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优化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余应力的产生是由于构件内局部不均匀塑性变形造成的。它的存在对金属构件的强度、疲劳寿命、尺寸稳定性影响很大。振动时效能降低并均化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如何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于振动时效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模态分析理论,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了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一般原则。其后选取床立柱对该原则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盘类铸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振动时效机理,应用模态分析技术,提出一种盘类铸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为了获得与铸件残余应力相一致的动应力,提高振动时效技术效果,应依据铸件的固有振型和铸件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设计铸件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当残余应力以径向分布为主时,应采用鼓型振型;而残余应力以周向分布为主时,应采用鞍型振型.  相似文献   

3.
振动时效的效果及机理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动时效是继热时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时效方法,它是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促使工件振动、达到调整,均化残余应力,稳定构件加工尺寸和精度等目的的一种工艺。振动时效由于具有设备简单、处理时间短,节省能源,稳定工件尺寸和消除残应力作用显著等特点,近年来了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目前振动时效在国内应用已有20余年,但其应用主要在降低高残余应力,调整,均化残余应力,稳定构件加工尺寸等方面。根据近期研究,发现振动时效  相似文献   

4.
振动时效力学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论述了振动时效的力学机理,可供在应用振动时效法消除残余应力时对不同初始条件的工件选择工艺参数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振动时效技术是一项已在我国许多行业推广使用的节能技术,通过对振动时效工艺在汤浦水库岔管中的实际应用,说明结合该项技术能在岔管残余应力消除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振动时效消除工件内残余应力的机理,通过力学知识对振动过程中动态参数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了激振的最佳频率为共振峰左侧的亚共振点,并利用动态参数变化规律,分析了振动时效效果进行间接判断的理论依据。对振动时效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振动时效是继热时效而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时效方法,它是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促使工件振动,达到调整、均化残余应力、稳定构件加工尺寸和精度等目的的一种工艺。振动时效由于具有设备简单、处理时间短、节省能源、稳定工件尺寸和消除残余应力作用显著等特点,近年来了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目前振动时效在国内应用已有20余年,但其应用主要在降低高残余应力,调整、均化残余应力,稳定构件加工尺寸等方面。根据近期研究,发现振动时效对提高焊件疲劳寿命、抗应力腐蚀性能以及金属材料的冲击功也有明显效果。全面综述了振动时效的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振动时效的过程,实质上是金属材料内部晶体位错运行、增殖、塞积和缠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振动时效消除工件内残余应力的机理。通过力学知识对振动过程中动态参数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了激振的最佳频率为共振峰左侧的亚共振点,并利用动态参数变化规律,分析了振动时效效果进行间接判断的理论依据。对振动时效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频振动时效的机理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振动时效的研究仅局限于低频激振的现状,研究了高频激振条件下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微观动力学理论,将构件内部材料颗粒间的关系视为多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分析了构件在发生高频共振时残余应力消除的过程;通过低阶模态振型和高阶模态振型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高频振动时效在应力均化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验验证高频振动时效的可行性,并对比了不同频率激振条件下残余应力的消除和均化结果.结果表明,高频振动时效在消除残余应力及振后构件整体应力均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铝合金构件的振动时效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矩形截面的铝合金试件预制了残余应力,并设计了振动时效工艺的试验方案,然后在一定的支承方式下对具有残余应力的铝合金构件进行了激振。实验结果表明,激振之后试件的残余应力数值得到了降低和均化,这对振动时效技术应用于消除铝合金结构中的残余应力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直接言词原则是司法审判过程中要求法官亲自参与证据审查、亲自聆听法庭辩论,要求诉讼参加人在法庭上用言词形式开展质证辩论的原则。目前,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立法上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法律空间,但基于法官与诉讼参加人在司法审判中的实际表现,使得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存在诸多现实阻碍。因此,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对直接言词原则进行改革,是完善我国司法审判制度,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权法已从“以物的所有为中心”转为“以物的利用为中心”,“物尽其用”已渗透到各国的物权法中,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逐渐发展为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明确规定该原则,并以物的利用为中心构建物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资本维持原则的理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公司法理论的发展,传统的资本三原则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其中,最为关键的资本维持原则也因时代背景的变化、逻辑基础的动摇和功能定位的偏离而不能适应公司法变革的潮流,受到公司法理论界的诸多批判和检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在于,从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内涵的传统解读入手,分析其发展困境,围绕资本维持原则的设置目的,探讨该原则下各具体制度的实际效果,进而厘清公司资本维持原则趋向缓和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4.
等主应力比路径下砂土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数值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数值建模理论,建立了砂土在等主应力比路径下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给出了塑性体应变和塑性剪应变两组屈服轨迹,模型的建立为工程提供了一个符合土体中实际发生的应力路径的本构方程.同时,通过与常规三轴压缩路径和等p路径(TC)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面和屈服轨迹的对比,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证实了应力路径对本构关系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修正混合律模型对双相钢应力应变分配及其与拉伸变形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供了测定随应变变化的应力应变分配系数q的方法。研究表明,利用q值,修正混合律可以很好地描述双相钢拉伸变形行为。随应变的增加,q值变小,应力比σm/σf增加,应变比εf/εm减小;两相的变形状态对双相钢的变形行为有重要影响;铁素体迅速应变硬化和铁素体到马氏体的载荷传递使双相钢具有较高的初始应变硬化速率和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变压器的结构性能相对平稳,老化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压器的老化过程以及实现变压器老化状态在线监测的原理依据,针对变压器在不同老化状态下效率的不同,利用SCADA系统提供的海量的历史与实时的电气量测数据,探索变压器老化规律在线监测的可行性,提出了变压器老化规律在线监测的一种新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建立由电气量测数据有机表达的反映变压器老化状态的运行性能指标,实现对变压器老化程度与潜伏性故障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原则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原则的适用必须经过被法解释学上称为"价值补充"或"法律原则的具体化"的中介工作,法律原则的适用同时也是一个利益衡量的过程。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司法原则与法解释学中的利益衡量理论有着实质的相通性。正确认识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功能、意义,对法官利用法律原则的实践性机理,主动弥补成文法的缺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立法界尚不接受物权行为理论的情况下,有着重大民法实践价值的区分原则能否被最终采纳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法学界仍有相当部分的学者对区分原则采排斥态度,加之我国理论界自从 20世纪 90年代展开物权行为理论的探讨以来,对抽象原则涉及较多,而有关区分原则的探讨相对较少.为此,对区分原则进行探讨,并结合民法实践的现实状况说明我国物权法应当采纳这一原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为创新法律通识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借鉴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指出法律通识课应加强法的思考方式的教育,提出发挥诘问、辩论、体验等教学方法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合理运用法律背后的利益衡量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认知规律的CAI课件人机界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将对人的认知规律的理解加入到CAI课件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了人机界面设计的认知基础,然后给出了符合认知规律的 CAI课件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