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通过对玉石水库设计暴雨洪水及水库设计洪水调节计算,确定了超标洪水和突发性洪水的水库调度方案,为水库防洪、调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石水库设计暴雨洪水及水库设计洪水调节计算,确定了超标洪水和突发性洪水的水库调度方案,为水库的防洪,调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东昌 《水力发电》1992,(12):11-16
本文就水库规划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同行们讨论。(一)慎重选择确定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洪水标准根据水力发电设计规程,水库淹没损失指标除了正常蓄水位以下的经常淹没以外,还必须考虑水库回水淹没影响,需按照移民和征地相应要求的设计洪水标准推算水库回水水面线,确定淹没范围。在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中规定:水库淹没处理的设计洪水标准,应根  相似文献   

4.
分析确定主、后汛期洪水的分界日期;计算后汛期设计洪水;在不降低水库本身及下游保护区防洪安全前提下,确定水库后汛期限制水位;分析水库实施分期调度对防洪、库区淹没的影响和对供水的作用,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水库设计洪水成果对于水库规模的确定和泄洪设施的布置至关重要。针对无资料小流域地区传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结果与流域实际暴雨洪水特性出入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实测暴雨移置法,在充分分析区域暴雨洪水特性基础上,利用邻近暴雨实测资料推求水库设计洪水。以云南省临沧市某水库工程为例,使用暴雨移置法推求得该水库66 a一遇洪水为96.5 m3/s,与洪水调查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河口村水库作为控制沁河流域洪水的关键性工程以及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洪水的分析确定对整个水库工程设计至关重要。对河口村水库坝址天然设计洪水、受张峰水库影响后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五龙口和张峰水库同频、张五区间相应,2 0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洪水张峰水库对河口村水库坝址设计洪水的洪量有加大作用,这是张峰水库先期滞洪之后敞泄造成的,但影响很小;100年一遇及50年一遇洪水张峰水库对河口村水库入库洪水的3 d洪量分别削减4%和1%。对于五龙口和张五区间同频、张峰相应的洪水组成,张峰水库对河口村水库坝址设计洪峰有一定削减作用,对3 d洪量和5 d洪量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库淹没征地移民的设计洪水标准是确定水库淹没影响范围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水库移民工程的规模、投资和移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流域上游具有一定调蓄能力的水库建成后,将对下游工程的设计洪水产生较大影响。文中对沁河流域杜河水电站天然设计洪水和受张峰水库影响后的设计洪水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定量分析了上游张峰水库对杜河水电站洪水的削减作用及削减洪峰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后最终确定了杜河水电站设计洪水成果。  相似文献   

9.
刘卫东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4):12-13,17
岗南、黄壁庄水库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防洪保坝规划方案论证,历时30多年,论证次数达10多次,规划方案保坝标准从10000年一遇设计洪水变成可能最大洪水,从引入古洪水研究成果到确认10000年一遇洪水作为可能最大洪水确定水库加固规模.加固方案最后确定岗南水库加高大坝1.5m,黄壁庄水库新增5孔非常溢洪道.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合理确定岩溶山区小流域水库工程设计洪水,以WL水库为研究对象,考虑坝址以上伏流区、明流区分布,按全面积法、分块叠加法分别计算设计洪水,经综合比较确定坝址推荐设计洪水过程。结果表明,分块叠加法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与坝址下游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较接近,能反映伏流区对坝址洪水调节的实际情况,并与区域已有洪水成果协调,为该工程坝址推荐设计洪水成果。本研究成果对开展区域岩溶山区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汛期分期以及分期汛限水位的合理确定,能够较好地协调水库防洪效益与发电效益之间的矛盾,对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能力,以及提高汛期洪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模糊集分析方法并依据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个梯级水库入库洪水对其汛期进行分期,通过隶属度与防洪库容的映射关系确定梯级水库分期汛限水位,提出利用跨期选样法对分期结果及汛限水位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前汛期为6月1日—7月14日,主汛期为7月15日—9月16日,后汛期为9月17日—10月24日,4个梯级水库合理汛限水位分别为962,800,575,374 m。通过不同典型洪水放大的洪水过程检验了分期汛限水位的合理性。研究得到的金沙江下游梯级分期结果及各库分期汛限水位,均能够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库发电等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汛期洪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塔尔水库是博尔博松流域规划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水利设施,有巨大的防洪灌溉的功能和作用。以塔尔水库为例.基于该水库1970~2010年夏汛共40a相关模拟洪水资料,运用随机模拟法,模拟出3000场夏汛洪水过程,进而计算分析水库防洪风险。结果表明,实行分期汛限水位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水库的防洪风险;分时段提高汛限水位可以有效提高汛末水位,增加水库汛末蓄满率;后汛期水位不是变化很大时水库的风险不会发生大变化,但不宜将水位提的过高。希望研究结果能为今后塔尔水库的建设或类似水利设施的防洪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是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的关键内容,亦是动态控制方案实施的基础。预泄能力约束法是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主要考虑洪水预报信息进行预蓄预泄,并不适用于洪水汇流速度快、依据洪水预报信息决策时效短的水库,因此,本文提出了考虑未来48 h降雨预报信息的改进预泄能力约束法,并结合水库分期汛限水位,研究了水库汛限水位分期动态控制域确定方法。以山西省漳泽水库为例,结合现有分期汛限水位,采用改进预泄能力约束法确定了水库汛限水位分期动态控制域,成果在2013—2016年的水库调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防洪是水库进行流域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功能,合理设置水库的汛限水位对于确保水库及下游防洪安全及协调汛期防洪与兴利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汛限水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水库单一汛限水位、分期汛限水位以及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确定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水库汛限水位确定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桥水库多级汛限水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汛限水位是综合利用水库运行和调度的重要参数之一,汛限水位设置目的是协调水库运行管理中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从模糊理论讲,汛限水位在水库中应是一段连续的“抛物线型”水位值,而不是某一特定的固定值,是一个模糊概念。于桥水库是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整个汛期采用一个固定汛限水位,蓄水量往往达不到兴利要求。为此,采用汛期描述的模糊集理论,把于桥水库汛期划分为汛前期、汛前过渡期、主汛期、汛后过渡期和汛后期,并确定了不同时节水库的汛限水位。这有利于拦蓄汛末雨洪资源,增加水库蓄水量,减少弃水量。  相似文献   

16.
提高水库汛限水位的防洪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在汛期的汛限水位,关系到水库发电效益与水库防洪安全两个方面。从防洪角度,汛限水位越低,意味着预留的水库调洪库容越大,对水库防洪较为有利。本文以江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万安水库为实例,应用季节性的一阶自回归模型,研究提高水库汛限水位,对水库防洪风险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汛限水位蓄水的风险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风险决策理论,通过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的实际防洪能力,然后与水库的设计防洪标准比较,判断水库提高汛限水位的可能性,并通过风险效益的分析给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水库防洪调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分析了水库实时防洪调度与设计阶段防洪调度的差别后,对在实时调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库效益的两种主要措施──分期防洪调度,预报调度,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分期防洪调度应注意摸清分期洪水的规律;正确划分分期时段,按规范的规定和方法计算分期设计洪水;依分期设计洪水拟定分期汛限水位。预报调度必须细致地编制预报调度方案,尽快建设自动测报系统。挖掘水库潜力关键是对来水尽早,尽准确的预知,由于不要  相似文献   

19.
模糊集分析理论与我省水库汛期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北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水库在汛期由于汛限水位的限制有水不能蓄、汛后又蓄不上水的矛盾,初步讨论了应用模糊集分析理论合理进行水库汛期调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堤坝稳定性一直是防汛难题,汛期高洪水位和汛退时水位陡降常导致堤坝渗透破坏和内外堤坡失稳,甚至引发溃堤。根据地质法获得汛期某已出险堤坝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法建模反演汛期稳定性,并通过汛期堤坝在不同水位状态下渗漏和变形失稳实测资料,对模拟计算采用参数进行校正,同时对设计加固堤坝的渗透和抗滑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汛前原堤坝在设计水位、坝顶水位和水位陡降时会发生渗透破坏和堤坡失稳;加固堤坝在坝顶水位和水位陡降工况下内、外坡抗滑稳定,但在坝顶和设计水位时内、外坡脚会发生渗透破坏;调整加固方案后,抗渗和抗滑稳定性皆满足要求,调整后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