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已成为必然趋势,能够有效提高变电所的运行质量和效率,降低变电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井下变电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从煤矿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技术及硬件本身入手,分析无人值守变电所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煤矿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提高煤矿井下无人值守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人值守是煤矿井下变电所运行应用的重要支撑,规范化的进行变电所无人值守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变电所运行质量,满足内矿开采中的电力应用需要。本文在阐述煤矿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系统硬件构成及特点的基础上,就井下供电远程测控作用及效益进行分析,并指出提升煤矿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系统运行及管理质量的具体对策。期望能实现变电所无人值守系统的最后控制,进而推动煤矿开采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某矿供电系统存在的"短路越级、失压群跳、漏电误动拒动"等问题,实现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的目标,对某矿供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KJ698煤矿无人值守智能供电监控系统,通过通讯信号传输,地面监测井下供电系统状态和运行情况,使供电系统智能化、可视化,减少故障和事故,确保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尹兵 《化工中间体》2022,(8):171-173
煤矿井下变电所安全平稳的运行,关系着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在传统的井下人员值守的模式中,不仅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还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人工计算量大、效率低、耗时久等问题.本文采用模块化思想,结合传感器及总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煤矿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控制系统,可实现地面调度控制中心与井下监控分站的远程通讯,从而实现对...  相似文献   

5.
我厂区块点多线长面广、变电所分布零散,随着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许多一次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也越来越高,一些开关场的设备检修周期变长,也为无人值守创造了条件,为减员增效提供了可靠保证。文中从我厂变电所现状入手,列出了实现无人值守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在管理与经济上的可行性,对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以达到实现无人值守变电所优化管理、减员增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方变电所采用微机进行集中监控已越来越普遍,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相当一部分变电站甚至已经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守。目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监控相对还比较落后,主要是针对地面供电系统应用了自动监控系统。本文以煤峪口矿北坡井区变电站为背景,在MCGS基础上设计确定开发方案,列出监控的画面层次,具备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在主界面上,能显示实时数据和信息,也可以对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当变电站或开关设备发生故障,会弹出提示进行报警等。可以基本实现对整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煤矿企业煤流系统各设备的控制大多存在系统分散,未能进行集中监控,导致煤流系统各设备之间没有联络的现状,煤矿井下智能煤流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胶带运输的集中控制,最终实现胶带运输的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8.
盘踞在国民经济中的煤矿行业,持续煤矿自动化生产是一个煤矿企业的发展趋势,它包括透风、皮带、路线、排水、供电、提升、采煤、选煤等自动化环节,并且还能实现井下无人值守及地面现场无人值守,在总体上提高了煤矿生产力、安全程度等。但在煤矿行业中,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特别小煤窑发生的几率更高,可以看出矿井自动化生产系统安全防护方面依然不足,因此,近几年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也发布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等相关文件。此外,矿井控制网络是矿井生产安全防护的任务之一,需用各种措施保护边界,用即时检测监控地面集控中心,用加固法保护上层机。有部分煤矿企业表示,利用以上防护措施之后,矿井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安全防护指数有明显提高,还有效减少了矿井生产控制系统发生中断的情况(原因多数是由于网络病毒的入侵或其他无线网络的恶意入侵),为了使矿井自动化生产系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探究了煤矿自动化生产中的系统安全防护现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对井下应急供电电源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应急电源供电质量监控系统,系统硬件包括单片机组、电流、电压、频率采集模块、CAN总线控制模块,并对控制系统的软件进行了分析。设计的监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故障诊断较为智能等优点,可以有效实现对矿井井下应急供电质量的监控,提升矿井应急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井下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大多数矿井以先进的技术为研究背景加强井下供电过流保护,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低压过流保护及高压过流保护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针对现有矿井生产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整个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第五采气厂辖区内所有上古集气站已实现无人值守,由于下古集气站生产安全要求高于上古集气站且工艺流程较上古集气站更为复杂,暂时未实现无人值守。为实现下古集气站无人值守,惠及员工,服务生产管理。我厂不断研究、推广无人值守相关数字化技术。参考已成型的上古集气站以生产数据监控系统、智能安防系统两大核心系统,维护梯队、作业区技术员、信息中心三级维护技术保障,作业区、厂两级生产监控运行的无人值守模式。对下古集气站进行了无人值守需求分析,并现场实施测试。通过运行测评,已改造的下古集气站可以满足无人值守要求,盘活人力资源,降低下古集气站管理安全风险,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为变电所,是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无人值守变电所远程控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节约成本、减少工作负担的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无人值守变电所远程控制与管理需要的要求和标准都比较高。阐述了无人值守变电所远程控制和管理的现状,针对无人值守变电所远程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无人值守变电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当前的物联网技术成果,根据电力、水利等具有大量值守机房/变电站的用户的远程综合监控管理需求,通过加强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用户对前端无人或少人值守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利用现有的网络对前端的图像、环境、设备运行状态、门禁、周界防范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大幅度提高了对前端监控的实时性、有效性,降低了人员及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在各行各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一种更加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无人值守成为油田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优化现场工艺流程,更新现场智能设备,重塑劳动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最终实现原油生产和输送的现场无人值守,远程监控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加无人看守水泵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并结合矿井井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泵房安全预警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水泵房内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提升水泵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现场实践也表明,该系统应用效果较为明显,为保证无人看守水泵房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目前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强调煤炭的开采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分析来看,我国的露天煤矿开采已经结束,所以当前的煤炭资源开采基本都是井下施工。井下采煤的事故率比较高,而且具体的事故发生会导致大规模的断电,进而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强化对井下高压供电系统的监控非常必要。从现实分析来看,监控工作的有效性与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基于现实监控的需要对煤矿井下变电所供电开关信息智能采集板的硬件设计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这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矿井移动变电站为井下采取变换时的设备供电提供了方便,但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问题分析不准确,排除不及时不利于井下的连续开采,本文在分析了矿井移动变电站存在常见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同时改进硬件功能和软件设计,实现井下数据智能传输,为解决矿井移动变电站持续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矿矿井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矿山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皮带运输机作为煤矿井下散装物料运输的主要设备,在煤矿生产运营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井下工作面长度的逐步扩大,皮带传输机的传输距离也在逐步增大,长距离的皮带传输通常出现皮带打滑、断裂、撒料等故障,但因为矿井井下环境较为恶劣,不能对产生的故障及时检修,易造成人身伤害并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基于PLC控制系统的皮带运输机故障报警系统被设计,该系统具有故障报警和故障定位的智能诊断功能,将"无人值守"智能化监测变为可能,达到了故障早发现早整修的要求,本文以双皮带连续运输为例,基于PLC控制系统对其故障报警系统进行设计,为相关设备研发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智能化选煤厂无人值守配电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目标及实现功能的方法;在智能化选煤厂中通过数据采集、配电管理平台和影音监控功能完成一体化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配电室的无人值守,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对煤粉制备系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通过无人值守管理系统的应用,利用原有监控手段,通过加强监控和管理来实现煤粉系统的无人值守,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