及板-地基的相容条件加以确定,从而将饱和弹性半空间地基与弹性薄圆板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转化为数值积分和代数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数值计算表明,该级数解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钢渣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静荷载试验、土压力调试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钢渣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和钢渣单桩的p-s曲线以及其各自的承载力和相应的沉降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桩间土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比的变化规律,对钢渣单桩和碎石柱以及钢渣桩复合地基和石灰粉煤灰桩复合地基等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单桩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时地基隆起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钢渣桩在湿陷性黄土中的静荷载试验、土压力测试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钢渣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和钢渣单桩的p-s曲线以及其各自的承载力和相应的沉降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附加应力沿深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桩间土承载力、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比的变化规律,对钢渣单桩和碎石桩以及钢渣桩复合地基和石灰粉煤灰桩复合地基等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单桩施工影响范围和施工时地基隆起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6.
4.2.2特徽点的应用 1) 点。表示外荷克服地基最初抗力迫使地基变形,从这点开始计算基础瞬时沉降量;计算地基强度如[R]、P_a、P_k、P_b必须考虑内聚力C的作用。 2) 点a所对应的横座标P_(?)是地基临塑承载力的取值,也是地耐力[R]的限值;所对应的竖座标S_a是基础瞬时沉降S_R的限值。 3) 点c所对应的横座标P_k是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取值,也是地耐力[R]取值的依据。 4) 点d所对应的P_b是地基破坏荷载,用它校核地基临塑承载力P_a的取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粘贴钢板后进行的静载弯曲及疲劳试验,探讨了钢板厚度、锚固措施及混凝土强度等对试件静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载荷和加载线位移及跨中挠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了粘钢梁的破坏型式,并根据钢板应变分布,分析了锚固前后钢板受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多级支盘桩与等截面直孔桩承载力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挤扩多级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湖州市某工程同一场地中的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相比,其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拔承栽力都较大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提高达75.3%以上,而混凝土的用量却少41.9%;单方极限抗拔承载力提高118.9%以上,而挤扩多支盘桩的混凝土用量比等少44.1%以上,且沉降曲线较缓,因此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试验对这种新型桩的承载理论研究和类似工程实践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基中组合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组合桩(钢筋混凝土桩插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而成的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破坏模式和竖向承载力特性,通过对3根14 m长桩的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变的测量,分析了桩身轴力的分布和桩周的侧摩阻力分布及影响组合桩承载力因素.试验得到了组合桩的Q-S曲线、S-logt曲线、桩的极限承载力;试验表明混凝土桩的插入改变竖向荷载的传递规律,形成了从混凝土桩到水泥土再到土的传递模式,更有效地发挥了桩周的侧摩阻力;水泥土的固化效应、混凝土桩的挤土效应和混凝土桩的荷载传递是组合桩高承载力的主要来源.组合桩具有较高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且造价低,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